浅论中学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思想品德课的影响
2016-01-08王栓成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现有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不能完全地适应新教材的内容及要求,对于教学方法的创新探究日益迫切,立足于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对教学方法的创新进行探究。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创新能力
我国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主要以应试教育为目的,教学内容过于划一,课程设置只注重基础科学而轻视社会实践,教学过程缺少师生互动。有的老师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只顾自己一味的说教,学生自主活动时间很少,自我选择,自我发展的余地很小;有的老师把全面发展误解为是各科平衡发展,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遏制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有的老师干脆照本宣科的念完课本的文字就算学习完一课,学生没来得及理解,就匆忙讲下一内容,导致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没有了学习欲望。
一、激趣乐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乐”就是愿意学、喜欢学。兴趣是求知的前提,是学习的巨大原动力,在思想品德课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现行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改变了过去的严谨有余、活泼不足的编排风格,从事例入手,调动情感因素,使内容显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这就为乐学提供了客观依据,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提供了契机。但是,由于初中思想品德课具有一定的理论性、思想性,许多概念都比较抽象,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初中生具有好动、善疑、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注意力不持久,抽象思维还处在起步发展阶段的特点,因地制宜地采用相应的教学手段和激趣教学方法,做到形象、生动、具体、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理论的热情,自觉去掌握所学的知识。而新课程教学论就为我们提供了许多这类激趣乐学的教学方法,如情趣调节教学法、体验性学习教学法、“活动”式教学法、信息技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参观法等等。例如,我在《学会表达》教学中,我采用“活动”式教学法,组织部分学生现场表演,然后让学生逐一评价,看看他们在态度、语气、手势、礼貌用语等方面哪些做得较好,还有哪些需要改正之处。这样,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动眼、动情,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上都积极投入到学习的全部过程中,探索新知,获取体验,增长智慧,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增加社会实践环节,将教学与学生践行有机结合起来
只有学生善于用已学的知识去解读现实,才能算得上知识真正生成与创新。因此,思想品德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与充分的时间里、在丰富多样的学习材料中,在寻找资料、调查采访、实验操作等动手、动脑、动口的探究过程中获得经验与技能,体验探究的乐趣,从而使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现在,思想品德教科书的设计上就充分考虑了学生自主探索式学习,创设了大量的情景材料。只要教师善于组织、引导、启发,就可以进行一堂自主探索式学习的教学。另外,思想品德教育有政治性和时代性的发展特点,因此,思想品德教学要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鼓励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勇于实践。例如,我组织学生每周办一期时事黑板报,其内容既可以是国内外时政大事,也可以是发生在校园内外学生身边的小事。通过学生的抄、写、评,激发了学生学习时事的热情,丰富了时事知识的积累,又培养了学生对生活的实践能力和领悟能力,同时获得情感、意志等心理体验,有效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
三、创设活动情景进行表演式教学
表演式教学就是把教学内容改编成独幕剧、小品、相声等,让学生担任角色、进行表演,使学生在担任角色和观看表演的过程中领悟教材内容。新的教材设置很多主题探究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教材提供的情景,适当的让学生进行表演,再现活动情景。七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善用法律保护自己”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表演。通过表演学生学会如何进行自我保护,学会怎样与不法行为作斗争。学生的表演过程就是一个学习过程,一个创造过程,一个提高过程。这种表演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训练学生的创造智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新课程改革不仅需要我们去面对、去实施,更需要我们在实施中不断反思和改进。只有这样,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才能真正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机的互动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过程,思想品德课才能更具有特色和活力。
参考文献:
[1]黄蓉生.《中学政治课教学研究》北京蓝色畅想图书发行有限公司(原高教)出版日期:2002-7-1.
[2]教育部颁发的《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
作者简介:
王栓成(1974.11.27~ ),男,汉族,大学本科学历,毕业于河北大学,法学学士学位。现任职于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魏村中学,中学一级教师,担任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工作,2004年指导学生在河北省初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中荣获三等奖,2005年3月撰写的《祖国颂》在保定市举办中小学艺体论文教案评比中,获音乐教育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在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中,荣获学科教学成绩优胜奖。研究方向 :中学思想品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