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孩子的课程组织技巧
2016-01-07雷显蓉
雷显蓉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每年的智障儿童数量呈现一定的增长趋势,据不完全数据统计,未成年智障患者占到了智障人群总数的一半以上。在这种发展环境下,如何根据智障儿童的学习特点,利用灵活的课程方式和技巧,加大智障儿童的学习力度,培养智障孩子的综合能力水平,成为现阶段我国相关教育部门的重点讨论问题。首先,智障孩子的课堂教育与普通教育课堂在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上有所不同,只有充分考虑到智障孩子的特殊性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智障孩子的学习水平,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本文将对智障孩子的课程组织技巧进行简要研究。
关键词:智障儿童;课堂设置;组织技巧;探析
中图分类号:G7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2-0211-02
前言:
智障儿童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在中国的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据了较大的比例,教师在针对智障儿童的教育过程中,应该积极主动地关心他们的学习情况,并且从实际角度出发贴近生活,改善他们的课堂教育内容和方式,提高智障儿童的教学水平。帮助孩子们在最大程度上享受课堂学习的乐趣,挖掘学生的兴趣,培养智障儿童的综合能力,是现代化课堂教育的基本要求。
一、智障儿童的学习特点
从国内参考文献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全世界对智障儿童的定义内容均不同,前几年,在我国相关的调查中对智障儿童的内容定义为与正常儿童相比智力水平明显较低,并且在行为举止方面表现出一定障碍的儿童。从国外的研究文献中我们可以发现,智力障碍人群主要涵盖的内容为年龄在18岁之下,由于自身或者是客观不利影响因素导致的精神和智力发展不健康或行为缓慢的人群。由此,我们可以将智力障碍的内容归纳总结为自身行为适应障碍或是智力水平较为低下的人群,我国很多研究学者认为,所谓的智障人群不应该只限于18岁,由此我们能够发现智障人群的主要特征[1]。智障儿童在最初的成长阶段,凸显了较为明显的性格和学习特征,如果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和特点来进行实际的课程设定,将有助于智障儿童教育的整体发展。
1.心理特点。智障儿童具有一定的自身心理发展特点,首先,智障儿童在面对陌生的环境时具有一定的排斥感,并且对人物和学习的课程内容认知能力较差。面对相似的图形或词语不能进行准确的识别,在上课的过程中对抽象数字图形的理解能力和记忆力较差,对于记忆的内容掌握不牢固,面对不会的题目时容易产生烦躁的情绪,受到挫折之后也会产生一定的悲观的情绪,并最终容易产生过激的行为。其次对周围环境事物和声音的刺激反应较为迟钝,并且缺乏学习兴趣以及一定的自主学习意识。
2.生理特点。首先,智障儿童呈现极端的两种生理发展状态,例如有的智障儿童容易产生兴奋的情绪,并且非常多动,这类智障儿童难以集中自身的注意力,另外一种智障儿童比较少话沉默,呈现一种昏昏欲睡的状态,一般来说,智障儿童在语言和行动方面比较迟缓,具有一定的障碍。
二、课程设置的研究
1.学科性课程。从传统内容角度出发,与普通教学组织课程方式不同的是,所谓的学科性课程主要的形式为分科组织教学,从智障儿童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将各门学科进行分开教学,尽可能降低课程内容的学习困难,并将智障儿童不能够完全理解的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简化,完善规划教学模式,在保证课程教育符合学科标准的要求下,将内部课程紧密地连接起来。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的具体学习表现进行全方面的掌握,同时从客观角度出发,我们不难发现,学科课程的发展与智障儿童的认知水平呈现一定的不平衡状态,也是就说现阶段的学科理论已经满足不了智障学生学习的需求,单一的学科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帮助智障学生开展正确的知识掌握和运用。其次,智障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较差,不能主动挖掘自己的兴趣爱好改变发展的方向,也不能将掌握好的知识转化为技能进行广范围的应用,可见学科性课程并不适合重度智障儿童,相对来说比较适合中度或者是轻度的智障儿童[2]。
2.发展性课程。发展性课程主要是在掌握儿童基本能力水平的基础上,开展的一种课程内容模式。具体的课程内容以及教学目标主要针对儿童的不同水平开展的内容设定,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和提高教学水平为宗旨,主要包括体育、社会知识、语言学习等方面的内容,与其他课程内容不同的是,发展性课程是根据学生的真实水平开展的教学任务,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其次,教师可以在不同的发展环境改变教学方式,最大程度上满足学生教学的需求,但是同时发展性课程的组织形式不能够从根本上满足学生深层次的学习课程内容要求,这种情况加大了教师课程教育的难度。
三、针对智障孩子的课程组织形式
对智障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征进行全方面的研究,不难发现智障儿童的课程设置很大程度上与传统的课程设置有所不同,针对智障孩子的课程组织形式是在改变传统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从根本上发现自身课程的特殊性,主要内容如下:
1.视听治疗课程。首先从客观角度出发,智障儿童的课堂注意力不够集中,易产生一定的烦躁心情,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记忆水平较低,具有一定的记忆力缺陷,这些因素对智障儿童自身的认知能力有所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应该设置一定的视听治疗课程教育,吸引智障儿童的注意力,加强智障儿童的听觉能力,并改善智障儿童的记忆能力。例如,可以在实际生活中以收音机或者是儿歌广播的形式,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保持儿童自身大脑的一种觉醒状态,让孩子了解学习的魅力之后,能够对实际生活产生一定的联想,还可以通过讲故事或者是做游戏的方式充分调动孩子听觉和视觉的有效结合,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水平。
2.主题综合课程。教师应该充分了解智障儿童的自身发展特性,并且从思考、记忆、观察等方面进行综合能力培养,由此可见,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达到智障儿童的教育效果,应该从实际角度出发,将教学方案的内容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建立不同步骤的教学主题,并且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进行完好的整合,贴近智障儿童的日常生活,全面培养学生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培养教师与孩子之间的感情,拉近与学生的距离[3]。endprint
3.实践应用课程。实践应用课程对于那些自卑的智障孩子来说是一个锻炼自己的好机会,首先,教师在课程时间的设置上,应该以短时间为主,将儿童的自我表现和学习作为主要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时刻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鼓励学生根据课堂内容进行特长展示,例如,讲故事或者跳舞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大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力度,鼓励家长到学校教室进行观赏,可以说家长最大程度上地配合是鼓励儿童最佳的方式,也是提高儿童自信心的直接手段,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个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彰显。
4.向导生态课程。向导生态课程实现了智障儿童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教师应该充分掌握学习的规律,并充分利用学生现实生活中比较熟悉的工具,将教育内容与学生生活的经验和感受相结合,随着学生对向导生态课程的逐渐掌握,将会提高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
5.动作律动训练课程。学校在智障儿童教学方面,应该从身体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抓起。因为智障学生自身的身体状态和肌肉发展并不是很好,学校应该通过适量的体育锻炼帮助学生保持全身器官的健康状态,提高学生的肌肉协调性,使其拥有健康的心态。
四、智障孩子的课程组织技巧
1.将实际生活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教师在课程组织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地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帮助学生通过真实的生活设施了解自身学习的情况,例如,通过坐小汽车的实际生活活动,让学生在亲自体验交通的过程中,学会正确辨别红绿灯,躲避车辆;其次,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这种方式不仅教会了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汽车数量来掌握知识,还教会了学生基本的交通规则,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手段。首先应该根据不同的课堂教学内容,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并利用合理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应该采用分小组的形式,分配每个小组不同的任务和问题,激发智障儿童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辅导教育责任,为儿童提供一个正确的思维方向,帮助他们解决困惑。例如,在进行语言文明用语的学习中,可以通过建立一个小型商场的形式,教会智障儿童进口以及出口的正确方式,并且如何正确拼写“你好”、“谢谢”、“再见”等基本文明用语,通过准确衔接的环节情景进行合理的问题设定,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
3.充分利用教学设备资源。首先,应该充分利用学校丰富的教学设备,例如,多媒体投影仪以及电脑等,将原本复杂的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形象化,帮助智障儿童掌握和了解学习内容,吸引其注意力;其次,应该尽可能扩展学校的教学环境范围,充分利用公共资源,例如,学校的宿舍、广场、超市等,通过具体的数学计算和语言方面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烦琐单调的学习内容尽可能丰富化,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和课堂利用率。
总结:
智障儿童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群体,一直以来都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如何提高智障儿童的课堂教学水平,培养智障儿童的综合素质能力,成为现阶段研究学者讨论的热门话题。首先应该以智障儿童身心发展的自身特点为出发点,优化教学方式,丰富教学课程内容,提高课程组织技巧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智障儿童的社会认知水平,完善教学模式,推动我国智障儿童教育事业的发展步伐,本文对智障孩子的课程组织技巧进行了简要探析,希望能够发挥参考文献作用。
参考文献:
[1]熊利平.智障青少年性教育干预成效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5):89-96.
[2]杨书悦.让校本教材为智障学生幸福人生奠基[J].现代特殊教育,2012,(04):47-48.
[3]郑志磊,葛思燕,陆斌星.胶东半岛智障青少年体育活动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3,(12):15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