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政治课充满人情味

2016-01-08马春莲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时机预设智慧

马春莲

摘要:思想政治课承载着德育教育的重任,承载着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承载着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使命。政治课应把学生从传统的"认知体"提升到"生命体"的高度,在课堂教学中回归生活、巧设情境、善抓时机、运用智慧、传达情感,追求一种开放和谐动态生成的新课堂,使师生间产生思想碰撞的火花,让政治课能真正的在课堂动态的过程中充满人文关怀、触动学生的心灵,让课堂充满"灵性",让学生在这种新课堂中焕发生命的精彩。

关键词:情感;生成;生活;时机;预设;智慧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053-01

我们常常听到,学生把老师的批评称为"上政治课",这不失偏颇,但也折射出传统政治课简单说教的弊端。那么,在动态的课堂教学中如何促成情感目标的生成、使课堂充满"灵性"呢?

1.情感的生成源于学生的生活

思想政治课程所特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目标,使这门课理所当然的成为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学生不仅需要从这门课中学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相关知识,接受人文知识的教育,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可以正确的看待生活中的经济政治文化现象并作出积极评价,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培养合格的乐观的社会公民。因此,情感目标贯穿了思想政治课的全过程。每一节课我们面对的都是活生生的思想,教师的预设根本无法估计到各种可能迸发的情感教育时机,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的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生活经历,了解学生的真实情感体验,使学生的情感生成成为"有源之水"。

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钻研教材,挖掘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有机结合点,使教学内容生活化,政治教材编排体系也在努力体现这一理念,几乎每一课都是从生活案例引发知识,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其中典型的案例,但有些案例与学生的生活较远,需要教师根据本地学生的生活实际,根据当前的时事材料,补充一些鲜活的内容,使课堂充满生活气息,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能说。真实的生活是学生情感的源头,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归宿,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有积极的感悟,有消极的拷问,于是才有了正确的生成。我们的学生也正是在这样的追问与反思中逐渐成长。

2.情感的生成要巧抓教育时机

教育时机犹如闪电,有时候一晃即逝,这需要教师充分运用教室、学生、教师等教学资源,灵活扑捉,促成情感目标的生成。

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幕剧,而是老师和学生共同的舞台,每一个人的精彩发挥是课堂充满活力的源泉所在。教师是导演,更是演员,需要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与沟通,从而激起学生创造的火花。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性,从而能正确的抓住教育时机,在课堂上灵活的"随风而飘,侍机而动"与学生达成情感上的共鸣,促成情感目标的生成,生发创造性思维的成果。

巧抓教育时机是一门艺术,教师能不能恰当的抓住教育时机并给与积极的引导与评价是对教师的一种高质量的考核,它需要教师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体会学生内心真实的感受、尊重学生的真切情感,能"将心比心"、顺势而为,课堂的活性与灵动全在于此。

3.情感的生成离不开教师情感的表达

思想政治课有自己的学科特点,语言要求准确而精练,它不像语文课那样生动而激情,所以学生印象中的政治教师形象是:四五十岁,带着眼睛,板着面孔,说话生硬,没有感情,一副威严不可侵犯的样子。假如政治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果真如此,冰冷的语言又如何激起学生情感的生成呢?

老师诙谐幽默的语言,抑扬顿挫的声调,让学生在体验教学语言、体验教学风格中获得愉悦,激发求知欲。政治老师应该多注意锤炼自己的语言,学习语文老师的浪漫与激情,让政治课变的"柔情"些,变"生硬的说教"为"动情的引导",这样才能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才能在课堂上"以情感人"进而"因情生情"。

政治课最好的效果是,学生学到新知识的同时,给学生某种启发,某种情感上的共鸣,给学生的生活、思想带来冲击、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人生、看待社会,让学生的思想由感性上升为理性。这个过程是艰难的,需要教师有比较充分的社会阅历,有较为新颖的时事材料,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有把自己当作一个情感中人,和学生一起感悟,而不是发号施令者,强迫学生接受。

4.情感的生成要有精彩的预设

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没有精彩的生成。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通过精巧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精心设问启迪学生的思维,巧设留白给予学生展示的机会,使课堂因精心预设而精彩,因动态生成而美丽。

课堂预设要体现时代性,贴近学生,利用现代理念和手段设计多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预设不是简单计划,需要教师在充分挖掘教材、研究学生的基础上做出巧妙的安排,课堂的"灵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预设的质量,取决于教师对预设的运用与引导。

5.情感的生成需要教师的教学智慧

课堂是一个动态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过程,学生的智慧在课堂中会因受老师的感染而随即产生,它可能远远超出课前的预设,让老师意想不到,甚至让老师"下不了台"。这时,我们应该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实事求是,让自己和学生平等对话,去理解,体味他们的想法,并给予适当的点拨,尽力理解学生,让师生间产生情感的共鸣。要做到这一点,离不开教师长久积累起来的教学智慧。

情感的生成是师生思想碰撞的火花,是课堂活的灵魂,它充满了生命力,真情呼唤,激发情感,使课堂充满"灵性",是教师实现情感教育较高的思想境界,这种境界必须落实在平凡的教学实践中,才能放射爱的无限能量,才能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与学生的发展获得双赢。

猜你喜欢

时机预设智慧
两个人结婚的最好时机
畅想 把握每一次时机跨越成长
师生互动4时机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有智慧的羊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
智慧派
作为预设触发语的重动句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