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真教育的思考者与实践者

2016-01-08赵广钧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学案公平班级

赵广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284-02

铁岭市银州区第十八小学位于铁岭市银州古城南端,是一所年轻而又富有内涵的学校。学校现有25个教学班,1256名学生,在职教师58名。几年来,学校坚持"科研兴校、质量立校、特色强校"教育理念,确定了以"享多彩教育,绘美丽人生"为核心,以"红色德育、绿色课堂、蓝色环境"为载体的"多彩教育"办学特色,实现了学校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社会知名度、美誉度迅速提升。

1.发于责任,成于勇气——我们的思考

2001年,国务院出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全国中小学进入第八次课程改革,这次课改,是建国以来我国教育界力度最大的一次'教育革命'!范围之大,影响之广前所未有。《纲要》提出了本次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其中,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被视为本次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十多年过去了,这些贴在墙上、印在纸上、挂在嘴上的理念,看起来很美,听起来好听,想起来正确,但并没有真正从墙上爬下来,深入到每个学校、每名教师的每节课堂上。为什么呢?课改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老师的观念难转变,学生的学习习惯难转变,课堂操作环节琐碎庞杂等,使很多学校望而却步,一句话,说着容易做着难!

那我们怎办?是怨天尤人、随波逐流还是知难而上、勇于担当,我们选择了后者。良知和责任告诉我们:教孩子6年,要为孩子60年着想。要为学生想一生 要为社会想百年。所以,从现在开始,必须来一场革命!救教育救孩子,其实就是在救自己。要敢于担当,勇于喊出"让中国教育因我而改变!"要有"舍我其谁"的豪气。于是,我校深度课改大幕于2011年末徐徐拉开,一幅崭新的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

2.躬身实践,点面结合——我们的做法

我们的主要做法可以概括为7个"变为"。

2.1 构建模式:变"满堂灌"为"134"。学校确定了我们爱学习"134"自主高效课堂模式,("1"以学生爱上学习为根本宗旨;"3"课堂三大特点:知识要点实、学生心情乐、课堂气氛活;"4"教学四个环节:激趣导入、自主学习、快乐展示、达标测评)。课堂时间分配为"10+30",就是在一节课40分钟内,教师讲授不超过10分钟,学生活动不少于30分钟,真正把课堂还给孩子,把时间还给孩子。同时,提出老师要"三讲三不讲",即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混知识点;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能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2.2 创建小组:变"排坐"为"围坐"。学习小组是高效课堂的灵魂。为便于学生间的合作、交流与互动,培养团队精神及归属感,我校班级均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成4-6个小组,组内每两人结成对子,组内分工合理,职责明确,使课堂有了组织保障。组与组之间是相对独立的关系,每个组按照自己的要求和进度,各自为战,但又充满了竞争、对抗和质疑。班级有班旗班徽班歌,小组也有自己的组名和口号,增强了向心力和凝聚力。

2.3 改革备课:变"课时簿"为"导学案"。以体现"教师教为中心"的课时教学计划簿已经适应不了"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新课堂,导学案顺势而生。导学案是教师为学生设计的学习活动方案,是课堂"施工"的图纸,是学习的路线图和方向盘。我校结合全国先进地区经验,制定了自己的新课堂导学案模版,并提出了"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梯次渐进化"编写原则。

2.4 转变评价:变"关注教师"为"评价学生"。榜样是力量,评价是武器。有什么样的评价就会有什么样的课堂。我校课堂评价改革的核心就一条:不看教师看学生。一看参与度;二看投入度;三看精彩性;四看成果性。另外,我们制定了10条课堂展示标准。通过课堂展示,学生的表达、交往、操作、创新、组织协调等综合能力迅速提升。

2.5 加强督导:变"听课"为"巡课"。听课只能了解一个班级40分钟的课堂情况,为提高效率,更大范围地了解、督促和指

导课堂改革,确保课改常态化,我校实施了"巡课制度",即每天由教学领导和教师组成几个小组,走进所有班级听课,停留10分钟左右再进入下一个班级。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巡课制"促进了课改的扎实有效深入推进,也为教师间的相互学习提供了平台。

3.教师应成为自觉的教育公平的实践者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如何体现教育的公平性不仅是构建和谐课堂的保证,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因此,教师需要建构新的教育观,公平施教。

3.1 牢固树立教育公平的观念。公平是人类社会的理想,教育公平的实现尽管不尽如人意,但我们应该认识到教育公平作为一种理想一直提升着人类的精神,指引着教育的发展。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心理背景,对教学活动起着支持和指导的作用。教师的人生观、学生观、教学观不同,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会产生不同的教育结果,必然会对学生的发展有不同的影响,最终影响到学生成功的机会。每一位教师都应秉承教育公平理念,深刻理解教育公平内涵,并将其实质体现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之中。

3.2 加强自我修养,不断提高职业素质。毋庸讳言,教师生活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各种外来的不良风气和社会恶习不可避免地会侵蚀到教育活动之中,教师同样会受到各种诱惑。师德是教师进行有效教育活动的基石,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保证。因此,教师不但需要努力提升自我精神境界,同时要自觉加强在职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教学及科研能力,以更加开放和综合的眼光来对待知识的积累、运用和更新。唯其如此,教师的专业知识才能更加全面,才能做到全面育人。

3.3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结构说认为,每个学生都有独特智能结构,但这并不影响每个人的成功,只要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发展"。教师应从教育事业的高度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努力克服自身性格上的弱点,摆脱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培养独立自由的人格,为每一位学生创造平等的受教育的条件和机会。同时教师应加强自己的民主意识,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善待并宽容学生,成为学生的理解者、倾听者、欣赏者、支持者,营造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猜你喜欢

学案公平班级
公平对抗
怎样才公平
班级“四小怪”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乡愁导学案
笨柴兄弟
公平比较
不称心的新班级
“比例尺(一)”导学案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