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小组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6-01-07莫结弟
莫结弟
摘要:本文首先对初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进行概述,说明班级管理中的难点以及班级管理的改进方向,指出实施小组管理模式的必要性;接着详细阐述了实施班级小组管理的具体过程并讨论了实践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最后总结了班级小组管理模式的实际作用。本文认为,班级小组管理模式是一种创新型的初中学生德育教育模式,无论对学生集体发展还是对初中学校办学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值得初中班主任进行实践。
关键词:班级小组管理;初中学生管理;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2-0245-02
引言:
初中班级管理是初中学校教育中的重点内容,班级管理不仅是学校纪律严明、校风严谨的基础,也是学生个人素质发展的主要保障。随着社会各界对初中学校教育质量要求的提高,初中学校有必要从班级管理入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素质,发展多样化的班级管理模式也成为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一、初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概述
1.班级管理中的难点。在传统的初中班级管理活动中,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主要负责人,初中班主任不仅要把原本来自不同学校和家庭的学生凝聚在一起,还要保证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然而,学生的个性各不相同,在心理成长和学业发展中的能力也不一样,总有一些学习成绩差、经常违反班规校纪的学生,如何教育后进生成长成为班级管理中的难点。
2.班级管理的改进方向。单纯依靠班主任的力量进行后进生转化,依靠说教和传统的班级活动进行班级德育教育,在目前的初中学校教育中是很难达到理想效果的,班主任要想减轻管理压力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对班级管理方法进行改进。现代教育讲求尊重学生的主体意愿,以学生的自主意识发挥作为学生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改进,也应该以学生主动进行自我管理为主要方向。
3.实施小组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小组管理模式即将班集体划分为多个小组,使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实现协同成长。小组管理模式发源于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主动应用自我意识进行知识建构,是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势,将这种优势扩大到班级管理中,则意味着学生能够通过自我意识的发挥,促进小组进步,进而达到提高班级管理效力、提高德育教育效果、转化后进生的目的。
二、实施班级小组管理的过程
1.组建管理小组并制定管理条例和规则。组建管理小组是实施班级小组管理的第一个步骤,也是最重要的步骤,管理小组构成必须公平合理,才能保证班级的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自我管理的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综合考试成绩),将全班学生分成均等的A、B、C、D四个层次,然后从每个层次抽取同样比例的学生,把全班学生分成5~6人的学习小组。共同体小组初步确定后再进行男女生比例调配、性格内外向比例调配、学科成绩比例调配,保证每个小组不仅在人数上基本相等,组内成员的具体能力也基本相等,这样一来,就改变了班级学生以“优良中差”分层的模式,变相地将学生的素质水平拉到同样的等级。在确定班级小组之后,我在每个小组中设立了组长、副组长、学科小组长、监督员四个“职位”,并根据每个职位的特征,和学生共同讨论,确定每个“职位”的责任,并将其编制成班级小组管理条例,这个管理条例是经过全班学生一致同意的,较之以往的班级管理规范,学生对管理条例的认同感更强。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班级管理和德育教育。管理小组组建工作以及班级管理条例编制工作完成后,教师对学生进行的班级管理行为和德育教育行为就不再是面向学生个体的,而是面向学生整体的,因此,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班级管理和德育教育应较之以往有所改善。我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常常是以班级管理调理作为规则,将小组内学生的违反班规的行为的后果展示给学生所在的小组的每个成员,使学生意识到一人违规,整个小组成员都要负责的实际意义。在这个过程中,我能够清楚地观察到每个小组的其他成员对组内违反班规的学生的帮助以及监督;我也能明显地观察到,相比教师的耳提面命和苦口婆心的教育,后进生往往会因为备受同伴关注而更容易朝好的方向去努力,同伴间的相互鼓励使学生成长更为迅速;另外,学生们不仅能够对本小组内发生的事件进行反思和总结,也能够通过观察其他小组的成长过程,进而引发自我反思,这是学生自主管理行为的发展。
3.班主任在班级小组运行中的作用。作为班主任,我的职责是指导、督促、协调和统筹各小组的活动,在找学生谈话时,都是以小组为单位,在班里组织的很多活动中,把小组作为一个整体,这样使那些成绩较差的同学心理有了平衡,增强了组内的团结。谈话中,我表扬进步大的同学,鼓励暂时落后的同学,为他们制定实际的目标,同时重点突出大组长的作用,树立他们的威信,并要求大组长提供组内各方面的榜样人物,如勤奋好学的、热心为同学服务的、认真负责的学科小组长等,整理后,我会在班会上大力表彰,树立优秀学生的典型、评选最佳小组。在班级小组管理的实际应用中,我深刻体会到:班主任实际就是班级的掌舵人,如果以学校为整体,那么每个班就是“小组管理”模式中的一个“小组”,班主任就是“组长”,班主任要时刻关注自己学生的变化,适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心理问题,只有这样,班级这个“小组”才能够健康发展。
三、班级小组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1.小组内部的管理问题。班级小组管理的模式在班级发展中最主要的作用展现在学生对自身的发展负责这方面,在实际的实践过程中,这种效果有所体现,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有些学生的主动能力不足,将学习的不良效果推诿给小组长,明确跟班主任表示:组长教得不好,要求换组。这就说明,有些学生对小组管理中“人人对小组负责,人人对自己负责”的原则理解有偏差,小组管理模式存在着管理职责不清的现象。要解决这一问题,班主任应该进一步通过班级小组管理讨论会、班会以及学生个人教育等形式,使学生理解到小组管理对他们发展的实际意义,使学生能够在小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全部能力。endprint
2.学生对小组管理的参与度问题。小组管理模式在应用方面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虽然根据班主任划分和全班学生的讨论,对每个小组都划分了管理任务,但是,仍存在一些小组中有学生不能对小组管理主动负责的现象。例如,在班级扫除的过程中,有些小组不能尽快完成扫除任务,当班主任问起来时,负责小组日常工作管理的学生往往不能明确给出解释,只能默默担负责任,或者直接说明某个同学在劳动中不主动。这样一来,本来由小组成员自身协调完成的任务,又演变成了“负责小组管理的学生向班主任告状”。这意味着,班主任需要通过个人教育,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管理中去。
3.自我管理的方法问题。班级小组管理的应用对学生自我发展的影响十分大,本着尊重学生自我发展的意愿,班主任对小组管理方法的选取是不加控制和干预的,也就是说,无论是小组日常管理还是小组学习,学生自我管理的方法是他们自己选择的。而受到年龄和经历限制,有些自我管理方法的时效性有限,这也是其中的问题之一。例如,在某个班级活动的组织问题上,有时因组内成员的意见不一致,分歧太多而争论不体,造成内耗,浪费了大家的时间和精力。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在班级小组管理评价中,将每个小组的优点和成功的自我管理方法提出来,请这些小组的成员进行心得分享,建立“自我管理范式”,通过不断改进范式,使学生的自我管理方法更科学有效。
四、班级小组管理的教育效果
1.培养学生的教育自主性。班级小组管理的优势在于教师从管理者的角色中走出来,把管理权交给了学生自己,学生可以自主地、建设性地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虽然在实践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和波折,但学生可以在这种挫折中学会自我调控,自我勉励,自主思考,自力更生地解决问题,为学生终生发展打下了基础。
2.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班级小组管理模式不仅使学生能够从管理过程中体会到自我管理以及自我成长的乐趣,还能够在小组管理的过程中,对自己在集体中的角色形成清楚的认识。对于优秀的学生来说,小组管理使他们充分发挥了在班级发展中的带头作用,对于后进生来说,小组管理使他们获得了成长的自信。学生的心理成长在班级小组管理教育中表现得极为明显,这也是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表现。
3.使班级凝聚力提高。要争取小组的优胜,小组的成员必须通力合作,每个人都要发挥自己的特长,帮助同组的其他同学,从而在组内形成一个合作的氛围,同学间互帮互助、团结的合作意识大大增强。这种合作意识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能非常自然地迁移到每个学生对待班集体的态度上来,从而使班级体的凝聚力、号召力大大增强。
五、结语
综上所述,班级小组管理模式不仅能够减轻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工作压力,并且使对后进生的管理由德育教育难点转化成为德育教育的收效点;通过班级小组管理,学生们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我约束、合作、竞争对自身发展的意义,也能够更好地适应班级环境,班级集体的凝聚力也会因此增长;通过班级小组管理,教师能够发现学生成长中的一些优秀品质,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更加深刻,师生关系也会更加融洽。相信班级小组管理模式的推广,会使初中教育效果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尹肖娜.班级小组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教育,2014,(09):220-222.
[2]杨建国.初中班级小组合作管理模式的实践与反思——以大连开发区第二中学为例[J].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3):10-12.
[3]杨蔚苒.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学周刊,2013,(03):255-257.
[4]王康.班级小组管理模式探索[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233-235.
[5]胡秀梅.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思考和探索[J].考试周刊,2012,(12):123-1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