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贵在“放手”
2016-01-08李玲
李玲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257-02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历史教师必须摈弃只重视知识传授的教学观念,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内心感受,将历史教学与现实的需要结合起来。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开展创新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历史教师所关注的问题。
本学期在九年级的历史教学中侧重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根据不同的课进行不同的学法指导,在此过程中学生们兴趣盎然,我也收获颇多。最难忘的是在《经济大危机》一课的准备过程孩子们全新的视角,不断发现的问题,准备过程中的客观态度,让我惊讶,让我感动,让我感受到教学相长的乐趣,也切身体会到学生自主学习的无限潜力!以下就以《经济大危机》为例浅谈在备课讲课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1.课前要充分准备
备好课是教好课的前提,而历史课的备课不同于其他学科。其他学科只要以大纲规定的内容要求为准则就可以了,但历史不行。因为每一件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都是具有丰富的历史背景的,并不是一个单独的概念。所以,历史教师要在熟悉大纲的基础上,有目的地钻研教材,广泛地涉猎大纲以外的知识,尽可能地了解历史的真实背景。教师在此基础上,方能准确地把握好授课的关键。同时,也在不自觉之中培养了学生全面看问题的素质,培养了他们的唯物主义历史观。
2.课要确立基点,努力做到多点开花
在每一节课中,教学要有基本的知识点,其他学科往往是单一的,而历史课就不同了,每一课都有可能包含着多个知识点,并且这些知识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关系着历史的方方面面。这就要求每位教师要尽可能地理解教材,全面分析教材,让学生了解并分析所教的内容。如,讲"鸦片战争"时,一方面要讲清楚外族对中国的侵略,另一方面更应该让学生了解落后就要挨打以及今天改革开放全面发展经济的重要性。
3.在适度放手中加强学生的品质教育
历史教师要依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要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能否使学生树立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关乎历史教育的成败。在《经济大危机》教学中学生汇报环节,孩子们都十分重视。班里有个小女孩在上课前两天来跟我说"老师,我是罗斯福组的,我汇报时能不能以奥巴马为主呀?"我说"可以呀!"得到了我的肯定,小女孩很开心的告诉我:"老师,我查阅了大量有关他的图片和一些资料,我想和我的同学分享,我一定好好准备"。我对她的这种认真态度提出了表扬。在我的鼓励下,她回家做了精心的准备。结果终于不负众望,在上课汇报时,她的讲述吸引了全班同学的目光,特别是图片设计的非常精美、最为精彩!在资源共享的同时,增强了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以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行为。从而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在本课教学的拓展延伸中我们设置了这样一道题:当今的物价上涨特别是油价上涨,股票、基金暴跌,面对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中国是否因此引发经济危机 学生经过思考得出结论:在当今的形势下改革开放后强大起来的中国政府完全有能力通过宏观调控平抑物价、稳定市场,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4. 开放课堂空间,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求异能力是创造能力的核心,求异就是换一个角度,换一种观点,换一种方法,考虑问题、解决问题。如:关于"戊戌变法"的性质。教材正文引用的观点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的观点,脚注又介绍了部分学者认为其是"一次失败了的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的观点,这是允许师生们探讨的问题,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对两种观点展开讨论,只要言之有据,述之有理,采纳哪种观点都是可以的。通常情况下,绝大多数学生,因好奇心所致,对教材正文以外的另类观点比较感兴趣,讨论问题时,思维更趋活跃。又如: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认识,有人从阶级斗争的立场上,认为它是封建地主阶级加强专制统治,残酷镇压人民反抗的工具;有人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的原理上认为,它的出现适应了时代的需求,是历史进步的表现;从思维的角度讲,秦始皇及其臣僚们进行了一次前无古人,影响千年历史的创新。由于求异是一种创新,从而不免带有幻想与冒险性,甚至出现错误的想法和观点,但是只要我们运用正确的方法指导教学,开放课堂空间,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其合理、科学的创新见解就能涌现出来。
5.在适度放手中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真正使学生通过有效地评价达到自主意识的增强,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增加后劲,比如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