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情境作业的布置

2016-01-06张潇

基础教育参考 2015年17期
关键词:布置创设记忆

张潇

课改理念下的作业不仅是检测课堂学习效果、巩固所学知识的手段,还是思考内化、拓展能力的过程,因而语文作业的布置,应当是在联系所学知识的同时,结合生活实际,针对学生某一项或某几项能力的培养,有目的、有指向、有效率,更加注重学生自学能力、思考能力、想象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一种作业设计。

总的来说,语文作业的现状,一是耗时多而效果差,二是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

高中阶段学生面临科目繁多的作业,即使每科作业布置得并不多,加起来作业量还是很大的,因而出现了学生作业应付、不认真、第二天上课期间抄作业、作业抄答案或抄同学的、动手不动脑等现象。对于语文来说,预习、复习、背诵等口头作业或直接被忽略,或缺乏针对性,仅做无意义的机械记忆,而练习册等作业则常常互抄答案,甚至于作文都多见抄袭、敷衍的现象,而只有那些喜欢学语文的学生才会高质量地完成作业。但如果为了不想让学生浪费时间去应付作业就不去布置,那结果是除了爱好语文的学生,其他学生基本课下不会再去碰语文的知识,更不会去主动复习梳理知识或是预习新知识。事实上,对语文作业重视程度不够的背后是语文作业布置的有效性、有趣性的不足,语文作业的布置缺乏启发性、策略性。

本文在以往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将作业类型归为巩固积累型、训练能力型、培养思维型、实践应用型、自主创作型五类。具体来说,又可以分为诵读记忆、试题训练、总结归纳、资料搜集、课题研究、拓展训练、实践体验、自主创作等不同的方式,作业形式上可以分为口头型、表演型和书面型。在具体的作业布置中,应该立足所学知识,指向特定目标,多种形式结合。而不论积累类、拓展类,还是探索类、创造类的作业,都可以通过创设语文知识情境,丰富沉浸式体验,让学生更实际更真切地领会和运用知识。

“情境作业”是指在学生做作业时,将作业置于一定的情境中去理解、运用、拓展,从而掌握知识,并培养相应能力的作业。这里的“情境”可以是实际生活情境,也可以是想象的情境。以下将对不同类型的作业情境化进行具体阐述。

一、巩固积累型作业的情境化

学习就是在旧知识的不断积累中重建和感悟的过程。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机械记忆、夯实基础非常必要,然而不应该仅仅是单纯的机械记忆,而应该进行意义记忆。一种更高效的记忆方法。学生在做此类作业时,可以联系之前学过的知识,也可以联系实际生活,而这就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这种情境应该围绕作业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所要掌握的知识,包括背景知识的补充,帮助学生建构相关知识体系。在记忆过程中学习策略的运用,可对知识进行深加工,练习内容创设情境,丰富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在回忆或者获得类似体验时,更容易提取相关的信息。

如对于诗词的记忆中,指导学生联系作者情况,做到知人论世,对于记忆是非常有利的。如在学生背诵柳永的《望海潮》时,让其了解词人当时满腹抱负,即将上京求取功名,途径繁华的钱塘,为了谒见两浙转运使孙河,于是写此词投赠他。有了这样的背景知识,那自然理解词人从方方面面去展现钱塘的繁华,也能轻松记忆“千骑拥高牙”、“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的词句了。

再如学习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可以联系课文《荷塘月色》,在脑海中想象这样的情景,理解了自然记忆更加深刻。这样的作业布置,不是模糊地告诉学生去复习修辞手法,或者简单地让学生背诵“通感”的概念,而是让学生运用通感的手法去描述别的景色,这样学生就需要理解通感的概念,同时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这就是情境化的作业。巩固积累型作业的情境化,使作业不再是简单的机械重复,而是需要学生的深加工,增加作业复杂度的同时也增加了作业的趣味性,使记忆、学习的效果更好。

二、训练能力型作业的情境化

语文作业不仅仅是学习知识的过程,更是提升能力的过程,而学生作业的情境化则更有利于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怎样在作业中有效地提高对学生能力的训练呢?这就要求作业一定要紧扣教学的重点,同时作业内容的情境应该适合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符合最近发展区的要求。

文言能力的提高不能拘泥于课本内的文言知识,要在具体的古文阅读,即情境中去练习。每一个练习的材料都是能力训练的好机会,如一道古文阅读题,就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训练情境,学生在这个情境中花费了时间就应该充分利用,把时间用在深入发掘更多能力上而不是多去熟悉创设的情境上。可以摒弃原来提供的试题,而针对想培养学生的某几方面能力,根据材料内容自己设置问题,例如可以让学生翻译这则材料、分析材料的人物形象、找出材料中词类活用的现象等。题的设置要立足于所学的知识,才能达到相应的训练效果。这样更好地利用了练习中的情境,使学生举一反三,真正学会拓展做题,而一些浪费时间又没有太多价值的习题则可以省去,这样可以提高做题效率和效果。所以说,做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

又如,在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我们重点总结了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但是学生记下来并不等于掌握了,因此在作业的布置上要注重知识的迁移运用,应当设置类似的情境,如《定风波》,同样为苏轼同时期类似的失意却豁达的形象,可以作为学生第一次作业的情境,使学生能将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比较容易地迁移到作业的问题中,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真正学会如何鉴赏这一类人物形象。而在下一步的作业布置中,设置的情境则应有所不同,如李清照的《点绛唇》,与苏轼豁达豪放形象迥异,使学生学会灵活掌握鉴赏方法,同时积累常见人物形象的类型。

三、培养思维型作业的情境化

作业设计应该多布置一些发散思维类的题,作为课堂内容的进一步深入。课堂中有很多地方是可以拓展深入探讨的,但是可能没有充分的时间让大家去思考,所以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利用课文情境的延续让学生去思考,这些问题要取点小,且利于发散,量小而精。如“对比课文中某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学完《兰亭集序》之后,谈谈你对王羲之所提的生死观有什么想法;找找你最喜欢的一句诗并赏析。这样的作业能结合学生的自我体会,每个人都会有所感触,利于发挥,又能锻炼学生立足材料,深入思考的能力,打开思路,发散思维,对于考试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在语文作业中,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还有很多方式,除了在特定的情境中设置开放性问题去拓展学生的思维之外,可以让他们在给定的情境中自己去设置问题。例如,在学习诗词单元,学生已做过很多诗词鉴赏题,这时可在作业中选一首诗词,给定情境,让其自己去设置所能想到的问题,并根据上课所讲的知识点,通过思考、查询资料或者课下讨论去解决自己想到的问题。这样,学生能够站在一个出题人的角度,去把握出题意图,体会出题方向并找到答题的思路,可以更好地抓住鉴赏的要点,在主动思考中学会迁移运用知识,可能对于语文来说,这样的作业要远比题海战术的效果要好得多。

四、实践应用型作业的情境化

实践应用型作业包括调研类和课题类,平时的作业教师很少会布置这样的形式,它需要综合能力,包括搜集资料的能力,综合归纳的能力,探索研究能力,推理判断能力等,除此之外,还需要一个特别重要的创设情境的能力。例如设计作业课题:“用现代思维评判刘邦项羽的性格特点。”这除了需要学生深入调研刘邦项羽性格特点之外,还需要创设现代生活的情境,在情境中探讨评判。又如设计布置课题“王熙凤人物形象”,学生需要创设《红楼梦》所述年代和人物关系的情境,分析这样的情境之下,王熙凤这个人物形象的独特性和悲剧性。而如果将王熙凤的形象代入当代社会的情境之下,以当代人的视角来看,王熙凤的人物形象又具有其积极的现代意义。要全面分析王熙凤的形象,就必须创设不同的情境,在不同情境下进行具体的分析。所以,实践应用型作业的设计应情境化,创设预想的情境,并在实际的情境中检验。

五、自主创作型作业的情境化

学习知识是为了运用,语文素养的培养体现在人文情怀和生活感悟上。因而多鼓励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将自己的想法及时记录,寻找灵感,创新生活。而创作都来源于生活情境,描述真实和虚构的生活情境,最终还是要在生活情境中得到读者的共鸣。如学生在学习了刻画人物的方法之后,要尝试体会课文中创造的情境,联系自己生活中的情境,在真正运用情境去刻画人物之后,就灵活掌握了如何写人。再比如在我们学习完《雨霖铃》之后,对词中虚写别后想象中的场景印象很深,由别后一程又一程路途的遥远到今宵酒醒后的凄冷孤独,再到经年之后千种风情、万般美景无人分享的痛苦,感情在作者的设想中一步步推向极致。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了课文营造的伤感的离别情境,在以后写作中,当遇到类似情境时,就学会了将情境迁移、融情于景。如实写眼前他乡之景,又虚写回忆中家乡同样的景色,在今昔对比中把思乡之情含蓄细腻地表现出来,感情更加浓厚深刻。

有了尝试,不同类型的作业设计在情境化后可以更好地达到作业的效果和目的。但是在作业布置中要注意三点。一是明确性。要让学生明确自己所做作业的目的,清楚自己应该怎样做才能完成计划,尤其是一些稍复杂的作业类型,在一开始教师要有详细地引导,循序渐进。二是科学性。作业要针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由浅入深,有系统、成系列。三是难度。作业的难度设计要适合学生的程度,并呈螺旋式上升。

参考文献(编者略)

(责任编辑 甘 璐)

猜你喜欢

布置创设记忆
创设未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特别号都有了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坦克的组成和总体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