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辅导室:“深耕细作”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6-01-06俞国良

基础教育参考 2015年17期
关键词:指南辅导心理健康

俞国良

日前,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导各地加强和规范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提高心理辅导工作的科学性、专业性,切实发挥心理辅导室在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预防和解决学生心理行为问题中的重要作用。这充分体现了教育行政部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的深谋远虑和高瞻远瞩,体现了顶层设计的高度、精度和力度,体现了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深耕细作”的决心。当然,《指南》的颁布和国际国内教育发展现状与趋势也是分不开的。《指南》既适应了国际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也符合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顺应了中小学心理辅导室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迫切需要。这是对《纲要》作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纲领性和统领性政策的回应,也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工程的具体举措。

不可讳言,当前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心理辅导室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心理辅导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学校在心理辅导室建设上投入不足,心理辅导人员待遇和培训仍是久拖不决的“老大难 ”问题,以及缺乏适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筛查、检测的标准化测评工具等。有鉴于此,教育部在心理辅导室建设目标、功能定位、基本设置和管理规范等方面进行规定是必要的。在这里,我们把上述要求整合后划分为心理辅导室建设的软件要求和硬件要求。

《指南》中就中小学心理辅导室软件建设而言,包括学生成长管理、心理辅导教师资质要求及心理辅导室的岗位规章制度等。第一,教育行政部门要明确规定按师生比配备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数量至少在1人以上;对他们的任职资格和培训经历应有要求,原则上须具备心理学或相关专业本科学历,并将师资培训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和年度经费预算;对专职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纳入统一的归口,并规定统一的工作量和业绩考核标准,各种待遇不低于班主任,保证每年接受规定学时的专业培训或学术会议,并定期接受专业督导。第二,加强心理辅导室的制度建设,明确规章制度、工作规程、辅导程序、职业道德和伦理规范等,建立健全的心理辅导预约、咨询、反馈、追踪调查等规则,明确规定心理辅导室的服务群体、开放时间以及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每周需进行心理辅导的时数。第三,心理辅导室对心理辅导工作中的学生成长信息,如心理辅导面谈记录、热线辅导记录、网络辅导记录、心理危机信息及危机干预记录、与家长沟通记录、与教师沟通记录、团体心理辅导记录等,要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加以规范和管理。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可配备符合我国学校实际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能反映学生成长过程中心理困扰的、科学权威的心理测评系统和学生成长管理系统,建立学生心理健康信息库,动态监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为进一步开展心理辅导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建立学校心理辅导网页,开展网络心理健康辅导。

《指南》中就中小学心理辅导室硬件建设而言,包括场地建设、环境要求、基础设施等。第一,学校心理辅导室应有专用场地,选址适当,本着安静又方便寻找的原则,尽量避开集体活动区等热闹场所。心理辅导室的使用面积要与在校生人数相匹配;根据各校实际情况设置个体心理辅导区、团体心理辅导区、办公来访者接待区和心理测评区、自主自助活动区等,有些区域可以互相兼容,但不应少于3个区域。第二,心理辅导室的周围环境应整洁、幽雅和清静,室外张贴宣传展板、欢迎图标等;内部环境应温馨、舒适,让来访者有足够的安全感,特别是个别辅导等区域要保障私密性。第三,心理辅导室的设备分为基础设备和心理学硬件设备。常用的基础设备包括电脑、录音笔、电话机、摄像设备、隔音设备等;心理学硬件设备的配备要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避免使用对学生健康成长不利的设备。如,有的心理辅导室配备“宣泄人”工具,让学生采用殴打“宣泄人”的方法调节情绪,这不利于学生学会适应性的情绪调节方法,应避免使用。

《指南》作为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对引导、规范、管理全国中小学校的心理辅导室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不同地区学校差别很大,就是同一地区城乡之间学校差别也很大。为了确保《指南》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除了严格遵循《指南》中的共性问题与配置标准外,还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

第一,正确认识心理辅导室建设的重要性。心理辅导工作是连接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的枢纽。一方面,只有具备良好的个案心理辅导经验的教师,才可能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否则这项工作很容易流于表面。另一方面,心理辅导过程有助于识别并及时发现潜在的心理危机,提供专业支持或及时转介到专科医院,把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向前移,减少危机事件出现的概率。如果缺少这样的一个工作场所和接触学生的机会,一些需要得到特殊帮助的学生就有可能逐步走向严重的心理危机通道。然而,目前有的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心理辅导室建设的重要性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这也是未来一段时间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团体辅导的功能,通过让学生在真诚、安全和接纳的团体氛围中,感受来自同伴的关心和支持,在团体动力的影响下探索自我,发展适应的行为,重建理性的认知。

第二,宜采取多种多样的心理辅导室的服务形式。在学校教育实践中,由于心理辅导的专业性要求较高,有些学校根据自身实际,采取与校外的专业机构合作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专业的个体心理辅导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个别辅导是心理辅导室最常见的工作形式,其优势是能够在较深的层面上提供个性化服务。团体或小组辅导,也是比较常用的形式,比较适合解决一些人际关系、新生适应或者学生具有相似问题的情况,其优势在于同时面对多人,并且团体创造的实际人际接触体验,尤其适用于人际适应障碍类的主题。另外,推进自主自助、同伴互助、朋辈辅导对于心理辅导室建设也具有重要价值。如同伴互助、朋辈辅导对于解决学生的学习和适应问题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朋辈之间更容易理解和共鸣;朋辈辅导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也是学生现实人际关系的一部分,拥有这样一份相对融洽、亲密的人际关系,本身就具有心理上的积极意义。

第三,心理辅导室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心理辅导室的场所、需要配备的设备、对环境的要求等,短期内就可以达到较高的普及率。然而,如果要真正发挥作用,一方面需要能够提供专业的服务,另一方面还要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使学生愿意主动地使用心理辅导室的服务。更重要的,是要切实加强心理辅导室的软件建设。这反映出我国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如人员配备、功能定位、专业人员的个人发展空间考量,制度建设、软件建设、评估制度、回访制度以及伦理规范和使用规则等。这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系统工程,不能一哄而上、一蹴而就。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与任务,加强学校心理辅导制度建设是核心,编制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指标是基础,从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走向心理健康服务并建立服务体系是途径,提供适合中小学生发展需要的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服务是关键。

(本文转载自教育部门户网站)

(责任编辑 甘 璐)

猜你喜欢

指南辅导心理健康
登鹳雀楼
十二星座家长怎样辅导作业
“自然态”科技创新辅导之无心插柳
生涯规划团体辅导课程开展研究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指南数读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