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堂让孩子开心的课
2016-01-05张家海
张家海
最近,美国中文网报道了一名“身教”的教师典范。她的举动让不少媒体及家长叫好,称她是“伟大的老师”。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换取了学生们对彼此的尊重。
据报道,这位小学女教师名叫尼尔森,为了帮助因光头造型而遭取笑的男学生,不惜让该男童剃光她的头发,言传身教地给学生上了一堂重建自信的生动课程。
言为心声,行为心向。“为了学生,她愿意付出她能做的,没有什么事情比孩子开心更重要。”尼尔森老师发自内心的这句话掷地有声,深深触动了我的灵魂。
一年一度的复习备考进入了“模拟考试”阶段,那天一直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直到晚上下班也没有停。因为不能出外散步,于是想起上午刚考完的生物学科试卷还没改。
这次模拟考试目的是对前一段时间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诊断,题目直接来源于《会考说明》,几乎是原封不动的题目。经过了一个多月的读背“过关”,班上那几大“金刚”应该入围“及格圈”了吧?至少也应该给我考一个接近及格圈的分数才是啊?我一边想,一边寻找着装订有几大“金刚”的试卷。
按照平时考试的批改习惯,我从那些考查“真功夫”的主观试题开始批改。经验告诉我,如果填空题、简答题能做个八成之数,加上前面的选择题分数,其总体成绩就一定是个“红色成绩”。
有时候,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没想到,不希望见到的情况还是真真切切地摆在我面前,填空题、简答题加起来总共50分的题目,好几份试卷仅零零星星得了几分,甚至还有几大“金刚”几乎是“白板”一块。
改着改着,我的气不打一处来,好几个臭小子啊,就算前面50分的客观题一分不扣也难以及格啊?我得问问这段时间他们过的是什么“关”?难道真是“猴子掰包谷,掰一个掉一个”吗?还是提问时“掺水”蒙混过关的?翻着眼前这一份份试卷,看着这一个个“个位数”的分数,我真是又气又急,差点失去耐性,想起同事平日里说的那句话:“现在的一些毛孩子们,你不能给他们太多的笑脸,他们不知天高地厚,只认得‘鼓眼将军。”
想起这句话,我感觉浑身都在冒汗。还记得同事当时说这话时,我反驳了好几回。因为我一直坚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眼前的这些“个位数”的成绩,不是存心让我自食“爱的教育”果子吗?
“教育则是人与人精神的契合,文化得以传递的活动。而人与人的交往是你我双方的对话,这种我与你的关系是人类历史文化的核心。可以说,任何中断这种我与你的对话关系均使人类萎缩。”情急之下,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的一句话让我茅塞顿开,先前的那股火焰顿时消减下去。
是啊,课堂不就是师生平等、敞亮的对话吗?正因为有了敞亮的心境、敞亮的对话,教与学才得以相长。如果中断这种对话,采用灌输,追求功利,则会使学生的灵性萎缩。
想想我们眼下的应考,可谓“机关算尽”,成天“过关”,“过关”再“过关”!可谁认真想过,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一个在中考中没有“含金量”的会考科目,60分与59分,于他们而言又有多大区别呢?学校领导、科任教师们干嘛就一定要他们拼命考及格,考出“红色成绩”呢?到底是孩子们的开心快乐重要,还是被迫痛苦地死记硬背那些枯燥考点知识重要呢?扪心自问,考试中拼命让学生得高分真的就仅仅是“我是为了学生好”吗?
反思着,惭愧着。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虽然临近考试只有两周时间,我也要做最后的努力。于是,在这>中刺关头,我冒着被学校领导和其他教师质疑的风险,上了一堂“迟来的实验课”。我要让生物学课堂回到它本来的面目——好玩、开放、自由、丰富。
这次的实验课,我没有给他们太多的条条框框,只在黑板上写下了“精密仪器,小心损坏,大胆使用!”12个字“温馨提示”。我把平时“纸上谈兵”讲解半天难以道明的问题梳理成“问题串”出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自己“下水去游泳”,让他们亲自动手获得体会。
一个班级,44个人,6个小组。那一堂课,只听见敲打声、摩擦声、撞击声、提问声、反驳声、欢笑声,整个课堂汇成了欢乐的海洋。特别记得班上平时被视为木偶的那几大“金刚”,也经不住“诱惑”,一下子“活”起来了!抢着,看着,闹着,跑着,一堂课没有一个消停的。
45分钟“过关”,或许能背诵好几十个知识点,对于文字科目的临阵磨枪,或许有“吹糠见米”的效果,但是,它给孩子们带来的是痛苦是伤害。而一堂好玩、开放、自由、丰富的实验课,赢得的是孩子们的喜欢、参与、开心、快乐,在他们内心深处留下的是美好的记忆。这就是一个老师进行课堂改革的最大成效啊!
“没有什么事情比孩子们开心更重要!”尼尔森老师的那句话又在我耳旁响起。回到我们当下的教学,当我们的课堂不再有笑脸、笑声和笑话时,我真的想对自己和同仁们说一句:与其说让孩子们宁愿选择逃离学校,与其说让孩子们坐在教室里像个木偶,不如让他们充满灵动的天性尽情释放!
责任编辑 刘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