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调查及应对策略

2016-01-07巫敏芝朱丽敏李杰龙耀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22期
关键词:就业心理调查报告民办高校

巫敏芝+朱丽敏+李杰+龙耀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和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2013年更是创下应届毕业生数量的新的高峰,号称“史上最难就业年”,这样意味着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心理冲突和压力。本研究立足于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采用问卷调查和分析的方式,对珠江学院即将面临毕业的各个专业的大三、大四学生的就业和择业的心理现状进行调查。针对目前出现的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提出有有效的解决对策,这对于了解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民办高校的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提供帮助,为民办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提供现实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报告;民办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2-0038-02

民办高校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办学机制与模式的探索与创新,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在重要组成部分,是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民办高等教育也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民办高校的毕业生人数也在逐年增多。同普通高校一样,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而由于民办高校学生和民办高校办学的特殊性,导致民办高校学生不同于普通高校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在同学们的大力协助下,本次调查共对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的经管类、艺术类、文史类、计算机类、财会类、外语类的大三大四学生进行抽样,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80份,回收率为96%。本研究通过对以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为样本的调查分析,从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现状和影响因素的研究,积极探索有效的就业指导策略和方法,帮助民办高校大学生解决其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类就业心理问题。

一、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

1.焦虑与恐惧心理。严峻的就业形势给即将毕业的高校大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对于从没有真正脱离学校走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对于即将面临的择业、就业问题更是既期待又恐惧。尤其是对于竞争剧烈的就业形势,面对拥有名校或者重点大学文凭的其他高校毕业生,民办高校的大学毕业生没有先天的文凭“品牌”优势。更是增加了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心理焦虑和恐惧感。在调查过程中,有87.5%的学生表示“想到毕业要找工作就感到有压力”;有83.3%的学生对目前的就业形势感到担心和焦虑;有53.9%的学生害怕走出校门会无法适应社会;还有64.8%的学生表示面对就业竞争担心失败。

2.自卑心理和逃避心理。由于高校教育有别于初高中的应试教育形式,没有高压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氛围,一切都要依靠自己的独立自主。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社会对于大学生综合性的高要求,部分自我评价较低、缺乏自信心的学生,在即将面临的就业竞争中,出现自卑感,不敢充分展现自我,逃避现实,不愿意积极参与就业竞争。在本调查中,有72.1%的学生感觉自己在就业上没有什么优势;选择会“经常避免去想关于就业的事”的学生占总数的43.3%。

3.功利心和期望值过大。很多年以来,大学生作为高等知识分子,一直是天之骄子一般的存在。虽然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但许多大学生在自我评价和就业期望上预期还是过高。经调查显示:有63.8%的被调查大学生期待毕业后到行政事业单位或者国企上班,而对于可接受的最低月薪,更是有93.2%的大学生认为必须超过2000元,有54.6%的大学生认为必须超过3000元。

4.迷茫感。面对即将走上社会走上工作岗位的压力,许多大学应届或者即将毕业的学生容易出现无所适从的迷茫感。不知道未来前进的方向有之,不知道国家就业政策和就业现状的有之,不知道自身出现就业心理问题的有之,不知道如何缓解自身就业压力方法的也有之。据调查统计,有71.5%的被调查学生表示不知道应该如何为自己的就业做准备,有75.4%的学生不太了解用人单位的录取标准,有40.4%的学生基本或者完全不了解国家的就业政策。

从以上几组数据可以看出,民办高校大学生缺乏有效的职业规划指导和就业指导,从而导致学生在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时,虽然焦虑、恐惧、自卑,却不知道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走出自身的就业心理困境。

二、产生以上就业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

1.社会因素。高校的不断扩招导致每年的大学毕业生激增,而社会工作岗位有限。各行业的发展不均衡导致结构性的人才过剩。而随着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和社会经济的腾飞,社会上的“拜金”物质享乐思想和攀比等不正之风也随之影响着当代的大学生们。学生受到功利思想的影响,也越来越注重当下的物质利益,而忽视了自身长远的职业发展意识,从而出现盲目地追求经济收入、就业环境和福利待遇等就业心理。

2.家庭因素。包括父母亲人对于大学生的期望和家人职业观的影响,导致大学生片面地追求稳定、福利等,加上家人的高期望和自我评价的过低产生自卑感和迷茫感等就业心理问题。

3.学校因素。高校对于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不足,多为政策指导,大面积的就业指导教育,其针对性和有效性不足。对于如何从大一就开始树立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实施,没有明确的连续性的指导;对于毕业生的综合就业素质训练和心理健康调适还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求。

4.自身因素。大学生生活阅历较浅,心理发展状况尚没有完全成熟和稳定。大部分大学生在毕业之前甚至没有真正地走上社会,没有完全地了解社会现状。理想和社会现实脱节,导致大学生面对初次就业的挫折,心理承受能力较弱,一旦遇到困难和失败就产生焦虑、恐惧、迷茫、抑郁等不良心理。

三、就业心理调适和就业指导对策

1.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方法。(1)设立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机构。在本研究中,有37.7%的学生认为学校需要开设就业心理辅导课程。而本文上半部分分析也表明了民办高校大学生的特殊性,就业心理既自卑又自大,期望值和功利较重,耐挫折性较低等多样性和矛盾性。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多发的时代,学校需要从宏观的角度着手,设立专门的大学生就业心理机构,设立专人专项经费,通过开设就业心理课程、创办一对一心理辅导和宣泄室等方式,研究和引导大学生就业心理。(2)帮助大学生树立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据统计,有58.5%的学生喜欢学校开展职业发展咨询活动,以帮助其能够更好地树立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而职业生涯规划应当采取多样性和持续性的指导方式,通过不间断的指导和咨询,使学生在实施自我职业生涯规划时遇到困难和挫折能够及时地处理和解决,从而坚定地明确自我的职业生涯规划。在走向社会的过程中,面对挫折能够冷静和理性对待,消除不利的就业心理,走出迷茫感。(3)提供有针对性的有效的就业指导。据调查显示,有55.4%的被调查大学生表示面对就业和走向社会感到担心和自卑,仅有16.5%的被调查者表示充满信心。而对于现有的就业指导形势和方法,如果要做到真正深入人心,对大学生真正起到有效的就业指导作用,则必须针对民办高校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进行指导和教育。根据本研究调查数据,其中有34%的被调查大学生认为需要就业技巧指导课程,26%被调查者对职业发展咨询感兴趣,23%的大学生认为就业政策和形势分析有用,认为需要就业心理辅导课程的学生占17%。而这些大学生感兴趣的就业指导课程的上课形式,现今的高校毕业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本研究调查统计数据,其中有66%的被调查大学生希望获得互动沟通形式的就业指导,69.2%的被调查者希望获得经验分享形式的就业指导。

综上所述,为了取得良好的就业指导效果,帮助民办高校毕业生更好地获得就业竞争优势。高校管理部门不仅要加大投入,开设相关的就业指导部门和课程,还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教学形式和水平。

2.就业心理自我调适的对策。(1)明确职业生涯规划,树立合理的职业价值观。受传统的社会观念和家庭成员影响,部分高校毕业生过分地追求职业的高薪酬、高福利和稳定性等要素,出现“羡高嫌低”等就业攀比心理,大学生要明确自身的职业价值取向,抛弃过于追求“高薪酬”、“稳定”、“好福利”的就业择业功利观,从长远的角度看问题,合理地根据整个人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来择业和就业。(2)接受客观事实,调整就业期望值。社会经济的高度市场化,给自主择业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尤其是对于民办搞下高校的大学生,要正确地认识自我,明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之处,要从自我评价过低的自卑感和盲目乐观的自大感中走出来。合理地调整就业期望值,避免因自卑逃避而错失机遇,也避免因过高期望值在面临挫折时产生挫败和恐惧心理。积极学习相关的就业政策、求职技巧、相关知识和技能,正面迎接挑战。(3)直面就业挫折,调适不良情绪,消除不良心理。在就业竞争的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因这样那样的原因,遭遇就业挫折,从而产生失望、挫败甚至是对就业竞争的迷茫和恐惧感。可以学习和使用合理情绪疗法、转移注意力、合理宣泄法、放松训练法等心理调适方法,消除不良情绪。

参考文献:

[1]史文利.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调查与分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S2).

[2]郑国盖.探析“90后”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J].学术研究,2012,(10).

[3]萨茹拉,“实践课堂”教学探索与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J].民族教育研究,2004,(3).

[4]叶忠,教育与就业关系的转型:从确定性到不确定性[J].南京师大学报,2009,(3).

[5]叶忠.近二十年中国教育与就业关系研究评述[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5,(7).

[6]黄希庭,郑涌.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就业心理调查报告民办高校
国内艾灸应用现况调查报告
一例育雏室通风不良造成鸡苗慢性死亡的调查报告
2016年中国台湾直销事业调查报告
农村籍大学生就业意向及其特点分析
浅析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高职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培养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京族医药调查报告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