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文言文教学浅探

2016-01-08王颖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文言文课堂教师

中学文言文教学浅探

王颖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二中学,西安710100 )

新课标明确规定,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和选修教材增加了文言文阅读的数量.内容上,它们几乎囊括了所有朝代的优秀作品和各类文学体裁.风格上,包括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具体而言,有《诗经》《楚辞》两大源头,庄严繁华的唐诗、宋词,或理性或清新的古典散文等.它们奠定了中国文学基本格局.然而,如此灿烂的文化瑰宝当下的中学生却难以领略.绝大多数学生学习文言文在思想上有相当程度的畏难情绪和厌烦感.能力上仅限于粗略翻译课文,迁移能力很差.文言文教学仍是一个难点.因此,我们要正视现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一、当前文言文教学低效成因

(一)学生方面

(1)缺乏学习动力:文言文教学低效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考试”的外在动力往往随考试的结束而终止.很多学生死记硬背,机械学习;不能把外在知识转化成自我知识;而且,死记硬背的材料很容易遗忘.

(2)迁移能力很差:学生往往课内题目会做,一旦拿到课外文章就无从下手.“无从下手”的情况有两类:一是不理解字词的意义和句型,而这是最基础的.二是文章字面意思懂,但根据特定语境,无法对作者思想作出合理解释.究其原因:首先是原有知识积累不够,知识结构不牢固.其次是学生在课堂总是被动接受,不善于思考.

(二)教师方面

(1)考试的细化和急功近利的驱使,使大多数语文老师“明智”地放弃了诵读、质疑、讨论等课堂重要环节.大纲规定“浅易文言文”到底“浅”到什么程度?加之篇目之多,教学任务重,许多老师不得不选择串讲,严格遵守“句句清楚、字字落实”的八字方针,以为只有一字一句“落实”了,文言文教学的任务才算完成.因此,教学内容主要是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在教学中常常越俎代庖,替学生一一做好,总以为讲得越多越透彻,学生就理解得越好,从不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结果既浪费了时间又导致听课疲劳,养成了学生的惰性.

(2)教学观念、教学方法落后.老师低估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天赋和潜力.延续了教师“满堂灌”的封闭教学局面,基本教学模式还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忙于记词义、译文.后果是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被动.课堂死气沉沉,根本谈不上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种种导致文言文教学效果不佳,优美典雅的文章被弄得支离破碎,文学欣赏变成了语法课、翻译课.学生没有自主感悟,倾心陶醉,根本体会不到形式的或写实朴素,或比拟夸张,或气势磅礴,或隽秀优美;体会不到人物的言行神思、喜怒哀乐;更不会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王羲之“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这些情感之美产生共鸣,产生向往.何谈让学生受到优美思想文化的熏陶,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我认为这也是学生“厌学”“怕学”的根本原因.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我想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二、促进教学的一些策略

(一)授课前

(1)加强预习,引导自读.授新课前,教师应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预习中的疑点与学生共同制定教学目标.

第一,要求学生预习时把注释中不常见的字词的意思在原文中标注,做到不用看注释就能流利地读懂原文.这样避免了上课因过多看课下注释而打断理解思路.

第二,充分利用工具书.查工具书的过程实际是一个分析、判断、筛选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分析推断能力的形成.查的过程可以了解这个词所有读音和义项,有利于知识系统化.

第三,“好读书不求甚解”.首先,自读时找出不会译的句子.对佳句、名句试背诵.其次,查阅作者和背景.另外,试理文脉,作者的行文思路不外乎“人物与事件”“事与理”.对于简单的、清晰明了的,课堂就不必讲解和深究.

(2)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如学过多少篇诗文?能够背诵的有多少?掌握哪些文言虚词和句式?这样上课时就不用逐字逐句翻译,只要把重要的字句挑出来,结合课文归纳用法,理解翻译即可.既节省了时间,突出了重点,又使学生易于接受.另外,一些字在一篇文章里或不同篇目中出现多次,教师应适时归纳,便于比较记忆.

(3)抓住重点,课堂提问应有一个主线.巧妙的设问会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令人印象深刻,还能使课堂节奏紧张、有趣.如有经验的老师讲《愚公移山》一文时,这样设问:“这篇寓言共写了几个人?老愚公年纪多大,你怎么知道的?(考查‘年且九十’的‘且’的意思)那个遗男有几岁,你怎么知道的?(考查‘始龀’的意思)这篇寓言写了一件什么事?愚公究竟笨不笨?不笨为何叫愚公?智叟究竟聪明不聪明?为什么叫他智叟?……”这些问题紧扣原文,步步深入地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和课文内容,同时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课堂上

教师在课堂上要安排一些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应注重问题的逻辑衔接,重点进行思维训练,在互动中逐渐接近问题的实质,直到问题得到圆满解决.训练方法不拘一格,因文而异.诸如问题导读法、讨论法、质疑法、断句法等.可以根据课文的难易,每课一个目标,有针对性地选用.

(1)培养学生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现代语言教学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播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当代语文教育家钱梦龙先生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文言文教学同样应倡导自读—质疑—讨论.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例,我在授课前设定情境:“假如你是郑国的国君或臣子,面对国家危亡,你会怎么办?”通过讨论,学生得出了“不能战也不能逃,必须游说”这一结论.一时间七嘴八舌,“反间计”“釜底抽薪”等词语活跃课堂.之后再与课文对照.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引起了思考.再如,教学《桃花源记》时,如果教师不做过多的讲解,学生学习感悟到的东西可能会更多些,更深刻些,更美好些.首先是词语的记忆,作者描述的绚丽动人的景色,桃花源中人们生活环境的优美,生活气氛的和谐,人情的淳朴和真挚,整个事件的奇谲,想象的神秘,这些内容的文言表述并不艰涩.“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这些只要多诵读、记忆,化作自己的当代性的词语再使用出来,即可修正我们当前话语的松散风格.面对古典汉语描述的如此佳境,我们作为教师,唯一有效的工作就是“强调”“渲染”桃花源的优美和奇异,设置相关的情镜,激发学生想象和联想的热情,体味自然的、乡村的和谐和淳朴.

教师应肯定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关于“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一景物描写.学生自读后指出其精彩之处在于写景的“豪放”.这一概括就非常有新意.“豪放”指人的情感,而这首词中高耸入云的崖石,动人心魄的江水和浪涛追逐掀起的层层浪花,不正是美学中的崇高和壮美吗?这首词中“豪放”式的写景不更能让人领悟苏词的风格和个性吗?又如关于韩愈《师说》一文的中心论点,历来众说纷纭,有的认为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句话,有的认为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句话.我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自读,有的学生提出中心论点应是“古之学者必有师”.他解释说,这个句子是一个逻辑命题,就此可以提出“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三个问题,这正是议论文的本质.这一说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应该给予肯定.

(2)指导诵读.课堂上必须给学生充分自由支配的时间.我们倡导的诵读并非过分强调学生“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的内省和体验,课堂时间也不允许.而是突出教师的监督、示范作用.我认为教师的指导作用具体如下:第一,读准字音.第二,读准句读.学生朗读中存在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读破句”.教师应将学生诵读的错误指出,并引导学生分析比较,让他们掌握正确的句读.第三,读准语气和语调.语调不仅有助于理解文意而且有助于体味文章情感,把握人物性格.如何将语气语调的不同之味读出来,教师应予以示范.或让学生自己先揣摩,教师再示范.第四,读出文气.如何对一篇课文进行朗读处理,如何才能用有声语言把文章的思想内容、风格技巧表现出来,也就是说,诵读既要读出文本的言内之旨又要读出文本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声情并茂地读出语势.

另外,诵读形式可以多样化,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特点采取齐读、领读、听读、分角色朗读、轮读等形式.可配音乐、画面,可开展游戏活动等,以花样变化给学生新鲜感和趣味感.

总之,诵读的效果佳,必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如能在泛读中“读之以情”,学生就会“感之以趣”“趣之以读”,在反复诵读中读出“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效果,品出“三月不知肉味”的意境,最终达到朱熹所说“不待机说,自晓其意也”.

(3)联系现实,古为今用.对文言文的学习要谋求对古典汉语的整体感悟,整体把握.通过诵读,记忆习惯用语而不是语法翻译,争取在当代语言环境中直接熟练地使用,尤其是对成语的使用可以使现代汉语简洁、典雅.教师可在讲课中适当穿插成语典故,以丰富知识,活跃课堂.

其次,古代优秀的文化思想在现世的教育意义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联系现实生活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可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三)课后

加强背诵.俄国生理学家谢切诺夫说:“一切智慧的根源在于记忆.”文言文的教学价值一方面在于博大精深的思想;另一方面在于古雅精练的语言.文言文教学的根本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而培养语感的不二法门就是多读多背.现在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理解,轻记忆”的现象,文言文教学尤甚,许多教师把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总说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其实,学生“知其然”太少.这种忽视积累的阅读教学造成学生思想的贫乏和语言的无味.因此,教师必须加强背诵指导.教师可指导学生先记住名言警句,根据文章的思路试把句子串起来,通过反复诵读记忆其余语句.

以上是我对文言文教学的一点儿体会,权作引玉之砖.最后,我想强调,文言文是一种悠久而博大精深的语言,是中华文明传承的载体.因此,作为炎黄子孙的学生,没有理由不学好文言文,教师没有理由不教好文言文.希望广大师生不断提高自己的文言文教学水平.

猜你喜欢

文言文课堂教师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教师如何说课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会背与会默写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