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
2016-01-06刘鹰
刘鹰
【摘 要】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将机械制图课程总体设计集中在以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上;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的机械制图模块式课程开发方案、教学方式的选取,以深化机械制图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关键词】工作过程 机械制图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1C-0073-02
机械制图课程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大学新生不具备本课程所需的前期知识,如空间思维能力、金属加工生产工艺知识、工程设计意识等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无法理解机械结构、合理尺寸标注,不能理解零件图和装配图上的技术要求等。现行的机械制图教学沿着“投影理论——点线面的投影——基本体——组合体——机件的表达方法——常用件及标准件——零件图——装配图——测绘实践”顺序进行,课程教学体系相对完整,但与工程实践脱节,与后续专业课程的关联性也没能体现出来。多数学生常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将制图等同于画图,没有真正掌握相应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建立解决工程问题的思路或方法,这将影响其后续课程的学习。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以生产实际为背景,以产品设计、制造过程为线索,整合机械制图教学内容,将实践项目引入到机械制图的教学环节,既弥补了学生生产工艺知识、工程设计意识、实践能力的不足,又保证制图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关联性和针对性,使学生熟练掌握绘图、看图的知识和技能,为后续课程、设计奠定较好的读图和绘图的基础。
一、机械制图课程目标定位
高职机械制图课程改革首先要确定改革的方向,即给课程教学定位。为此对本校高职机电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统计,得出如下数据(如图1所示):
上述数据说明本校学生毕业后从事与机械相关专业的人员比例较大,与图纸相关联的工作较多,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图纸始终贯穿于工作过程之中;图纸是开展实际工作必不可少的文件;工作人员必须先理解图纸,才能按图施工。
上述调查和分析充分体现了工作过程、图样、工作人员三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在做机械制图课程改革时,必须从以往的“知识本位”转换为“能力本位”,应重点培养学生的“识图、空间想象及图样分析”的能力。
二、传统教学模式的主要问题
(一)仍然以教师为中心
教师注重学科内容的严谨性,讲课时更多的是关注学科知识的讲述,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促进关注度不够,对学习内容的实用性、专业对口性应用关注得就更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不浓,故学习效果不佳居多。
(二)教学手段单调
现如今多采用PPT课件讲课,教师实质性的手绘演示教学过程大量减少,使得部分学生在手工绘图时会产生诸如如何正确使用丁字尺、如何进行尺寸分度、如何使用尺规快速绘制正等轴测图样等方面的问题。学生在做相关的绘图训练时,不能得到正确的指导或提示,长期处于自我摸索当中,遭遇挫折太多,越来越不愿意学习手工绘图、徒手绘图,缺少工作学习的耐性和韧性的训练,故对后期的专业课程学习有较大的负面影响。
(三)教学改革流于形式
例如,采用项目式教学或行动导向教学,教师布置工作任务后,学生的分组学习、讨论阶段很空泛,真正认真投入学习讨论的学生很少,讨论的深度也很肤浅,根本达不到教师预期的目标。考核评价的方法及手段也相当的不理想,大都没能真正发挥应有的督促与促进的作用。
(四)课程以理论学习为主
与实际能力训练相关的测绘实训练习较少或流于形式,造成毕业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缺乏相应的解决思路,实际工作能力不强。
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实践
(一)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思路
1.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需求,首先是对课程内容进行取舍。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是: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因此在机械制图课程内容上弱化画法几何中的图解、求证部分内容,加强工程上最需要和常用的投影、剖视、断面、零件图和装配图等教学内容,重视培养学生识图、读图的能力,具备基本的绘图能力。
2.打破原有教学顺序,根据学习过程中学生认知的心理顺序,与专业所对应的典型职业工作顺序,重新构建课程内容的序化结构,针对行动顺序的每一个工作过程环节来传授相关课程内容,实现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整合,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转变实施方式,打破学科型课程主要进行知识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实践与理论脱节的施教方式,形成主要以任务实施、学生主动构建、实践与理论一体化的实施方式,以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二)课程改革实践
1.学习情境选择与设计。课程项目的设计,要求项目的设计或选择应源于真实的工程和事件,内容具体、有针对性,处理好项目典型性与机械制图知识内容普适性的关系,项目将实践与理论融入教学过程,教师设置、选择与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问题,学生主动参与,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开展教学活动。具体学习情境设计如表1所示:
2.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选取。教师应最大限度的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让学生自觉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笔者在以往的教学中多采用任务驱动法和角色扮演法为主的教学方法,在课程引导阶段以及知识点传授阶段,多采用微课教学的方式进行,在微课内容选取上还录制了大量教师亲身示范解决实际问题全过程的内容,这给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受到同学们的普遍好评。
3.教学过程中关注点的转变。传统教学中教师非常关注学生对已学过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各知识内容,结果却不理想。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是以具体工作任务来驱动学生自觉学习,教师就应该允许学生像一般工人工作的过程一样,遇到有不明白或不理解的地方可以问同学、查资料、请教老师。要允许学生没能记住已学过知识的情况出现,因为在我们的实际工作当中这种情况是普遍存在的,这时要教会学生如何解决这类问题,给予正确的方法指导。为此,笔者在教学中还积极引入思维导图教学模式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归纳总结经验、开扩思维、快速记忆。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相当于带领学生提前进入工作岗位,使学生们完成任务的同时学习掌握新知识、获得相应的工作经验以及团队合作经历,这对学生未来进入职场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随着这种教学模式的大量开展,也暴露出来一些问题,比如:有的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没有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只是随大流抄袭别人的劳动成果;有的学生在整个项目开展过程中只愿意选择一些任务轻巧的活来做,并没有全程参与问题的讨论与思考,学习效果也不理想。所以,在学习评价方面,广大的教师还应该积极面对,学生得分多少不是关键,如何真正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踏踏实实的学习才最重要。
【参考文献】
[1]涂小华,王翠芳,朱建新.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高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研究[J].江西化工,2011(3)
[2]李洁. 基于虚拟技术的机械制图教学改革构想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1(9)
[3]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基金项目】2014年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4JGA345)
【作者简介】刘 鹰(1972- ),女,广东佛山人,教育硕士,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工程师,研究方向:机械类学科的高等职业教育。
(责编 丁 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