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高效,凸现学生主体地位

2016-01-06王淑红周桂桂

江西教育C 2015年11期
关键词:木偶课文探究

王淑红 周桂桂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让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学和群学中得到锻炼,教师只是与学生分享彼此的知识、情感、体验。教给学生自学群学的方法才是教师应该探究的问题。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可以提高课堂的效率与质量。

一、自主学习求“实”

新课改的目的,在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人提出“自主学习是一种能力。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人必须具有独立性,善于进行批判性反思,敢于做出决策,并能独立采取行动”。自主学习不是漫无目的自由学习,而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进行理解、内化,为课堂展示“学以备用”。自主学习之前,教师要提出学习目标要求,让学生在学习中感觉到完成任务的快乐感。语文教学中预习课文,其实就是一个自主学习的好途径。学生可以借助《字典》《教材全解》《一课一案》等工具书进行自主学习。1.读文本,想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前一定要读通文本,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熟了文章,文章内容就清晰可见了。2.借工具,解词义。在读完课文之后,学生对一些字音(特别是多音字)读不准确,一些词意不理解,可以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3.标段序,合段意。读完课文,了解了课文内容,也扫清了字词障碍,下一步就是对文章的结构进行梳理,标出自然段序号,想一想哪些自然段围绕一个意思去写,可以合并成段并试着概括段意,为课堂展示提供依据。4.质疑问,标难点。学生在快完成预习时,会碰到疑难问题等待去课堂学习中解决,应该把自己还不理解的问题写在书上,也可以把文章中的难点圈画出来。5.做练习,自测评。预习的要求基本达标,下一步就是完成《一课一案》的自主练习,进行自我测评了。

二、合作探究求“效”

小组合作探究是高效课堂的一个亮点。小组合作探究教学作为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模式,它试图通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分工明确的互动性学习,来完成共同的任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预先准备好合作探究题,然后让学生自学几分钟,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探究性交流讨论。学生可以把之前在预习课文时候得到的知识点,在小组合作探究的时候展示出来,或者把预习时候遇到的问题提出,让圈出的难点在合作学习时得到解决。比如教学《小木偶的故事》一课,学生对故事情节比较感兴趣,我设计了合作探究题:“小木偶旅行时遇到了哪些挫折,他当时的感受是什么?”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每个组都能找到有关段落,老师到各个小组及时点拨,让他们归纳出小木偶遇到的挫折:“被小红狐骗走红背包,被熊警官误判扔出去,被小兔子误解嘲笑,被老奶奶指责说谎。”在体会小木偶的感受时,先找出书上有几个“伤心、委屈”的词,再让学生讨论补充小木偶遇到挫折时的感受:面对小红狐的欺骗而愤怒,面对警官对自己的粗暴,痛苦而又无可奈何,面对别人的不同情而感到孤独。学生感同身受,畅所欲言,这样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有所收获。这样的模式让学生更有自信,更好地全面健康发展。

三、课堂展示求“真”

高效课堂的展示环节是课堂的灵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小组建设完成后我提出了课堂展示的要求:声音洪亮,语言清晰,表达清楚,内容准确。因为是高效课堂的初期,部分学生对展示有害怕情绪:怕出错,怕讲不好,怕同学笑话……不敢出来展示。针对这些情况,我以展示小组加分的形式,鼓励学生为组争光。特别是为敢于展示的后进生加鼓励分,并对学生的展示进行评价,指出展示时不能用口头语,而要用书面语回答。回答时候不能太啰唆,应用简洁清晰的语言表达所要展示的内容。如一些规范的语言“请大家看到第几页”“请大家看到这些句子”“我从这几个词语体会到……”逐渐培养“我参与,我进步,我展示,我提高”的意识。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学生展示的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比如在学习《雅鲁藏布大峡谷》时,在归纳总结后,我出示一个拓展题让学生探究:“你游览欣赏过祖国哪个美丽的地方,请你用一句广告语展示。”有一个合作小组展示得非常好,其中一个平时不爱发言、性格内向的男孩,居然大声说道:“我欣赏过江西庐山瀑布,我的广告语是:‘庐山瀑布是李白作诗之处,走过路过请不要错过!”多么精妙的回答,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看着他自豪的笑容,体会到他展示的快乐。

新课改的课堂,应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合作探究为主线,培养能力为主旨”的教学原则,摒弃一些哗众取宠的花架子,真真实实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展示的能力,那么我们的课堂,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

责任编辑:刘林

猜你喜欢

木偶课文探究
木偶和木偶戏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背课文的小偷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走近木偶传承人
木偶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