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复分解反应》的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

2016-01-05朱从学

广西教育·A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新教材初中化学

朱从学

【关键词】初中化学 新教材

《复分解反应》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A-

0056-02

一、设计思路

为了分散知识难点,人教版化学新教材与前版本相比,知识体系有了较大的调整,某些内容作了分割,对于中考占比例较大的酸碱盐单元,新教材將酸碱盐及化肥划定为两部分,以致于教师们都有这样的感觉:新教材酸、碱、盐部分知识零散,不似旧版教材般利于学生建构知识体系。旧版教材并非完美无缺,但反映出新版教材在酸、碱、盐部分的教学内容编排上可以商榷。

因此,按照教与学的需求,教师应对教材进行框架、逻辑结构、内容顺序做调整,合理、有效地编排知识体系,教材的结构才更合理、思路才更清晰、教学才更流畅。实践时笔者将教材第10、11单元按教学先后次序作如下内容调整:

(1)酸碱盐定义、溶液导电性、部分酸碱盐溶解性;(2)复分解反应;(3)指示剂、酸碱度;(4)酸的化学性质及通性;(5)碱的化学性质及通性;(6)常见酸、碱物理性质、特性及用途;(7)常见的盐及其性质;(8)化学肥料;(9)各类物质相互间关系;(10)计算专题;(11)物质的检验与鉴别;(12)物质的提纯与除杂;(13)酸碱盐探究实验及设计。本文在重组教材内容的背景下,谈谈复《分解反应》的设计。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反应发生的条件,并能判断什么的条件可以发生此类反应,会写该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能从微观角度审视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过程与方法:以实验为解决问题的过程线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概念的实验探究式思路,协作能力培养。

三、学案设计

(学案设计方案见上页表格)

【点评】

学案设计围绕复分解反应概念、反应发生的条件及运用层层递进,教学环节注重核心知识,内容编排注重学生思维发展,利用了学生的实验能动性,力求让学生掌握正确的知识;复分解反应既抽象又直观,在复分解反应的微观层面设计了flash动画将抽象问题用可视化来解决,前两个活动都是让学生在动手实验中获取知识,活动三则是复分解反应的升华。

四、教学实施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一种新的基本反应类型(板书揭示:复分解反应)。请完成第1个分组实验。

教师引领学生共同完成活动一;随后归纳总结初中化学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活动一需要作好预设的是:新物质是如何形成的?(学生会遇到困难)

过渡:是不是任意化合物在溶液中碰触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的发生需要哪些条件?

按问题层次,以学生为主体完成活动二。总结: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①在溶液中;②在生成物里出现水、沉淀、气体三者之一,反应即能发生,否则就不能发生。

学生自主完成活动三。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酸碱盐内容总第2课时。教材第10、11单元最核心内容就是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反应特征及反应的条件。即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反应的实质是离子间相互结合成水、难溶于水的物质、气体等难解离物质。如果学生将这些知识熟练掌握,以后学习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以及常见的盐的化学性质就有了思路和方法,学生就能从离子间的相互作用进行自主分析。这样,酸碱盐这一重要知识章节更易于学生系统地掌握。将教材重组,将教学重心前移,真正体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理念。

关于“教材整合”的研究,我校化学组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尝试。实践证明,无论是学生的课堂参与,还是之后的反馈和相关学情分析,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责编 林 剑)

猜你喜欢

新教材初中化学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专辑出版
立足2016版新教材培养史料实证意识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试论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教学瓶颈及解决策略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