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如何在阅读教学中突破重点难点

2016-01-08袁小华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突破点重难点课文

袁小华

摘要:小学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重要途径。如何构建有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质性的突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难点,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各种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文;重难点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105-02

随着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如何构建有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是当前很多语文教师发出的困惑。通过对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观察、研究与分析,笔者发现: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核心因素是重点难点没得到实质性的突破。因此,要真正构建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坐标系,重点难点的突破是内核。本文主要阐述如何通过重点、难点的突破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1.阅读教学重难点的确立

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是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就已经给我们确定重难点的大体方向。就是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各方面的修养;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各种知识,并用于生活实践;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难点。我们的阅读教学也要遵循这个重难点。当然,我们教师所教学的班级不可能都是一样,这就要求教师除了根据《小学语文新课标》确定教学目标,还更重要的是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确定相应的教学重难点。如低年级与高年级的不同,成绩优秀的班级和成绩很差的班级的教学重难点也有差别。

2.注意教学中重点、难点的充分性与延展性

充分性与延展性是对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作必要的充分适度的展开与延伸,但绝不仅仅是对教材内容的简单的同义反复,教学中既要教师发挥其主导作用,又要学生发挥主动性,并把两者结合起来。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是指教学的方向、内容、方法和组织都要由教师来设计和决定;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自学,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要向学生直接传授知识,施行言传身教;学生主动积极性的发挥也要依靠教师引导,教师要对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做出全面的调控。学生作为认识和发展的主体,要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而不是消极被动地学习;对所学的知识要真正理解和善于运用,而不是生吞活剥、呆读死记。没有教师的主导作用或没有学生的主动性,教学就不会有良好的效果。

3.掌握阅读教学方法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就得在教学中注意方法的选择,只有准确地选好突破点,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3.1 以题眼为突破点。题眼多是中心词或重点词,透过题眼,可窥见全文内容。如《闪光的金子》,"金子"是题眼,抓拄"课文中金子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他是金子"的问题,就能一通百通。

3.2 以文章开头的关键词为突破点。有些文章开门见山,开头就有提携全文的词。如《富饶的西沙群岛》,开头"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只要抓住了"有什么物产,有什么风景"就迎刃而解。

3.3 以文章结尾时的关键句为突破点。文章点睛之笔不在开头,而往往在结尾,抓拄了结尾的点睛之笔,就能通解全文。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结尾是"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只要通过阅读,让学生掌握文中具体写了哪些"鲁迅怎样为别人着想而不为自己着想"的内容,文章就能一脉贯通。

3.4 以文章的中心句、关键词、重点段为突破点。学生在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时,先让学生读懂课文,思考全文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的,找出课文中的重点段和段的中心句。找的方法有:中心句写在开头的,揭示本段中心内容;写在中间的,一般可以把这段话分为两个层次;写在末尾的,概括中心意思。如《十年前的回忆》中有:"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时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只要阅读时让学生弄明白"从哪里可以看出,李大钊同志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全文也就融会贯通了。

3.5 以课本中的插图作为突破点。课文插图表现的是文中最精彩的内容,阅读课文时引导学生从插图切入,先进行形象思维,然后过渡到抽象的语言文字,这样的教学别具一格,有利于唤起学生的兴趣。如《月光曲》可这样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一副插图美好感人,谁能说出其内容?谁能想象出贝多芬弹奏第一曲时的画面?通过插图的"再弹"引导出第一次弹奏的想象,就抓住了重点。

4.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4.1 变静画为动画,突出重点,学会观察。 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不少写景的文章,词句优美,比喻形象,观察细致。无奈许多景色学生因生活条件有限,没有欣赏的机会,所以无法与作者产生共鸣,更体会不到美。面对一幅干巴巴的插图,老师费尽口舌,学生还是无法进入情境。所以遇到这类型的课文往往是费时费力效果不佳。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让画面动起来。如《夕照》这课,重点理解夕阳西下时,景物的变化。我们把夕阳西下时的过程制作成三维动画展示出来,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切实体会到了比喻得贴切,夕照的柔美。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家居住的地方不同,在不同的地方观察家乡的夕照,把它写下来。既巩固了所学,突出了重点,又学会了观察,学会了表达,真是一举三得。

4.2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形象、直观的效果,突破难点。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里面对王熙凤穿着打扮的描写读起来都很拗口,更别说理解了。别说孩子们就是很多大人也对当时王熙凤头上的头饰,身上的装饰也弄不清楚是什么东西。用语言描述的话自己都不清楚又怎能说明白。我下载了几幅电影电视中王熙凤的图片让学生一看就明白了,而且通过观察她的面部神情也帮助学生了解了人物的性格特点,有效地解决了学习中的难点,提高了课堂效率,节省了教学时间。

猜你喜欢

突破点重难点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二轮复习如何找突破点
背课文
化学平衡重难点知识突破
找到分级诊疗的突破点
面对复杂局面必须找到突破点
寻找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突破点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