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2016-01-08郑帅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创设交流情境

郑帅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189-01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展开,"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作为一种颇具创意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小学教学实践。但由于教育对象年龄小,缺乏竞争意识和合作技能,所以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应用中,常会出现启而不发、各唱各调等现象;评价时轻个性发展、创新精神,轻集体评价,严重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应有的效果。在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加强合作,善于交流,能充分地展示他们或正确或错误的思维过程,体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我下面就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1.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只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多种学习方式中的一种,并没有固定的操作模式。我在教学中,常常是这样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

1.1 创设情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充满趣味的的现象,创设启发性、开放性和可合作性的问题情境。例如:在讲《圆的认识》的时候,可以巧设情境——假设运动会时操场的圆形跑道由你主办施工,请说说你的施工方案;在教学《9加几》时,创设了运动会上给运动员送饮料的生活情境;在教学《乘加、乘减》时,创设了小熊掰玉米的故事情境……象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很多。总之,创设情境,可以将数学知识融入孩子们的生活,学生乐于接受。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从而 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1.2 明确学习的任务。教师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方法,评价的标准等等。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的任务,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例如:在教学第二册《统计》这一内容时,我向学生提出了学习任务:以"营养"为主题,请以小组为单位,调查与统计师生吃早餐的情况!孩子们明确了学习任务,便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完成自己的任务去了。

1.3 合作与探究。教师可从多方面去设计合作小组的合作内容:现实生活中的内容,可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无处不在,提高兴趣;开放性内容,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选择有探究性的内容,可激发合作欲望;选择有层次的内容,可以扩大参与面。这样可以兼顾所有学生,让所有学生都有话可说。选择有适度挑战性的内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共同探究,尝试合作学习知识的乐趣。例如:在学习量长度时,我让孩子们分组测量,于是孩子们有的指挥,有的手拿粉笔做记号,有的充当标杆,有的用尺子量……每个人都兴高采烈,洋溢着主人翁的自豪感。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测量,也锻炼了动手能力,更尝到了合作的乐趣!

1.4 交流与评价。交流、评价也就是学生间总结学习成果、教师接受信息反馈并做出判断的过程。记得我在教学《乘加、乘减》时,课堂上出现了这样一幕:一个四人小组在组内讨论的基础上,走上讲台,按他们自己的分工,四个学生都有事做,即一个说题意,一个说确定算法的依据,一个板书算式,最后一个向大家征求意见。台下举起了一双双小手,这个说:还有一种算法……,那个问:都学习了乘法了,你们为什么还要用加法算呢?大家各抒己见,可谓博采众长。

2.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措施

2.1 合理的安排小组合作。将学生按学习基础与能力动态分成两种不同类型的学习小组,一般4至6人为一组。根据班内的实际,有意识的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其目的是为了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

2.2 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问题,学习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了,这样的教学,既培养了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小组合作学习应与自主探索有机结合。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又要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

例如:我在教学《9加几》时,当"还有多少盒饮料?"这个问题提出来后,我说:孩子们,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交流!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学生出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如点数法、接数法、凑十法……象这样建立在学生自主探索基础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我认为非常必要!教师有意识为学生提供探索空间,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使学生体会到了合作创新的乐趣,学生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学得快乐。

2.4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探究"新课改的一个主题词,它是一个活动过程,也是学生思维过程,布鲁纳说过:"每个学生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探究需要与欲望,这种欲望与需要是学生产生学习动机的源泉。"与"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正如平民教师孙维刚所说:"读书的最高境界是毕业离校时,把老师的知识全部忘光,剩下的知识才识真正的知识。"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用自己的学习方法去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因为学生就是创新,创新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主动探索知识过程中形成得以培养。又如在教学"分数基本性质"时,光发给学生四张大小一样"长方体纸条,让学生通过对析,画出阴影部分分别为3/4、6/8、9/12、6/12,再让学生观察比较,发现其中三张画出的阴影部分大小是相等的,即3/4=6/8=9/12"从而引起学生积极思索,为什么这三张的阴影部分相等呢?而另一张的阴影部分与这三张却不相等,即6/12。学生从中产生认知冲突,激起探索欲望,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同伴的交流,比较各种方法的异同点,最后让学生对照直观材料分析分子与分母怎样变化,分数的大小不变,从而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这样将教材的知识变成探究问题,还知识发展以本来面目。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积极主动参与探索发现活动从而培养学生探索能力。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没有合作的课堂教学,不是真正的课堂教学"。但是,如果是只是简单的把"小组合作学习"变成"小组合坐学习",那只会方便学生上课交谈,差生坐享其成。成为最为失败的课堂。而有效的进行小组合作,即擦出智慧的火花,又激发学生的潜能,团体意识的培养也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创设交流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