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2016-01-07陈敏龚文婷
陈敏+龚文婷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知识经济的发展以及教育的改革,关于地方本科院校的创业教育越来越重要。本文首先论述了创业教育对地方本科院校的建设和大学生的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对地方本科院校的创业教育模式、途径以及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创业教育;教育模式和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2-0125-02
一、研究背景
相关数据显示,美国大学毕业生的创业率达到20%~30%,开创全球创业热潮。而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中国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是2.3%,与美国大学生创业率相差近十倍。面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困境,在地方本科院校对大学生进行创业能力的培养与教育,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人才需求变化的需要。在201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中,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就指出积极促进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争取实现大学生创业人数和比例的明显增长。创业教育已被其他许多国家的高校所重视,因此可以看到,不久的将来也会成为我国高校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必然趋势。因此探索和实践地方本科高校创业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地方本科院校创业教育的意义
大学生创业既是我们教育体制创新和高科技产业迅速发展的原动力,同时也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加快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地方本科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体系,既是高校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第一,地方本科院校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是为发展本地经济服务。在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能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通过培养出更多的创业人才,不但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而且能缓解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
第二,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就是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这需要高校重新塑造创业理念,以学生为核心,改造当前的人才培养方式,完善教育实践体系,通过对课程的设置,对教学方法、内容与考核制度等进行探索和尝试,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在这样的要求前提下,创业教育形成了以下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在教育过程中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手段来提高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特别强调对学生的参与意识、自我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业就业技能。因此通过提高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创业能力,使高校大学毕业生逐渐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最后,创业教育是加快地方高校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伴随着中国经济由传统的工业经济向互联网经济的转型,进一步加剧了地方本科院校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方式、就业形式向多元化趋势发展,使人才竞争的形式更加剧烈。地方本科院校对人才培养的目的就是为社会主义经济服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特点是竞争,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以有能力应对社会的挑战和适应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以湖南工学院为例,自2008年升本以来,学校一直在探索实施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最终确立了“重基础、重技术、重能力、高素质”三重一高的人才培养模式,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始终摆在重要位置。因此地方本科高等院校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既顺应了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又是学校培养时代所需的人才、促进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
地方高等院校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所培养出的大学毕业生应具有很强的创业精神和能力,因此,当前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就是对大学生加强创业教育和建立有本地特色的创业教育体系,这也是地方本科院校成为创业型和应用型大学的关键。
三、地方高等院校的创业教育模式
在地方院校进行创业教育对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有重要作用,也是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需要。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工作会议中指出要对大学生加强创业教育,强化学生创业实践和分类指导,建立健全创业体系和学分转化教学管理制度,实行弹性学制,支持大学生休学创业,为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提供了指导意见。
1.营造创业教育良好环境。良好的创业环境的形成对高校全体师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要把创业教育的思想渗透到地方本科院校的各方面教育中。具体表现为:一是要在地方本科高等院校加强毕业生创业教育活动的组织领导,制定出配套政策,保证教育教学和实践开展有良好的环境;二是要在教师和学生中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把创业教育融进教学的各个环节,转变学生传统的就业观念,树立强烈的创业意识和事业心;三是要为在校生和毕业生的创业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尤其是在咨询辅导和资金支持上给学生提供有利的帮助;四是要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创业教学与实践的设施条件,为大学生进行创业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五是要提供有利于学生发展个人兴趣、特长和脱颖而出的土壤,调动全体师生进行创业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创业教育在高等院校的广泛开展;六是要多举行创业竞赛活动,规范学生的营销比赛、创业计划竞赛等活动。
2.重视创业教育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很多高校创业教育的主要途径。近年来,建立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增加创业类课程已经成为许多高等院校作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但是创业教育与一般的专业教育不同,它的主要目的是建立培养既有创业理论知识,又有很强的创业意识和能力的人才。所以这就需要地方高等院校按课程体系和创业教育目标调整课程结构,构建创业教育相融合的课程体系,并在实施共同创业教育课程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专业和不同创业内容创建不同的课程体系。并与企业联合创建教育课程,搭建创业教育的课程平台,为学生的创业实践提供有利条件。具体体现为:一是要注重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融合。对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立既要有促进学生顺应创业环境的课程,为以后的创业打下基础,又要有使学生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二是要注重知识培养与能力培养的结合。我国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方法,主要注重对知识的教育而忽视了地方高等院校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制约了地方高校毕业生的创业能力。对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要重视知识教育与能力教育的结合,不能只注重考试分数,要突出大学生参加创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endprint
3.创立创业教育的实践活动场地。创业实践是进行创业教育的重要部分。创业实践是创业理论知识的具体运用,是挖掘学生的各种潜能,实现创业教育的目的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进行创业实践的主要途径有:
第一,进行多种形式的课外实践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科技活动是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课外活动,可以发挥地方高校在毕业生个性发展和综合能力培养方面的功能。湖南工学院的品牌课外活动“科技文化节”使学生极大限度地发挥出自身的能力和特长,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能动性,实现个性的充分发挥。在此同时,为了使学生能尽快掌握创业过程的实质,特别增加“创业计划”、“创业营销”等竞赛活动,导入创业教育。
第二,开展社会调查与社会实践活动。社会调查研究与实践强化了地方本科高校大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拓宽了专业途径和就业渠道,适应了社会经济的需求。湖南工学院注重学生的暑期实践,通过建立农产品网络信息平台,帮助农民增加了销售渠道,提高了农产品销量,被评为国家级优秀团队。团队学生也在这次调研、实践活动中提升了创新创业的能力和素质。
第三,搭建社团活动平台。地方本科高校毕业生社会团体组织可通过开办“创业计划”比赛,举办“创业论坛”和“创业沙龙”等形式,为大力培养学生创业的实际能力搭建社团活动平台。湖南工学院各二级学院均成立了职业创业协会,组织社团成员进行创业活动,通过各种形式进行交流,提高自身的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结束语
创业教育问题是教育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崭新领域。开展创业教育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繁荣地方经济、解决就业困难的有效途径之一,是高等院校进行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因此地方本科高等院校要实施创业教育必须深化课程体系设置,进一步完善创业教育的保障体系,解放思想,积极寻求创业教育的新方法,为培养更多创新创业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D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
lfiles/moe/moe_1485/201412/180306.html.
[2]牛泽民,付首清.创业企业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3]崔斌.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5).
[4]张帆,张炜.美国大学创业教育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人才,2003,(8).
[5]黄耀华,徐良.地方本科院校创业教育的新视角[J].南昌大学学报(人社版),2003,(34).
[6]欧阳晓.关于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几个问题[J].中国高教研究,2002,(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