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人才的多元评价
2016-01-06吴益
吴益
综合素质评价是课程改革的重点,更是改革的难点。海南省作为全国首批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省区之一,为确保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我们于2006年起就组织精干力量对综合素质评价方式方法改革进行专题研究,开发了具有海南特色的《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
随着评价工作的深化推进,原先设计没有考虑到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在《手册》使用期间,学校和一线教师不断提出问题和意见,集中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纸质手册,不易保管。一部分学校每个年级学生在千人左右,在校生超过五千人。如此大的数量,保管工作非常困难。二是纸质手册,容易磨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涉及很多方面,记录过程要在多人之间传递交接,时间不久便出现磨损破烂。三是过程记录,周转困难。大部分学科教师任教多个平行班,有些教师涉及整个年级,到了期中、期末,周转缓慢,工作进程受限。四是过程监管,难以到位。纸质手册,集中收发不易,周转登记繁复,过程监管很难到位,时而集中时而分散,常有散失情况发生。五是纸质档案,交流困难,阳光公开难以做到,造成记录者和使用者都对诚信问题持怀疑态度。
为深入实施高中新课程,加强学习过程的诚信建设,提高学分认定与管理和综合素质评价记录的电子化水平,在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充分利用海南的网络优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构式评价和大规模网络远程研修的成功经验,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智力优势,开始了海南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网络平台的研制、开发和实施。
一、具体做法
(一)第一阶段(2006年2月-2009年8月):梳理经验,推广单机
我们首先对部分高中课改样本校进行了认真考察,经过比较论证,一致认为海南中学开发的综合素质网络评价方案有特色,较实用。为此,我们决定在此基础上先行完善和开发综合素质评价“单机版”。这一阶段,我们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征询意见,部分学校先行先试;二是深入培训,全省高中学校推广。2009年11月省课改办下发了《关于在全省高中学校推广使用高中学生学分认定与综合素质评价管理系统的通知》(琼教课改[2009]12号),开展了《普通高中学生学分认定与综合素质评价》项目推广暨《海南省普通高中学生学分认定与综合素质评价管理系统》的操作与管理培训,由省课改办提供基于学校使用的软件(光盘),发送至每一所高中学校,开始了全省范围的推广使用。
(二)第二阶段(2009年9月-2010年8月):调研指导,网络实践
这一阶段,我们又做了两件事:一是基层调研,现场提供技术指导;二是调试平台,停止使用纸质手册。2010年3月16日,省教育厅下发《关于停止使用纸质<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的通知》(琼教基[2010]24号),决定在当年秋季学期正式使用网络版的《海南省普通高中学生学分认定与综合素质评价管理系统》,同时停止使用纸质《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
(三)第三阶段(2010年9月—2013年8月):深入实践,完善改进
这一阶段至为关键。我们有如下做法。
1.征求意见,边用边改。2011年1月,省课改办下发《关于推进“普通高中学生学分认定与综合素质评价管理系统”(网络版)工作的通知》(琼教课改[2011]1号)。2011年4月和9月,先后两次召开高中学校网络使用工作交流会议,由网络技术人员对系统功能和实施作详细说明与演示,与会人员实际操作体验,对管理系统的使用功能和网页界面呈现方式提出意见和建议。
2.分层推进,深入实践。在全省高中学校网络版《海南省普通高中学生学分认定与综合素质评价管理系统》运行培训基础上,针对整体推行可能出现的问题,课改办提出了分市县、分阶段推进策略,并对各市县、各学校提出了专人负责工作推进的措施要求。
3.明确要求,高考使用。2011年11月,省教育厅下发文件(琼教基[2011]79号),决定我省2013届普通高中毕业生高考报名时将统一使用网络版档案。
4.专家论证,得到肯定。2012年10月10日,由教育部课程中心原主任助理刘坚教授、北师大边玉芳教授、河南大学副校长刘志军教授、湖北省教育厅王强处长、省考试局吴泽生副调研员等人组成的专家组对该平台设计和实施进行了深入论证。专家组一致认为,“海南省一直致力于综合素质评价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探索和实践,攻坚克难,矢志不渝,探索精神值得充分肯定。”、“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手段,有力地保证了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功能的顺利开展,也为其他省市这一工作的开展作了有益的经验和借鉴。”;“海南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网络平台很好地兼顾了终结性的用于高考招生的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功能与高中日常过程性的评价功能,使平台不仅可以为高中教育教学服务,也成为高等学校招收合格人才提供参考,初步实现了我国新课改实施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目的。”专家的充分肯定和务实建议,坚定了我们的改革自信。
5.实践运作,效果明显。专家论证后,我们努力实现 “自主的过程记录、自动的结果生成和自由查询统计”网络功能,服务学生、教师、学校和考试部门。学生按照平台设计的规范,在规定时间段完成基本信息填写,根据学习和生活进程所取得的业绩随时进行写实性记录;学科教师结合学分管理规定,对学生的模块修习全过程与结果进行记录评定;班主任按照学期组织学生开展自评、互评,撰写对学生的发展性评语;学校在审核完成后生成阶段性高中学业成就报告书。每年5月,在学生写实记录、教师参与评价和学校审核鉴定的基础上,由网络自动生成5张学期综合素质评价表和1张高中学段综合素质评价综合表,提交省考试局,作为高校招生录取参考和进入学高校学习报到时提交的基本档案。
二、取得的成效
(一)形成了省域范围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1.评价指标体系。我省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设“道德修养、学习能力、合作与交流、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5个维度,相对于教育部提出的6个维度更为科学合理,更加科学、合理,更具操作性。
2.评价内容体系。网络记录坚持写实性,除每学期必修、选修模块的修习结果外,内容上还设有“个人素质”(每学期的发展规划、担任小组长以上的学生干部情况等)、“能力特长”(随时记录每一阶段在学业、特长方面取得的成果)、“突出表现优选”(每一阶段从既往历程中选择标志性行为、业绩进行选择性记录)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记录等。
3.评价方式体系。在评价方式上,设有学生自我评价、学科教师指导性评价、班主任的发展性评价,有的学校还开放了家长评价,充分体现其多元化、立体性。
4.评价结果体系。网络设有“5+1”的信息表,即每学期1张阶段性学期评价表,高中毕业形成1张全学段综合评价表,全面反映高中生的三年发展历程。
5.管理制度体系。省级层面建立有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网络使用角色培训制度,年度专项督查制度,厅领导约谈告诫制度,网络平台定期开放和关闭制度。学校层面建立有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与基本规范,班主任、科任教师、学校管理部门工作职责,质询、申诉与举报机制和学生、教师、班主任诚信监督机制。
(二)建构了具有“三自一现”功能和优化性能设计的省域综合素质评价网络
1.“三自一现”功能
(1)自主的过程记录功能。学生分时段对自己的学期规划、过程表现进行实时记录,并对同伴进行评价;学科教师对学生的模块修习学分及时记录,对其过程进行评价指导;指导老师对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特别是研究性学习)进行具体指导,对其过程适度掌控;班主任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组织开展自评、互评,负责撰写发展性评语;学校相关部门对学生选课、调班及过程中出现问题的申请提供及时服务。
(2)自动的结果生成功能。在自主记录学校生活过程的基础上,按照逐级审核确认的程序,每个学期末由网络自动生成“海南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成就报告书”。该报告书的作用是:实现网络永久保存;可以打印告知家长;作为高考报名必备资料。
(3)自由的查询统计功能。定期统计公布,让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了解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进展,学生家长可以查询孩子所在学校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基本情况,还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实名发表留言。
(4)学校课程设置与课程表网络呈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点是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开齐开足课程。通过该功能,旨在让学校提高课程计划意识,自觉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2.创新特质的优化性能设计
平台在设计功能时,遵循“分工明确、流程清晰、协同合作”的工作模式,要求学校管理员、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等角色“各司其职、流水作业”,从而保证整个评价工作保质、有序、高效完成。(见图1)
(1)全局规划。“学生成长”平台,除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之外,还规划有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测评等模块,可以为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提供全方位服务。
(2)高性能设计。一是采用基于互联网的B/S架构,全省使用统一平台。解决传统的基于校园局域网的管理系统重复建设、信息报送复杂且容易出错的问题,使填报过程更加实时、公开,更符合项目精神。
二是充分运用Web2.0技术,同时具备无缝的横向和纵向扩展架构。既提高客户端性能和用户体验,同时又降低服务器与带宽压力,从而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提高项目整体效益。
(3)易用性设计。平台具备跨平台浏览器支持能力,支持IE6至IE11(以及使用IE内核的扩展浏览器)、火狐、Chrome、Safari等主流浏览器,同时可以在移动设备上提供相同的使用体验。
(4)档案永久保存设计。平台采用数据和应用分离的设计架构,使得平台可以永久保留学生数据,同时又不影响使用性能。
(5)跨系统互连设计。平台架构设计时,充分调研和论证了“跨平台整合、消除信息孤岛”的战略目标,提供数据标准、页面链接、API调用、SOAP通信等多种途径,为与学籍管理系统、考试报名系统、高校录取系统做好准备。目前已经与考试报名系统、高校录取系统建立了有效的互连机制。
(三)为高校提供高中生全学程信息
为适应高等院校选拔人才需要,网络在学生写实记录、教师参与评价和学校审核鉴定基础上,提供按学期自动生成的网络版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可以提供高校招生录取参考信息以及查证所需的过程性素材信息。
1.学校综合素质评价管理制度和实施办法得到很好落实。儋州市第一中学,每学期都会召开例行的工作会和培训会,确定该项工作的任务要求和时间安排,作出详细说明和具体部署,并将安排表发送到各部门、各班级;培训会分层级进行角色操作要领培训,并对每个阶段的工作要求做提示性强化。文昌市华侨中学制订了操作性强的《普通高中学生学分认定与综合素质评价管理工作方案》,并狠抓落实。昌江县昌江中学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实施计划》详细完整,组织开展了多届成果交流和展出,成效突出。海南中学还将评价平台向家长开放,形成了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多元立体评价体系。
2.教师改变了传统纸笔为主的操作方式,实现了工作方式转型。教师借助高中学生学分认定和管理办法组织教学过程,对达不到相应要求的学生做出重修补考的规范,较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有的学校如海南中学,对体育学科修习没有达到规定要求的,一律不发毕业证书。教师组织教学和管理学生学习的方式有了得力抓手和有效路径。
三、实际效应和反思
(一)实际效应
1.真正实现了过程性、发展性评价。学生学习发展过程,可以参看全程自主记录和评价,整个高中阶段的转变、发展、提升一目了然。
2.真正实现了多元评价。通过网络评价平台可实现教师、班主任评价、学生个人自评、生生之间互评,提高了学生尊重和关注自身与他人的意识。
3.坚持写实性,兼顾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通过网络评价平台可自动生成高中过程性评价表和用于高考招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表。
4.提高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质量。将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流程规范化。通过每一次的全省高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评选,可以明显感到学生研究水平的提高。
5.较好实现了阳光公开。实名制的记录和留言,在较大范围交流显示,可以逐步提高综合素质评价的透明度和诚信度。
(二)反思
1.教育观念有待进一步更新。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大家有认识,但是在行为层面仍有割裂分离现象。从本质上讲,教育工作者还不能脱离应试教育的藩篱,对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责任意识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2.教育行政部门监督奖惩不力。对于不负责任的学校和领导没有刚性举措。部分学校存在简单应付态度,诚信度问题解决还需要加强。
3.网络平台设计在人性化、科学化、智能化方面,在最大限度减轻管理员和使用者的负担方面还有拓展空间。
随着《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颁发,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的出台,以及上海市、浙江省的高考改革先行,我们坚信,在教育逐步走向现代化的今天,我们没有理由不借助技术改变工作方式,完全可以通过技术将教育的理想追求发挥到完美,使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得以稳健推进,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为了实现人才的多元评价,为考试招生改革作为重要参考作出积极贡献。
(责任编辑 甘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