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议小学语文教学之我见

2016-01-08李枫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基础知识教学方法语文

李枫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125-01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小学阶段既是学生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又是培养其思想品德,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重要时期。小学生是实现四化的后备军,其道德品质的好坏、学习成绩的优劣、身体状况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教师能否热情和耐心教育。作为教师,任务既光荣而又艰巨。那么如何搞好小学语文教学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学中教、教中学

"传道、授业、解惑",教师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效,才能教好学生。若要达到这一要求,还需要经过一番认真的学习。学习教育理论、教育改革的方法,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再结合所教的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大胆尝试,积极地改革教学法。我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发展的阶段明确为:引起动机——感知——理解——巩固——运用几大环节。

教育理论对探索语文教学的方法起了一定的指导作用,在实践中我摸索出"阅读教学的基本途径"和"三课八步作文教学法"。

要善于学习别人的经验,我经常阅读《小学语文教学》、《小学数学》等杂志,主要看"教学研究"、"教学建议"、"教案举例"等内容,把自己认为有用的东西摘记下来。

凡遇到观摩教学的机会,我都必须去听一听,得到的启发也是不少的。有一次上公开课,有位教师讲《蟋蟀的住宅》,用了图示法,教师在黑板上画图表示蟋蟀用挖住宅的方法,突破了难点,学生很有兴趣。我觉得这个地方好,课堂上就让学生自己在黑板上画图,学生兴趣更浓,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重视基础知识、基础技能

小学基础知识的牢固与否与学生后面语文的学习有着重大关联。因此,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从基础知识、基础技能抓起。只要基础夯实了,就为后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于低、中年级的学生,基础知识着手抓拼音、字、词、句、段,听、说、读到能力,学会使用工具书。达到熟练的掌握,熟练的运用,从而为高年级的阅读、习作、语言交际等做铺垫。而高年级学生除了继续强调基础知识的训练外,应重点突出阅读和写作技能的提高,逐步扩大阅读面,提高阅读的要求。在习作上要懂得谋篇布局,不管是纪实作文还是想象作文,都要做到思想健康、条理清晰、语句流畅,能运用自己学过的表达方式,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看法。

3.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地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教《鸟的天堂》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促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智慧,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方位地参与学习中,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4.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

4.1 要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语文学科是以语言教育和言语训练为主,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为主要任务的基础工具学科。但它又不是一般的工具,人们凭借它思维,运用它交际,依靠它传播文化,利用它建设精神文明与民族文化。特点是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是以事物区别另一事物的根本点。语文学科之所以与众不同,在于它间接地将品德情感教育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以优美的语言、美好的形象、真挚的感情、引人入胜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起到潜移默化地熏陶人、感染人的作用。为体现语文学科的这以性质和特点,教学时要适当地采用朗读法、讲读法、情境法等。

4.2 要适应教材内容与教学目标的需要。小学语文教材内容非常丰富,可谓"纵横八万里,上下五千年"。从文体上说,有记叙文、说明文、诗歌、童话、寓言等。就记叙文来说,还可分为记人、叙事、写景、状物四种。这样,选择教学方法就要考虑教材的内容、体裁特点等。此外,小学语文教学的每节课都要体现总的教学要求的具体的教学要求,必须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如脱离了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就失去了服务的针对性。

4.3 要适合学生身心特点和素质发展。小学声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过程是我们选择教学方法时要考虑的因素。如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够持久、不够稳定,思维的具体性较强,理解能力弱,缺少感性经验。我们就多选用直观、谈话等教学方法,并且要不断更新变换,保持运用教学方法的新颖性。中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可以选用"导读法"、"谈话法"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此外,教学方法的选择还要有利于学生方方面面的素养得到发展,要以能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发展学生为目的,优化课堂教学,让学生乐学、会学。

5.引导学生学会提问

问是读书的钥匙,是思考的起点,是深钻的体现。宋代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凡是学生都善于提问题,而学习差的同学往往提不出什么问题,他们对学习不精心,囫囵吞枣,即使发问也不愿深入地思考,因此往往似懂非懂。当然好问也应有一定方法,也是需要培养的,好问不等于胡问瞎问。好问首先要问自己,要多给自己提几个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要盲从,别人的答案究竟对不对,还要经过自己思考、鉴别。将别人的答案同自己原先的想法对比一下,想一想自己与别人的差别,从而发现自己思维的毛病,学习人家思维的方法。学生只有在自己会思、会问、会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与别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力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会变得有效。

6.讨论交流,互动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对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地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才会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柬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最后,我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课文的寓意有了比较正确的理解。

7.拓展阅读视野

课外阅读已成为语文教学的主阵地,仅凭语文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毫无疑问,语文的教学要获得创新源泉,必须拓宽阅读视野,把"小课堂"与"大社会"结合起来。灵活运用教材,突破单篇课文的束缚,从课文延伸辐射开来。教师可要求学生在课前五分钟内讲故事,并且要求要总结其主要内容和谈从中受到的启发。教师还应积极热心创设条件,引导学生大量、广泛课外阅读,让学生多读书,多看报,关心新闻,关心社会热点,让课堂洋溢时代气息。还可以开展丰富的语文活动,如语文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辩论会,组织读书学习,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新闻采访活动,启迪学生的创造潜能。还可以开展"诗歌朗诵"、"名作鉴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习兴趣和创新热情。

总之,教学是一门学无止境的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地反思与提炼。我们教师应本着"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在教学中不断完善优化自己的教学,向着"更好"迈进。

猜你喜欢

基础知识教学方法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清律的基础知识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掌握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