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约四川藏区农牧民全民健身的因素分析

2016-01-08蒋建琼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全民健身制约因素农牧民

★体育研究★

制约四川藏区农牧民全民健身的因素分析

蒋建琼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问卷和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四川藏区农牧民全民健身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四川藏区农牧民全民健身状况不容乐观,其主要的制约因素有: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滞后、体育锻炼意识淡薄、缺乏体育消费意识、组织机构不健全和体育人才缺乏、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传统习俗等。通过对制约因素的分析,为藏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的目标提供参考。

【关键词 】四川藏区;农牧民;全民健身;制约因素

【中图分类号】G812.4【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蒋建琼,四川民族学院体育系讲师。(四川康定,邮编:626001)

基金项目:(四川民族学院校级项目——“锅庄作为四川藏区农牧民全民健身主体项目可行性研究” 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XYZB14015。)

On the Limiting Factors of the National Fitness of Ago-pastoralists

in Sichuan Tibetan Area

Jiang Jianqiong

Abstract【】With the document, questionnaire and field work, 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national fitness of ago-pastoralists in Sichuan Tibetan Are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atus quo on this topic is not satisfied at all. And the limiting factors of the national fitness of ago-pastoralists in Sichuan Tibetan Area include: backwardness in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poor awareness in physical exercise, lack of physical consumerism, imperfectness in organizations, shortage of physical talents and bad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etc. The analyses in this article will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building an overall well-off society in Tibetan area.

【Key words】Sichuan Tibetan Area; ago-pastoralist; national fitness; limiting factor

前言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提高国民体质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发展中必须突破的薄弱环节,为满足人们对健身日益增长的需求,我国相继出台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全民健身条例》等硬性文件,以推进全国全民健身工作的有序开展。2006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为了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国家体育总局于 2006年在全国范围正式启动“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意见》,要求各级体育部门将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作为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体育工作一项重要的任务。8年时间过去了,可以说,全国全民健身活动有了长足发展,但是,就农村特别是边远山区来说却不容乐观,为此对四川藏区农牧民全民健身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一、四川藏区农牧民全民健身现状

四川藏区位于川西北高原,占四川省总面积的51.49%。其行政区划分为:甘孜藏族自治州18县,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13县和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共32个县。四川省藏族人口数仅次于西藏,是我国第二大藏区,地域辽阔,人口密度小,分布极不平衡。四川藏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体育相关产业的发展也严重滞后,全民健身工程不能有序推进。其次,四川藏区地处高原,高山、峡谷、高寒、高海拔等自然环境比较恶劣,特殊的地域环境,使现代健身项目难以普及。再次,从文化意识形态上来看,根深蒂固且具有鲜明特色的藏区文化,形成应对外来文化冲击的天然屏障,传统的游牧和农作生活方式导致人们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意识普遍较低。

四川藏区作为我国的第二大藏区,地广人稀,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传统的宗教思想对藏族居民对新事物的态度、健身价值观念、道德标准、行为方式、精神面貌等方面有重要的影响,给全民健身的宣传和实施造成一定的困难。调查发现,四川藏区全民健身工程总体比较滞后,牧区尤为突出,经济发展落后、健身设施严重缺乏、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对健身的价值认识不足、参与度低、体育人口少,很多牧民认为劳动就是在锻炼也能代替体育健身。健身器材基本集中在学校和城镇,牧区农牧民多数是在树林、草场、河边、房屋周边、牧区学校等参与锻炼,主要以藏民族传统体育内容和篮球为主,没有固定性、组织性、长期性,随意性很大,牧民对健身知识认识普遍较低,特殊的游牧生活方式导致牧民很难接受到健身方面的教育,“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在四川藏区很难推进,体育事业的整体发展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

二、四川藏区农牧民全民健身的制约因素

(一)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滞后

四川藏区是一个多民族地区,是国家重视和补给的重点区域,虽然如此,少数民族地区通讯闭塞,复杂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导致交通条件较差、教育相对落后,加之宗教氛围浓郁,致使其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并且发展缓慢。特别是牧区由于特殊的生活方式和宗教思想束缚,受教育程度较低,普遍处于初中以下水平,是四川的文盲集中之地;贫瘠的大山区,没有工业区,单靠牧民的放牧和季节性的地产虫草和菌类维持生活,基本靠国家政策扶持来维持现状,没有足够的经费投入体育活动的开展和运动场馆的建设;落后的经济和教育,严重制约了当地体育事业的发展。据表1的相关数据显示,三州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农村人均纯收入与四川全省水平均有较大差距,2008年,三州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分别是全省的55%、63%、84%,农村人均纯收入分别是全省的62%、47%、89%。特别是甘孜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长年居全省末位,其中,石渠、色达、德格三县则是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全省最低的三个县。[1]在表2中显示,2007-2010年农林牧鱼总产值对于四川藏区主要两州(甘孜和阿坝)与四川省平均水平相差甚远,作为以农牧业为主要生存方式的藏区,经济水平可想而知。因此,经济成了少数民族地区群众体育发展最大的障碍,只有发展经济,全民健身事业才能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表1 四川三州地区与四川省农村相关数据比较(元)

注:数据来源于《四川统计年鉴2009》。

表2 四川三州07-10年农林牧鱼总产值与省平均值比较(万元)

注:数据来源于《四川统计年鉴2008》—《四川统计年鉴2011》。

(二)体育锻炼意识淡薄

随着西部大开发,国家对藏区全面的政策扶持,藏区城镇发展迅速,农牧区仍然很多地方未达到“两基”水平,导致农牧民文化水平低下,思想自闭,自主健身意识淡薄。据调查,很多农牧民头脑里“干活就是锻炼”“劳作就是健身”“无病就是健康”这种思想理念已根深蒂固,觉得干活已经很辛苦,干完活应该回家休息,没必要再花费时间和精力去锻炼,很多农牧民从不参加任何健身活动。

从表3中可以看出,从不参加体育锻炼人群占了相当比例,大部分农牧民是偶尔参加锻炼,在节庆日参加庆祝活动的体育活动居多,经常参加锻炼的人数仅仅为16%,且农区的人较多。结果显示,不参加或很少参加的人数比例达到84%,充分说明四川藏区农牧民全民健身状况确实令人堪忧,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从表3中可以看出,在藏区全民健身状况不良的基础上,妇女比男性的体育锻炼机会明显要少,由于社会经济源泉、历史文化背景等原因,男性在家庭的强势主导地位明显,导致妇女地位低下,也必然影响到体育锻炼的参与度。加强藏区全民健身工作,特别是妇女体育活动的保障,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四川藏区农牧民身体素质,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表3 四川藏区农牧民参加体育锻炼频率调查表(N=475)

农牧民是藏区全民健身的主体,他们对体育锻炼的态度直接影响藏区全民健身的发展。对从不参加和偶尔参加人群,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原因展开调查,表4中可以看出,四川藏区农牧民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主要主观原因是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态度、意识和习惯,以致走入不锻炼的误区,反映出农牧民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性较差,急需加大宣传提高认识。

表4 四川藏区农牧民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主观原因调查表(N=400)

从表5可以看出,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客观原因,占比例最小的是经济原因,其他几项都相差不大,没有时间锻炼、没有场地器材、无人指导、没人陪同这四项是直接影响农牧民体育锻炼的客观原因所在,说明四川藏区牧区没有建立健全的健身体系,没有营造一个良好的健身环境和健身氛围,使其农牧民参与锻炼的机会低、对健身的认知差、参与健身的意识淡薄。

表5 四川藏区农牧民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客观原因调查表(N=400)

体育锻炼是指人们根据需要自我选择,运用各种体育手段,并结合自然力和卫生措施,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丰富文化生活和支配余暇时间为目的的体育活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运动机会,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身体健康。从表6可以看出,即使经常参与锻炼的农牧民,也仅有一半的调查者认为参加体育锻炼最直接的目的是增强体质,渴望身体健康,真正喜欢锻炼的仅占6%,其他群众参加健身活动则是出于其他目的,充分体现了农牧民的自我锻炼意识淡薄,参与健身的目的不明确,缺乏科学的认识。

表6 四川藏区农牧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N=475)

(三)缺乏体育消费意识

地区的体育消费水平代表着这个地区的体育文化水平,也与这个地区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热情度直接相关,由于藏区特殊的地理环境造成经济水平及其落后,保守的民俗民风酿成消极的健身意识。从表7中可以看出,由于农牧民收入微薄,薄弱的经济来源只能用来维持基本的生活,衣食住行暂且能够保障,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政府补贴、免费教育使其牧民孩子们的教育得到较大改善,但牧区的生活消费基本是自给自足,体育消费更是望尘莫及。体育消费调查数据只能体现出农牧民购买体育用品的情况,是牧民为了生活购买的日用品,不是为了体育锻炼为目的的消费,还不能上升到体育消费的高度,体育消费意识在他们心里还未建立或比较遥远。

表7 四川藏区农牧民家庭体育消费情况调查表(N=475)

(四)组织机构不健全和体育人才缺乏

健全的组织机构、完善的人员配备是开展好全民健身活动的基本保障,是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向着蓬勃、健康方向发展的助推器。据调查,四川藏区社会体育机关部门最低配备到县级,乡镇机关和社区街道没有单独的体育职能部门,地广人稀的地域环境,各县辖区的乡镇分布较广,路途遥远且交通不便,导致各项体育工作难以开展,大型体育活动都集中在城区举行,体育组织机构的过于集中化,不利于藏区体育事业的发展。

甘孜藏族自治州是四川省地域最广的地区,也是四川最大的藏区,根据对甘孜州社体中心最新的数据统计(表8),目前有社会体育指导员400多人,相对甘孜州100余万的人口来说,平均2500人配置一名社会体育指导员,相比四川其他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较大,在整个四川藏区社会体育指导员缺乏是普遍现象。调查还发现,四川藏区在岗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中,存在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资质,并未从事与社会体育相关的工作;部分从事与体育相关的工作,未能开展有价值、能带动和指导群众健身的活动,真正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功能。总体来说,四川藏区社会体育人才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距全民健身工程相关要求都存在较大差距,体育人才的缺乏严重阻碍了四川藏区全民健身工程的有效开展和体育事业的整体发展。

表8 甘孜藏族自治州社会体育指导员调查表

(五)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传统习俗影响

四川藏区位于川西北高原,农牧民居住在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地方,有些地方甚至达到5000多米。地处高山峡谷地带,终年无夏,逢霜成冬,以缺氧、寒冷、干燥、风大、紫外线强的气候为主,自然条件相当恶劣,长期居住在这样的环境下容易诱发高原型疾病。生活在这里的藏族人民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忍不拔的精神,他们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努力维持着自己的生命,延续着自己的生活,创造出了特殊的民族文化。而缺氧导致农牧民活动量大大减小,劳动后的疲惫使之无精力参与健身;恶劣的气候条件和独特的地理环境,早晚温差极大,导致人们厚装长袍常伴,全副武装,室外经常白雪相伴,严重影响了健身活动的开展;直接影响着农牧民的身体健康状况。

四川藏区中牧区占了很大的比例,牧民长期过着游牧生活,分散在草原的各个角落,不定居的习俗和宗教信仰的影响,导致集中健身和锻炼方式的取舍难度大,健身活动在牧区难于有效开展。从2009年开始四川藏区陆续开建牧民定居工程,增设了全民健身场所和设施,但划分的草场满足不了牧民放牧的需要,许多牧民仍旧习惯了帐篷的迁徙生活,延续着居无定所,随处而居的习俗,锻炼方式仍以转经筒和坐禅的宗教活动为主,以致收效甚微。传统的民俗习惯和宗教文化深深影响着牧民的生活方式,给全民健身计划在牧区的实施和推进带来了巨大阻力,制约了四川藏区全民健身的整体发展。

结语

四川藏区地源辽阔,民族众多,人口稀少,经济发展缓慢,人、财、物紧缺,加之不同的文化意识形态、民俗文化、地域环境、生活方式、气候等因素的层层阻力,使全民健身计划难以顺利实施。

要全面提高国民体质,推进各地区全民健身计划有序开展,必须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尊重民族民俗文化、融合地区性锻炼方式,采取区别对待的方法保障该项工作的有序、高效的推进和开展。

四川藏区农牧民全民健身现状调查发现,农牧地区地处高原,特殊的地域环境、恶劣的气候、落后的经济、锻炼意识淡薄和偏差、健身设施严重缺乏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下,农牧区全民健身工程进展缓慢,参与度极低。

要达到2020年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的奋斗目标,在四川藏区,特别是农牧区要实现这一目标,急需寻求一种富有地方特色又便于开展的全民健身新模式,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内容为主体的锻炼方式,作为藏区全民健身的主体项目,全面提高农牧民的参与度和认知度,以期快速有效推动四川藏区农牧民全民健身工程。

参考文献

[1]李中锋.四川藏区牧民定居与彝区“三房”改造工程效应分析[J].天府新论,2013年第4期,p74-79

[责任编辑:王鹤艳]

猜你喜欢

全民健身制约因素农牧民
探讨体育产业与全民健身协同发展
论城市社区体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
农牧民初中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关于培育新型职业农牧民的思考
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与农牧民增收几点思考
关于巴林左旗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