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语言艺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体现

2016-01-08赵明霞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艺术性发音规范

赵明霞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082-01

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学需要语文老师正确运用适合小学生的教学语言,那么在怎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的艺术呢?要体现语言的艺术性最起码的要求就是发音准确,吐字清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要采用规范科学的语言进行教学,启发学生,将语言的艺术性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的美,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同样的教学内容,充分运用语言的艺术可以使教学事半功倍。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老师使用的语言要使学生能够轻松的听懂,同时又要满足以下条件,是语言的艺术性充分体现出来。

1.在教学中使用的语言要规范科学

小学阶段是教给学生运用语言的重要时期,在课堂上老师教学时应用普通话是最基本的要求,讲课时老师要做到发音准确,吐字清新,说话流利,不得使用方言和网络流行语。例如,有些老师尤其是农村小学的有些老师在讲课时习惯性地以口头禅"完了"结束一句话,或是以"那个"开始一句话,更有的老师发音不准确,字母中的清辅音和浊辅音部分,将"睡觉"读成"碎觉";还有的老师语言不规范,将一些方言带入课堂,如将"干什么"说成"干吗去啊"等等。老师在学生心里就是权威,是学生学习的目标,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深刻影响着学生,小学生的心智发育还不成熟,不懂得如何区分对错,在课堂上他们会对老师的不标准发音记忆犹新,因此老师要严格运用规范准确的语言进行教学,给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老师在教学时运用的语言不仅要规范,而且要具有科学性,不能与客观规律相违背,在逻辑上不能存在缺陷。老师在对课文中的词句或古诗词进行讲解时要将文章的正确思想传授给学生,不能信口开河,随便讲解。

2.教学语言要富有幽默感,能够对学生起到启发作用

老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语言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富有幽默感的语言更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老师的语言要能够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文章中作者多表达的思想,并逐渐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就要求老师的语言能够启发学生。在教学中,老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文章。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小学语文《麻雀》这篇课文的教学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描写猎狗逮捕麻雀的情景,并进行比较。最后老师将学生描写的优秀片段向学生展示。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语文课文的理解,也使学生的写作得到锻炼。

小学语文是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基本学科,老师在教学时要注重自己教学语言的应用,展现出语言的艺术性。为教学营造活跃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的艺术美,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 芳.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J]. 淄博师专学报.2011

猜你喜欢

艺术性发音规范
I’m a Little Teapot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论三维动画特效数字模拟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来稿规范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论电视新闻的艺术性
Playing with h
把握电视编辑的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