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与学关系对体育教学的影响探析

2016-01-08皮亚锋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12期
关键词:现代教与学体育教学

皮亚锋

【摘 要】梳理“教与学”关系发展的历史演变,探讨“传统”与“现代”“教与学”关系对体育教学的影响,提出体育教学新的应用范式、价值趋向。无疑为再认识教与学的辩证统一关系,促进教学理论对体育教学实践指导作用的发挥大有裨益。

【关键词】教与学;传统;现代;体育教学

教学论形成和发展的逻辑起点是教与学的关系问题,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也始终是教学论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人们对教与学关系问题的认知差异导致对“教学”概念理解的差异,以此为基础建立的教学方法理论体系对教学对象行为的影响也必然呈现较大差异。由于受赫尔巴特为代表“主知主义”、“教师中心论”和凯洛夫“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影响,我国体育教学以运动技能掌握的多少作为教学效果评价尺度的狭窄取向,因而在教学方法上呈现统一式、填鸭式、灌输式,逼迫学生机械、被动地学习既定的运动技巧、技能,最终扼杀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本能爱好。因此,对教与学的关系问题的认识、理解是否正确不仅是教学理论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学方法应用是否科学的基础,同时也是能否保障体育新课程标准得以实施的前提,对于体育教师理论修养的提升与专业技能发展也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一、教与学关系的历史演变

从教学论发展的历史看,教与学关系的本质是“为什么教学”和“怎样教学”两个方面的问题,亦即教学的目的性和规律性的指向问题。其核心是厘清对教学目的的认识,主要体现在对课程及教材的教学方法取舍和确定上。春秋时期,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思想家就已经提出教与学彼此关联、相辅相长的观点。孔子提出“学而知之”,“温故而知新”,“学思结合”,“知行合一”等命题;并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习—行”。《中庸》进一步概括,把教学过程具体化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由此可见,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从学习的角度取得的对教学活动的认知与现代教育理论关于教学活动是教与学辩证统一的认知过程趋向一致。

随着教学实践与理论的不断发展,近代以来,教学理论研究渐渐分为“教”与“学”的两个研究方向,并最终系统化为“教的理论”与“学的理论”两种研究取向,即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学”研究范式和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学”研究范式。

二、现代“教与学”关系对体育教育教学的影响探析

在对“为什么教”与“为什么学”的探析中,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习是人与生俱来的潜在本能需求,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个人喜好、兴趣,尊重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在设计体育教学内容时应该给学生设定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理想、信念、喜爱、兴趣自由选择相关学习内容,而不是强行传授学生毫无兴趣的知识、技能。

这一理念启示,教学时体育老师不能无视学生已有的体育健身知识学习经验,将新知识按部就班机械地传授给学生,而应将学生已经获得的知识经验作为基础,引导学生再思考已有的知识经验,从而自发催生出新的知识。就像杜威曾指出“教育就是成长”“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实践、生活的一部分”,认为教育的最基本功能就是促进个体先天欲望成长的过程,“教育不是把外在的知识经验强迫儿童或青年去吸纳,而是必须使人类的天生本能得以发展。”

关于“教什么”、“学什么”,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知识来源于学习者的经验;知识源于社会的构建。学生认知与理解世界的动因不是因为科学知识的普遍真理性。相反,正是通过学生的领悟,科学知识才进入学生的自我体验,转化为有意义的学习,教学才真正获得存在的意义。因此,现代教育理论提出体育教学组织的落脚点是注重探索知识之间的关联、学习者的经验积累、知识的自然性以及生活本源的回归,关心注意学生个体的潜意识、情感、心理等,促进学生自我经验的发现。《新体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了解并重视学生的不同诉求和个体之间的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更好、更健康地成长;帮助学生主动转变学习方式,自觉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培养学生树立热爱运动终生参加锻炼的理念,并通过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积极的人生态度等等。

现代教学理论鲜活地拓展了体育教学“授—受”的狭隘认识,催发了对学生个体学习潜能的培育和施教。在“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等共享理念下开创出体育课堂教学新风貌,燃发着眼于形成“传递知识”的体育教学环境,强调对学生“运动潜能”存在的关注,支持基于学生自身体育锻炼意识发现而开展的“体育技能选项”教学等。为个性化、差异性教与学的实施,为“不放弃个孩子”筑起一座希望的桥梁,开启从因材施教的“思想范式”看待体育教学,从先天性、差异性、变动性审视教育教学内容,重新考量体育教学少什么、缺什么、必须为学生做什么。倡导自由学习的释放,点燃在体育教育教学中积极探索、主动实现“学生自由学习”的教育理念。敞亮如何在体育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效果评价上,通过体育锻炼意识激发,运动兴趣、习惯养成,运动能力培养,树立终身体育意识;面向全体学生,多方面、多层次地营造体育运动氛围,培养自觉运动的能力,进一步激励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进步的快感。为此,《新体育课程标准》要求体育教学实施的前提必须是师生平等对话,学习与教学组织的形式要在结合程度、交往方式、练习手段选择和练习时间支配等方面充分体现自由,体育教学活动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相互交往与共同发展的载体,交流合作与自主探索研究是学生掌握体育锻炼技能的重要形式,“创设一种自主探索学习体育锻炼技能的氛围是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传统的“教学”研究范式和现代的“教学”研究范式各自对“教的理论”与“学的理论”分别进行了较为深入研究,并取得丰厚的研究成果,对于推动教与学关系问题的深入研究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在教与学辩证统一的基础上构建新的更高层次的教学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两种研究范式的共同缺陷是把“学的理论”和“教的理论”割裂开来,没有在对立统一中把握教与学关系范畴,“教的理论”不关注与学的理论融合,“学的理论”没有汲取“教的理论”精华。这种割裂状态不仅严重阻碍着对教学理论的深入研究,也阻碍着教学实践水平的提高,严重制约了教学理论对教学实践指导作用的发挥。从构建科学化的教学理论角度来讲,两种理论在教与学不同角度关系的应用中都存在积极的一面和一定的局限性,任何单一视角的应用与评价都是有缺陷的,二者之间本应相辅相成、相互融合的关系。因此,无论是对“教的理论”的探讨,还是对“学的理论”的研究,都不能否认教与学之间彼此影响、相互制约的客观存在。因而,在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牢固树立教与学不可分割的理念,科学认识和并正确处理教与学之间的辩证关系,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强体育教学效果的首要条件和思想基础。总之,只有建立在教与学二者辩证统一基础上的教学理论,才能真正体现教学理论对体育教学实践的强大指导作用,才能在一种更高起点的综合与统一中构建新的教学理论。

参考文献:

[1]张振华等.体育教学关系的论析与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1):45-48

[2]陈爱忠.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3:23

[3]王攀峰,张天宝.试论教与学关系问题研究的三种范式[J].中国冶金教育,2001(4):80-84

[4]耿红卫.科学主义视野下的中国近现代语文教育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64—68

[5]黄小峰.中学物理问答式教学初探[D].江西师范大学,2003:26-31

猜你喜欢

现代教与学体育教学
楷书的教与学
教与学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院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现代烟草工业发展趋势及降焦减害技术应用研究
谈森林管理管理体制的创新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