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鸟的天堂》一文的读写训练方法
2016-01-06刘华英陈秀平
刘华英 陈秀平
《鸟的天堂》是落实“事物的静态和动态”这一读写训练的讲读课文,其巧妙的写作技巧为人称道,教师可以围绕这篇文章有效训练学生的读写能力。
一、提高读的能力
《鸟的天堂》主要描写了一株古老而又神奇的大榕树和生活在树上的百鸟活动情景。全文语言清新自然,是一篇适宜指导朗读的写景散文。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可以设计多种形式,让朗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受到美的熏陶、情的感染,从而体会作者巴金所描绘的情景交融的境界。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三读:
一是导读标题,巧设疑。在学生读标题后教师问:“文中‘鸟的天堂指什么?为什么说是鸟的天堂?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引起阅读的兴趣。
二是初读感悟,理思路。课文写了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不同景象:第一次只看到一株大榕树,突出了树的静态美;第二次看到树上众鸟纷飞的景象,呈现动态美。这次读,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初步理清作者描述的条理,画出描写大榕树美丽奇特和乌活动的语句。
三是精读重点,品语美。文中用形象贴切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神奇的图画,教师可以配上有江南丝竹的音乐范读重点语段,让学生在悦耳动听的音乐声中聆听声情并茂的朗读,同时观看大榕树的幻灯画面,品读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形象美。之后,教师可以抓住时机,出示几组描写大榕树、鸟活动的重点句子让学生进行品读。通过几组句子品读,学生对关键词、句进行揣摩、品味、想象,不仅能体会出大榕树美丽奇特的静态美和众鸟纷飞的动态美,同时也更强烈地体会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生动性和准确性,体会到语言文字所蕴含着的作者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最后让学生再熟读全文,强化整体感知,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为语言积累,为以读促写作好铺垫。
二、提升写的能力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写法,在写作中巩固学法,促成读写良性循环,学生才能慢慢会读、会写。《鸟的天堂》一课学完后,教师可以设计三种练写作业:(1)仿照文中大榕树的描写,描写一种植物,写出特点;(2)扩写文中写众鸟纷飞的语段,写出动态美;(3)认真观察一处景物,抓住特点,写出静态美和动态美。以上三种内容不同,难易不一的练笔设计,结合了读、悟、写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写,在写中不断提升练笔水平。(作者单位:江西省宁都师范附属小学)
在此环节,通过引导学生对诗词中字词、诗句的朗读,能较好地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节奏感。同时,通过鼓励学生自主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诗歌中所展现的画面,既搭建了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又激发他们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欲望,也有助于增强他们对诗歌整体内容的感知。
三、含英咀华,品味风格
《望庐山瀑布》,短短28个字,营造出一种壮丽飘逸的意境,诗人的仙气也由此飘然而出。为了让学生真正地在咀嚼文字过程中体会到“仙”味儿,笔者进行了如下设计:
师:诗人李白被称为诗仙,显然他的诗歌肯定具有“仙”的意境。那么,在这首诗中,同学们是怎样看出或品出这种“仙”味儿的呢?短短的四行,是怎么表现出这种意境的呢?同学们先默读一下诗歌,独自感悟一下。(生默读课文)
师:我们说这首诗歌有“仙”味儿,那么,哪位同学愿意和我们分享一下,这种“仙”味儿是怎么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
生1:我是从第一句“日照香炉生紫烟”中感受到“仙”味儿的,阳光普照,紫烟缥缈,这就像是“西游记”中神仙出行一样的感觉。
师:说得真好,古代道家经常说紫气东来、氤氲紫气……这一幅场景确实流露出几分仙气.但这句中仙气还不够浓郁,还需要继续酝酿,哪位同学还能继续补充?
生2:老师,我认为第二句也能让人感受到这种“仙”味儿,“遥看瀑布挂前川”,瀑布从山上飞流直下,那么澎湃,却被“挂”住了,让飞流的瀑布如窗帘一样被安安静静地挂起来,那是神仙才能办到的。
师:这是一种很奇妙的想法,值得赞赏。通过这两位同学的发言,有没有哪位同学能帮忙总结一下,前两句综合起来,是如何将这种“仙”的味道和气势展现出来的呢?
生3:我来说一下感受。我认为,这前面两句,主要渲染的是一种仙境的氛围,通过描绘日照香炉峰、紫烟飘然、山前的瀑布等景色,为我们营造出一种虚实结合的场景。
师:说得真好。这两句诗,通过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让香炉峰化身为香炉,化静为动,描绘出云雾缥缈的动态景象。同时,在第二句中,用一个“挂”字,让奔流直下的动态瀑布化身为静态的挂帘,动静转换之间,为我们描绘出一个云蒸霞蔚、青山飞瀑的人间仙境,让我们在品读之间,仿佛身临其境。
苏东坡曾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对此诗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着重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诗仙李白磅礴恣肆的作品风格。赏析瀑布美景,品味千古名句,放飞心灵想象,诗歌的味道自然喷薄而出,教学效果之佳,自然不言而喻。
责任编辑:万永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