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函数视角研究数列

2016-01-08邓平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12期
关键词:数列解决问题函数

邓平

【摘 要】沪教版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课本中第6页写道:“从函数的观点看,数列可以看成是以正整数集(或其子集)为定义域的函数。”数列是一个定义在正整数集(或其子集)上的特殊函数。从这个意义上看,它丰富了学生所接触的函数概念的范围,引导学生利用函数去研究数列问题,能使解数列的问题更有新意和综合性,更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新意识。因此我们在解决数列问题时,应充分利用函数的有关知识,以函数的概念、图像、性质为纽带,架起函数与数列之间的桥梁,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有效地解决数列问题。

【关键词】函数;数列;解决问题

一、数列通项公式、求和公式与函数关系

通过对数列中的通项公式以及前n项和公式等这些特殊的函数关系的概念理解与分析,引导学生充分认识an,sn和n的对应关系,从而利用概念,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挖掘出数列通项公式、求和公式与函数的内在联系,使学生知识系统化,培养学生数学整体意识,用联系发展的眼光学习数学。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归纳出数列通项公式、求和公式与函数对应关系如下:

数列 通项公式 对应函数

等差数列 an=a1+(n-1)d=dn+(a1-d) y=dx+b(d≠0时为一次函数)

等比数列 y=aqx(指数型函数)

数列 前n项和公式 对应函数

等差数列 y=ax2+bx(a≠0时为二次函数)

等比数列 y=aqx+b(指数型函数)

我们用函数的观点揭开了数列神秘的“面纱”,将数列的通项公式以及前n项和看成是关于n的函数,为我们解决数列有关问题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启示。

例1:等差数列{an}中,an=m,am=n,(m≠n)则am+n=?

分析:因为{an}是等差数列,所以an是关于n的一次函数,一次函数图像是一条直线,则(n,m),(m,n),(m+n,am+n)三点共线,所以利用每两点形成直线斜率相等,即,得am+n=0(图像如下),这里利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与一次函数的对应关系,并结合图像,直观、简洁。

例2:等差数列{an}中,a1=25,前n项和为sn,若s9=s17,n为何值时sn最大?分析:等差数列前n项和sn可以看成关于n的二次函数Sn=,(n,sn)是抛物线f(x)=上的离散点,根据题意,f(9)=f(17),则因为欲求Sn最大值,故其对应二次函数图像开口向下,并且对称轴为,即当n=13时,Sn最大。

例3:等差数列{an}和等比数列{bn}首项均为1,且公差不等于1,公比q>0且q≠0,则集合{(n,an)|an=bn}一定含有元素

分析:等差数列{an},由于首项为1,即a1=1,所以它的图像是必过(1,1)的一条直线,而等比数列{bn}首项为1,公比为q,q>0且q≠1,故bn=qn-1,它表示指数函数f(n)=qn图像向右平移一个单位得到,必过(1,1),所以此集合中必定含有元素(1,1)。

二、数列应用题中构造函数,成功“解决”

数列知识本身就是来源于实际问题,又被广泛应用于实际问题,带有情境的数列问题,不仅可以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可以考察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6:在一次人才招聘会上,A、B两家公司分别开出它们的工资标准:A公司允诺第一年月工资为1500元,以后每年月工资比上一年月工资增加230元;B公司允诺第一年月工资为2000元,以后每年月工资在上一年的基础上递增5%。设某人年初被A,B两家公司同时录用,试问:该人在A公司工作比在B公司工作的月工资最多时可高出多少元(精确到1元)?

分析:由题意可知,此人在A、B两公司工作的第n年月工资数分别为:

an=1500+230(n-1)=230n+1270

bn=2000×1.05n-1

其中n∈N*

问题是该人在A公司比在B公司工资每月高出部分的最大值

故需要比较an和bn,

可设f(n)=an-bn=230n-2000×1.05n-1+1270

所以问题转化为研究函数f(n)最大值。

因为当n≥2时:

所以当1≤n≤19时,f(n)单调递增,而当n≥20时,f(n)单调递减,因而当n=19时,f(n)有最大值f(19)=a19-b19=827(计算器算出)。

故此人在A公司工作比在B公司工作的月工资最多时可高出827元。

通过对以上实例的研究和分析,笔者发现,数列作为离散函数的典型代表之一,不仅在高中数学中具有重要位置,而且,在现实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作用。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创设恰当的情境,让学生在这个情境中自觉领会和发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感悟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其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理解用函数思想解决数列问题的本质。当学生理解并掌握之后,往往能诱发知识的迁移,使学生产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解决多种数列问题。同时,我们的学生的知识网络能够得以不断优化与完善,思维丰富并发散,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够驾轻就熟。

参考文献:

[1]邓小荣.高中数学的体验教学法[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3(8).

[2]黄红.浅谈高中数学概念的教学方法[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3(6).

[3]胡中双.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7).

猜你喜欢

数列解决问题函数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二次函数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第3讲 “函数”复习精讲
二次函数
函数备考精讲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高中数列的几种解题思路分析
高中数学数列试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