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2016-01-08李桂艳
李桂艳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121-01
语文是一门具有情感性的学科,培养的是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下。还有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上好一堂生动的语文课。我们必须做精心的准备,课堂情景的创设、评价方式等等各个环节缺一不可,这都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去思考和研究。那么怎样才能上好语文课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语文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
教师要关爱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和培养人的工作中,了解儿童,创设师生平等、民主、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体验学习和成功的快乐。教师要有宽容心,允许学生犯错误,允许学生失败,关心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和完整人格的发展,不用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惟一标准;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进步,人人有目标,人人有自信,人人有动力,人人有方法。人人有成就感。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潜能开发,使之成为有创新精神、有独立人格、有良好道德修养、自强、自立、自信、自尊的人,解放他们的大脑和双手。
2.着眼学生终身发展,整合教学内容
《新课标》明确规定:"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这"创造性"的外延是多么广阔无边,它教我们插上翅膀带孩子快乐地飞翔,开心地去采撷教材之外的丰硕知识之果。苏教版语文教材第一册中的第二课课文 《升国旗》 一共才三句话:"五星红旗, 我们的国旗。国歌声中高高升起。我们立正, 向您敬礼。" 教师若仅仅着眼于孩子近期的考试, 那么教会孩子认读书写生字, 能朗读并背诵课文就行, 最多再让孩子知道升国旗时的礼仪就行, 我看了一下教师用书, 大概教学内容也就这些了。或许是刚教完一个大循环, 送完六年级, 深感课外 知识的积累, 情绪体验, 和语言表达的重要性。现在下来教一年级, 在设计教学时, 我会情不自禁地将与教材相关的知识有目的, 有计划地去伸展, 去拓宽, 深度并不会去挖, 毕竟是一年级的孩子。在教这一课时, 我把 "日本"、"美国"、"英国"、"俄罗斯"、"法国" 这几个国家的国旗图片带进了教室; 我把 1999 年国庆 50 周年最盛大的升旗仪式录像带进了课堂, 让孩子们感受升旗仪式的盛大隆重和庄严。当然最重要的是我把中国的国旗和国歌带进了课堂, 让学生用心地欣赏, 让孩子们的心灵受到震撼, 在他们小小的心灵里播下爱的种子。当我在办公室忙于搜集这些资料时, 有同事这样说: "讲这些, 看这些有什么用啊? 没有效果! 考试又不考这些, 浪费时间! " 很显然, 我们两个对于 "什么是有效教学" 的目标具有不同的理解。一个着眼于近期的考试成绩, 只着眼于知识技能的掌握, 我在关注学生基本知识技能掌握的同时, 也非常关注孩子的情感体验, 想象表达等, 更着眼于孩子的终身全面发展。
3.让学生认真识字
识字是阅读与写作的灵魂,识字是人类脱离野蛮,追求文明的第一步,识字的目的,就是要抛弃啰嗦和混乱,走向简洁与智慧,成为语言的大师,文字的巧匠。而低年级学生智力发展的速度堪用突飞猛进来形容,在这个时段,方法得当,引领适度,对低年级学生识字非常有帮助,会使其受益终生。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识字、看书、作文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看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发现新的优秀的教学方法,激发起学生识字的兴趣,要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思维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予以解决,使得学生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要遵循课标对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要求,要运用基本功训练、汉字规律、识字的主动性及多种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的识字能力,这样我们才能使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4.加强小学生的背诵能力
背诵,不单单指的是课文。古往今来,无数人都有一句喜欢的话,即所谓的座右铭。甚至很多伟人名人科学家都曾经在一句话的鼓励下奋发图强,名垂青史。我精心给学生找了大量的短句,让他们熟读和背诵,增强他们的记忆力和词汇量。比如,告诉学生努力和优秀的:"自己的孩子自己疼爱,优秀的孩子人人喜欢。"告诉学生尊敬父母的:"忘记孩子生日的人是伟人,占极少数;忘记父母生日的人是凡人,占极多数。"告诉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的:"害怕寒冷的孩子尝不到玩雪的快乐,畏惧挫折的人们尝不到成功的甜头。"告诉学生不要蹉跎岁月的:"事业是强者的主题歌,因循是庸人的座右铭。"告诉学生要认清自己的:"大力士抬不起自己,千里眼看不见眉毛。"告诉学生少说多听的:"施的人肯定比受的人拥有的多,听的人未必比说的人知道的少。"告诉学生人生价值的:"雨滴融入大海更易把自己保全,个人奉献社会才能把自己提高。"这些短句,言简意赅,被学生所喜闻乐道,有的学生非常喜欢,背得非常用心,作文水平和思想境界明显提高。
5.要"因文取法",更重要的是指导学法
选择和运用正确、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因此,对不同类型、不同体裁的课文应该使用不同的方法。如阅读课文就应该以自学为主,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所以,教师应采用模仿类比,组织讨论,练习测评等方法,有意识地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实践证明:教给学生正确的自学方法,是交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它,就能受益无穷。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时时提醒学生把读和说结合起来,把读和写结合起来,即在阅读时口、手、眼、脑并用,这样有助于提高阅读效率,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再如:看图学文,可以采用以图导读、图文对照等方法,让学生口述图中内容,然后熟读课文相对应段落,看看作者是如何描述这幅图的。久而久之,既培养了学生观察图画的能力,阅读课文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作文能力。同样,讲读一篇课文,教师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但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都应该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主,让学生学会自己开启知识的大门。
6.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如果整节课只是一味地讲,满堂灌,讲得津津有味,到头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而没有得到消化,更谈不上理解,这样是达不到教学目的的。我们在教学中要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要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全面地参与课堂教学,达到师生融为一体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多年的教学使我发现,学生们不喜欢静静地听,喜欢动,那我就多让他们动脑、动手,把自己的思想、生活、对课文的理解等,或参与讨论,或上台表演,或通过画画的形式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这样教师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学生学起来也会轻松自如。如我在上《挑山工》这课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描述的挑山工挑重物上山所走的"折尺形"路线,就让学生自己去默读理解有关的语句,然后尽自己的理解用线条和箭头画出来。通过读课文、作画,学生的印象深刻了,也理解了文中所说的"路线曲折就会使路程加长,挑山工登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同时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表现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和表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