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贫困生资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建议

2016-01-08杨盈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12期
关键词:评定高校贫困生资助

【摘 要】高校贫困生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群体,国家先后建立并完善了贫困大学生经济资助保障体系。本文就近年来贫困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资助;评定

为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我国不断健全、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逐步加大了对贫困大学生资助力度,确保了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目前,在高校中各种学生资助实践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更加完善。

一、高校贫困生资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评定

首先,贫困生界定的标准无法量化,在实际操作中很难界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国家招收的本专科学生中,学生及其家庭所能筹集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按照这个描述,工作人员很难在实际的评定过程中进行定量的确定,特别是在贫困等级的确定上很难进行区分。由于学生生源地不同,基本经济条件不同,贫困学生标准存在一定差异性,难免会受到一定的主观因素的影响。

其次,无法确切地判断家庭贫困相关证明材料的可信度与真假性。各高校在评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过程中,通常的做法是学生本人需要填写《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并到家庭所在地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填写意见,最后到民政部门盖章。学校相关工作人员根据具体的家庭情况调查表来认定学生的贫困状况。有了家庭情况调查表看似评定工作简单了,但是实际的工作过程却并非如此。随着高校贫困生资助比例及资助金额的提高,高校贫困生比例由过去的20%迅速地上升到35%左右,而且还在不断升高。这其中的一部分学生在填写《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的过程中就夸大了家庭的贫困程度,更有甚者则是故意捏造一些虚假的信息,而地方民政部门在盖章的过程中,往往出于乡土人情,本着为困难家庭解决问题的态度,不经认真调查、核实学生的家庭具体情况,便在学生的《家庭情况调查表》上写上意见并盖章,从而导致《家庭情况调查表》并不能完全反应出学生家庭的真实情况,失去了它应有的可信度。

这样的做法不仅没有为学校在确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过程中提供有力的证据,反而为评定人员带来更多的不便,使得工作人员并不能完全了解学生真实的家庭情况,而且由于自愿申请为贫困生的学生很多, 以及实际情况不允许评定人员一一进行考察、核实,从而导致贫困生认定工作变得更加困难。

(二)大学生中存在“竞贫”的现象

随着高校资助比例的不断加大,许多学生对国家和学校的资助产生依赖心理.有些人对资助金抱不拿白不拿的心态;很多高年级大学生看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到国家和学校的资助,自己也想享受这种“待遇”,所以,他们可能通过各种办法获得资助的资格。

(三)贫困生需要的扶助不仅是经济方面,也有其他方面

高校贫困生大多来自偏远贫困地区,家境贫寒,由于其原有的教育条件相对薄弱以及受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他们发觉自己在经济、知识技能等许多方面与其他同学相比悬殊较大,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容易产生自卑、自闭、自甘落后等心理缺陷。对贫困生进行心理扶助是资助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容忽视。心理扶助的目的是使贫困学生能够正视贫困,不怨天尤人,不自暴自弃,把贫困视为一种挑战以及奋发向上的动力。

同时,有的贫困生受到资助后并不珍惜学习的机会.甚至产生攀比心理,肆意挥霍资助金,存在用助学金请客的现象;有的家庭贫困学生因为获得助学金而不再愿意勤工助学.而是希望通过国家、学校的各项资助解决经济问题,这些行为都影响着资助体系的良性发展。

二、对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建档管理

要准确认定贫困生,需要考察学生家庭所在地的整体经济水平、居民的消费水平、家庭劳动分子的收入情况、家庭每月的开支情况、贫困生个人的消费水平以及高校的收费情况和所在地的消费水平等等,这项工作对高校而言无疑是一项量大、繁琐而又细致的工作。高校贫困学生来自全国各地,要想走访每一个学生家庭、真实考察其经济状况是不可能的。地方证明仍是进行家庭经济困难认定时最重要的第一手资料。为确保第一手资料的真实性,笔者认为应当从初中开始建立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档案,对学生每学年家庭经济情况一一录入档案。在中学阶段特别是初中阶段学生的家庭住地距学校较近,班主任或任课老师容易通过家访、家长会等形式,比较清楚地了解学生家庭的经济状况。进入大学后,通过前面六年的档案证明,高校便能准确、快捷地掌握新生的家庭经济情况,确保国家助学金落到真正需要资助的困难生手中,使得有限资源资助到每位贫困学子。

(二)完善贫困认定、教育工作

在贫困生认定方面,采用生源地认定和校内认定相结合的办法,不但要看学生的贫困证明,更要通过多种途径核实。要注意观察,深入到学生宿舍,了解学生真实动态的经济情况,逐步地修正。在平时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同时,树立大学生自立、自强的精神,并贯穿于教育工作的全过程,而不仅仅是在评选助学金之时。学生工作者应加强对经济贫困生的道德品质、诚实守信等方面的教育;从贫困生的自尊、自强、自信教育人手,引导贫困大学生摆脱自卑心理阴影,勇敢面对生活,树立起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完全实现“精神脱贫”,培养健康心理与健全人格。班主任与辅导员应积极主动和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疏解学生内心的矛盾;班级同学也要把贫困生当作自己的亲人、朋友,给予他们关怀和真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赵健.高校贫困生资助新模式[J].药学教育,2O12(1).

[2]吴俊峰.医学高等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现状及思考[J].安徽医学,2009(8).

[3]万茗.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商洛学院学报,2008,22(1).

[4]周跃军,孙欣.高校贫困大学生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教育交流,2008,12.

作者简介:

杨盈(1982~),女,湖北武汉人,专业或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评定高校贫困生资助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防雷装置检测质量评定方法探讨
高职院校品德教学量化评定的应用
石灰性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测定的不确定度的评估
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后续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资助育人体系的现状及完善对策
新媒体视角下的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探究中医四诊合参理论对于高校贫困生的鉴别作用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