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就业质量评价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016-01-07覃燕红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22期
关键词:就业质量培养方案物流管理

覃燕红

摘要:通过对某校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跟踪调查,分析某校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岗位群、行业分布,把握就业规律,并提出构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培养能力矩阵,分析现有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不足,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动态优化提供指导,以确保培养物流管理人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提高就业质量、缓减就业压力。随着大学扩招,大学生找工作越来越困难,很难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另一方面很多用人单位却招不到自己所需的人才,这就是学校教育和企业需求的脱节,这个问题必须要引起广大高校的重视,从而下大力气去解决这个问题。

关键词:就业质量;培养方案;物流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2-0180-03

一、引言

物流管理是西方现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演变,在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已形成完善的体系,国外许多著名大学都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或与之相关的专业,如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密歇根州立大学、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迈阿密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等50所大学开设了物流管理或者供应链管理专业,建立了包括研究生、本科生和职业教育多层次的物流专业教育学位培养体系;欧盟国家共有87所大学开展了物流高等教育,其中54所大学有物流管理或供应链管理硕士和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如英国克兰菲尔德商学院、法国波尔多商学院、德国科隆大学、荷兰的鹿特丹伊拉兹马斯大学等,另有33所大学在其他专业培养方案中开设有物流管理或供应链管理的课程。欧洲一些大学还设有全球领先的物流研究中心,比如克兰菲尔德大学的克兰菲尔德物流与运输研究中心是全欧洲乃至全球最有影响的物流研究中心。另外,亚洲的日本早稻田大学、日本流通经济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外高校也开设了物流管理本科专业。

国外物流课程的设置一般是基于配送和运输等物流核心要素开展的,典型课程包括物流战略、配送系统设计、运输与仓储的规划管理、配送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的开发与使用。其中商学院设置的物流管理专业强调供应链管理,课程包括供应链管理技术和应用、供应链物流、战略与应用、战略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也包括相关的分析管理技术和方法,如仿真技术、统计学、运筹学、管理会计、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法律与商业之间的交叉学科。发达国家除了在高等院校培养物流专业人才外,各种非正规的培训也非常普遍。物流行业协会和高校开展物流职业教育,开设的课程既涉及整个物流流程又各具专业针对性,明确的培养目标、课程大纲,能够使学员有针对性地去选择所需课程。同时,欧美日等国都建立了物流职业资格认证体系。

我国由于受早期计划经济的影响和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现代物流的发展起步较晚,在上世纪末,有关现代物流的概念和管理思想才开始普及,并且迅速地得到广泛应用。随着社会和企业对物流管理人才需求的增加,设置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的高校也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物流管理专业作为目录外本科专业(编号110210W)由北京物资学院于2001年进行首次招生,每年逐步增加,至今已接近400所高校开设了物流专业。

十余年来,国内各高校在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如郑筠(2009)通过对物流人才市场的调查,国内外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对比,及对物流管理专业教师与学生的调查,分析了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不足,结合专业建设、教学实践的需求及学校办学特点,提出了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建议;李开等(2009)指出了当前我国高校在物流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对我国的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有借鉴意义;吕玉兰(2011)提出应培养“双师型”教师,运用产学合作方式来进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马建华等(2012)分析了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应该具有的素质和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课程设置。邹团(2008)探讨了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对提高物流管理毕业生就业率的作用。刘艳荣等(2008)从就业情况出发分析了物流管理人才的特征,进而构建了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平台。孙建华(2011)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议从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黎业芬(2011)针对当前各个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难与物流相关企业缺乏物流管理人才的现实矛盾,从市场对物流管理人才的要求和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个人综合素质培养两个维度探讨了推进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对策。冷天琼(2008)认为应加强大学生的就业准备教育从而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周晓东和闫海波(2013)认为建立科学合理的本科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从而提高本科毕业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就业竞争力。

通过国内外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及物流管理教育研究对比分析,某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在以下几方面还存在不足:

1.物流管理专业培养能力有待进一步明确。企业对物流管理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需要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能力进行细化,以更好地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物流管理专业现有课程设置没有及时更新,授课内容与企业实际应用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课程偏重于原理的解释和分析,缺乏对企业物流管理案例的分析,更缺乏实践性、操作性教学环节,导致部分课程实用性较差。

2.现代物流实验室建设有待加强。物流管理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不仅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物流实践知识和经验,而且要求学校必须具备必要的物流实验室和现场实习条件。由于经费不足和教学设施及条件所限,大多数高校在物流实验室建设方面建设不够,导致学生掌握的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远远不够。

3.物流专业培养质量有待提高。虽然我国在物流人才教育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培养出了一批物流专业人才,但无论从物流人才的数量方面,还是质量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从近几年的毕业生就业来看,部门毕业生由于专业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实践能力相对较弱,未能满足“宽口径、厚基础”的要求,就业形势并不乐观。随着每年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这种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会越来越凸现出来。endprint

二、建议

1.建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能力矩阵。我国物流管理学科的发展和变革与我国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能力必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合适的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能力矩阵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础,也是物流管理人才能够满足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的有利保障。比如《物流法规与实务》这门课程要求学生学完这门课程应该具备对合同中双方当事人责任认定的能力、了解国际贸易基本术语的能力、运用物流法律知识对物流活动中发生的客户关系纠纷进行处理的能力、能够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的能力等,即要求学生具备拟定合同能力、处理纠纷能力、签订合同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解读国际公约能力。例如,物流活动属于商事活动,涉及到企业之间的经济利益往来,因此物流企业一般通过物流服务合同的方式向客户提供物流服务并获得物流服务报酬。物流管理人才应了解物流服务合同的内容和条款,学会拟定物流服务合同,明确物流活动参与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以便在发生纠纷时能够维护自己的权益。拟定物流合同能力是物流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2.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物流管理人才的应用创新能力。物流管理人才应是掌握了多学科知识和综合性技能,富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制定可操作的实践教学策略是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根本,是提高物流管理人才应用创新能力的有效措施。通过产学研的途径,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管理,同时根据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分层次把学生派遣到企业去,达到强化实践教学的目的。比如,某校物流管理专业已与多家物流公司签订了协议,使在校生在学院的推荐下能到这些物流企业实习,如重庆中集物流、德迅重庆分公司,以期通过强化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最终达到培养高素质的综合物流工程专业人才的目的。这些企业与该校之间都是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双赢、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原则开展战略合作,以物流领域为重点,以建设创新型物流行业、促进重庆物流行业与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物流工程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水平为目标,紧密结合中国中西部地区建设科技发展战略需求,加强战略合作与交流沟通,促进共同发展。由中集物流公司和德迅重庆分公司积极支持该校物流管理专业开展物流领域相关的业务,优先为其提供物流领域的决策与科研课题。两家公司定期地会选派富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到重庆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担任客座教授,指导培养青年教师,同时吸纳该学院相关优秀青年教师到自己的公司及下属单位实践锻炼,促进学术交流。同时,双方分别成立合作与交流共组小组,分别选派一名同志为联络员,具体负责沟通和协调有关事宜,并且每年召开一次总结交流会议部署下一年度对口支援与合作计划。

3.进一步完善面向应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物流管理知识体系。采用系统研究与比较研究、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的研究方法,综合运用物流管理、系统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信息科学等最新研究成果,从各学科的交叉视野以及中国知识经济与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出发,在整理归纳中外文献资料与实践的基础上,对我国物流管理学科及应用中所涉及到的不同层次的知识进行分类、组合、分析、探索,进一步完善面向应用的、有中国特色的物流管理知识体系,指导物流管理在我国企业实践中的应用。比如,物流管理知识体系除了包含基础知识课程物流管理、物流概论、供应链管理等课程,物流专业基础课程配送与仓储管理、物流中心规划、物流运营管理等,还包括针对就业开设的新课程如工程项目物资采购、交通规划与控制、供应链建模理论等,既增强学生的基础知识、扩宽知识口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理论创新能力。

三、实施方案

1.某校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跟踪调查分析。以某校开设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以来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为抽样调研对象,调查毕业生就业的行业分布、岗位分布、工资水平、行业转化、成长周期、工作满意度等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物流管理专业的就业需求特征。

2.某校物流管理专业就业质量评价研究。从毕业生的就业率、专业对口、工作收入、工作地点、工作环境和对工作的满意度等多维度建立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模糊评价法、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应用实际调查获取的相关数据对某校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总体评价。

3.某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研究。根据就业质量评价结果,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考核机制等方面分析某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就业单位反馈的信息建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能力矩阵。

4.某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方案改进措施研究。基于某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与发展定位,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外活动、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考核评估、就业指导等方面提出某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进措施。

四、采用的方法

1.采用数理统计学调查分析某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以来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状况。

2.采用数据包络分析、层次分析、模糊层次分析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针对实际调查获取的相关数据对就业质量进行评价。

3.运用社会学、教育学和物流管理学分析某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五、结论

通过对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研究发现物流人才需求的变化规律,通过对就业质量的评价分析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以社会对物流人才需求的动态带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减少物流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知识和能力的时滞性,不断提高就业质量。就业质量的提高,重要性要高于就业数量的增加,学生找到满意的工作,企业招到合适的人才,才是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郑筠,王赫,鑫刘鼎.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4).

[2]李开.高校物流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31(3).

[3]吕玉兰.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途径研究[J].物流科技,2011,(1).

[4]马建华,陈洁,张新.物流人才能力体系与课程设置[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34(7).

[5]邹团.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22).

[6]刘艳荣,张旭凤,张耀荔.培养应用型物流人才的探讨[J].物流技术,2008,27(4).

[7]孙建华.基于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32(5).

[8]黎业芬.论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及解决对策[J].教育与人才,2011,(5).

[9]冷天琼.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J].昆明大学学报,2008,19(4).

[10]周晓东,闫海波.试论就业质量导向的本科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0).endprint

猜你喜欢

就业质量培养方案物流管理
基于电子商务理念下的物流管理优化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