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维码技术与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思考

2016-01-07刘江华

卷宗 2015年12期
关键词:信息服务思考图书馆

刘江华

摘 要:当今社会中,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开始逐渐的渗入到人们的实际生活中。二维码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能够实现纸质媒体和网络媒体之间密切的联系,当二维码技术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进行有效的运用时还可以实现图书馆中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之间的融合。近几年来,随着智能化技术在我国的不断推广和实施,二维码技术已经在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相对来说还不是特别理想。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对二维码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然后对二维码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最终对二维码技术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二维码技术;图书馆;信息服务;思考

在我国现阶段,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带动了我国计算机行业的飞速发展。另外,在图形识别技术不断发展的前提下,条码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逐渐的开始发展并运用。相对于其他的图形识别技术而言,条码技术具有着输入方便快捷、准确度较高、成本低以及可靠性较强的特点。二维码技术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如果能够得到充分的应用,那么将会对图书馆的服务和关系有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作为现阶段的图书馆来说,应该加强二维码在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从而有效的促进图书馆的管理和发展。

1 二维码技术及其特点

(一)二维码技术的定义

所谓的二维码,一般又称为二维条码,其起源于日本。二维码实际上是在一维条码上扩展出另一维可读的条码,然后在该条码上按照一定的规律将某种几何图形以黑白相见的形式进行绘制,然后通过这些绘制的图形进行数据符号信息的记录。与此同时,二维码技术中还对每个图形进行了相应代码的编制,在编制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计算机内部逻辑基础中的“0”和“1”。在进行检索时利用图像输入设备或者影像扫描设备对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的检测来实现对文字信息的读取。

(二)二维码技术的特点

二维码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二维码的信息容量比较大,编码的密度比较高。二维码一般来说其容量均可达到1108个字节,也就是500多个汉字,有的甚至可以达到1850个字符,即2710个汉字,由此可见其信息的容量相对来说比较大。第二,二维码技术具有纠错能力。当二维码由于穿孔、污损等偶然因素发生局部损坏时,由于其本身便具有纠错能力,所以二维码只要损坏程度不超过百分之五十就可以正常的进行识读。第三,二维码译码时的可靠性比较高,同时还加入了加密措施,保证了二维码在译码的过程中保密性和防伪性都得到有效的保证。第四,二维码制作的成本比较低,并且制作相对来说也比较容易。第五,二维码中相关的条码符合形状以及尺寸等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自动的调节。第六,二维码在使用的时候读取比较方便。当对某一二维码进行读取或识别时,我们不仅可以使用专门的阅读器进行识读,在没有专门阅读器的条件下还可以使用手机摄像头进行读取。总而言之,二维码技术的各个特点决定了二维码相对于一维条码来说应用范围更为广泛,更值得在生活和工作中进行推广。

2 二维码技术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在进行管理和发展的过程中逐渐的引用了许多的新技术,其中二维码技术最为典型。二维码技术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和发展使整个图书馆的管理变得更加现代化和规范化。图书馆信息服务中使用二维码技术不仅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还可以促进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实现智能化和科学规范化。在我国现阶段中,二维码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主要的可以分为主读应用和被读应用两个部分。

(一)主读应用

我们平时所说的二维码的应用实际上是指用户使用手机、平板等一系列的识读设备进行扫描二维码,在整个的扫描过程中,手机、平板等设备对二维码进行自动识别的一个过程。二维码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主读应用可以分为与OPAC系统的集成运用、二维码网址与下载扫码应用以及WIFI网络的连接三个部分。

第一,与OPAC系统的集成运用。我们都知道,当我们在图书馆需要查询某一本书时,我们通常会利用该图书馆网站中的OPAC系统,通过该系统了解到该书籍的存放位置以及其他的一系列信息等。当读者查询到自己需要的书籍之后,OPAC系统还会对这一过程进行记录,从而保证读者下一次进行借阅时能够在第一时间内查询到该书籍。就目前的图书馆而言,书籍的数量一般都比较大,相应的资料和文献也比较多,所以当对某一种资料或者书籍进行查询时,过多的书籍和资料就会给查阅带来很大的麻烦。在这种情况下,二维码技术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应用可以实现所有的文本信息通过二维码进行统一的整理,然后再将这些整理好的二维码与图书馆网络的OPAC系统进行结合。当读者进行文献的查阅时就可以避免挨个的查阅书籍,只要将所要查阅的书籍的二维码显示出来就可以快速的查阅到该书籍。一般情况下,二维码可以存储比较大的信息量,其存储的信息不止包括文献的名称、作者、出版社以及索书号等一系列的基本信息,同时还可以包含着一些文献的书架排号以及网上的相关链接等信息。二维码技术通过与OPAC系统的集成运用有效的利用了二维码存储量大的特点推动了OPAC系统的服务水平。

第二,二维码网址与下载扫码应用。据有关的统计显示,人们拍二维码的目的大多数都是为了网址与下载。当用户需要浏览网页时,仅仅需要用手机对二维码进行扫描就可以直接打开相应的网址,并且还可以进行资源的使用和下载,从而简化了许多浏览网页时不必要的步骤。

在图书馆中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电子资源库,所以当我们需要对这些电子资源进行宣传时,我们就可以在相应的宣传单上增加该电子资源库的二维码,这样用户在观看宣传单的时候就可以直接用手机扫描二维码,从而获得更加详细的电子资源库信息。与此同时,这种宣传方式相对来说还比较新颖,更加容易被人们所接受。除此之外,在利用二维码进行扫描下载时,如果该文献在图书馆网络的OPAC系统中有详细的记录和显示,那么人们就可以直接对这些电子文献的地址进行直接下载,这种直接下载的方式能够有效的减少直接购买纸质文献带来的麻烦,同时还可以降低工作量,从而对整个图书馆的管理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第三,WIFI网络的连接。在二维码之中,WIFI网络是其中一种比较特殊的扫码类型。二维码中的WIFI网络一般包括SSID号、密码以及网络类型三大部分。WIFI网络的二维码类型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同时还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因此,如果在图书馆信息服务方面加强二维码技术的应用,那么就可以实现图书馆中无线网络的覆盖,这样在图书馆中人们就可以直接公布公共无线网络账号的二维码,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只需要用手机进行扫描就可以实现手机的自动识别和连接,从而方便了用户对图书馆信息的查询以及全自助的服务功能。

(二)被读应用

二维码技术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被读应用主要是指提供服务的一方将二维码发送到用户的手机上,然后用户就可以根据这些二维码获得相应的服务,比如说利用二维码进行身份的验证。

在图书馆之中,当读者需要进入读书馆时一般都需要出示身份证或者借读证,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以及工作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忘带相关证件以及证件丢失的情况,但是却很少出现忘记带手机的情况。在这种前提下,图书馆的管理者就可以将包含读者个人信息的二维码发送到读者的手机上,当读者需要进入图书馆时,只要经过门口的二维码识别系统扫描二维码就可以直接进入。

3 二维码技术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应用的发展趋势展望

随着智能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二维码技术在图书馆中信息服务中的应用将会变得越来越广泛,总的来说,二维码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应用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虽然现阶段中智能手机在人们的生活中应用的越来越普遍,但是人们还只是局限于利用二维码进行折扣优惠活动,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随着二维码涉及的范围不断变广,二维码将会在服务导航、用户认证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应用,图书馆的管理和发展也将会变的越来越现代化。

第二,二维码的利用将会使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最大程度的得到展现,同时越来越多的设备也将会进一步的支持和利用。随着二维码涉及到的领域不断增加,图书馆信息服务在使用二维码方面的经验将会不断加深,将会有更多的经验进行借鉴,所以在未来的图书馆信息服务中二维码的作用将会变得更为显著,诸如手机移动图书馆、门户网站等应用将会在未来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4 结语

总而言之,二维码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其信息容量大、编码密度高、保密性强、纠错能力强以及成本较低的特点决定了其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其他的行业中也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当然,二维码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还有很多,这需要我们不断的研究和挖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二维码技术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促进图书馆更好的管理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梅林. 二维码技术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构想[J].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5,03:118-121.

[2]古超. 二维码技术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探析[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07:129-131.

[3]李丽. 二维码技术在移动图书馆中的个性化服务研究[J]. 科技经济市场,2014,05:104-106.

[4]罗铿. 手机二维码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J]. 情报探索,2014,12:113-116.

猜你喜欢

信息服务思考图书馆
图书馆
公共图书馆科技创新服务探析
农业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研究
基于价值共创共享的信息服务生态系统协同机制研究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