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中学语文有效课堂之我见

2016-01-05

池州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有效课堂智慧课堂中学语文



构建中学语文有效课堂之我见

刘道平

(池州市第一中学,安徽池州247000)

[摘要]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构建中学语文有效课堂应该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关注与思考。有效课堂的构建首先体现在准备环节上,课程目标要明确,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注重科学性,要科学整合教材。其次体现在上课环节上,在目标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师生共同努力,形成和谐地教与学的过程。再次体现在反馈环节上,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反馈。

[关键词]中学语文;有效课堂;民主课堂;智慧课堂

如何构建有效语文课堂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应该关注与思考的问题。要构建语文有效课堂,首先就要明确什么是“语文有效课堂”。对于“语文有效课堂”这个概念,许书明在《语文有效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中指出:“语文有效课堂是指对文本、教材及相关资源进行了有效处理”[1]。李广、杨宏丽在《上好课应知应会》中指出:“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教学之后,学生能获得具体的进步与发展”[2]。有效课堂的构建包括准备、上课、反馈三个环节,下面就从这三个环节谈谈如何构建语文有效课堂。

1 课堂准备要注重科学性

语文教学是个综合性的交叉学科,其内容涉及到人文科学的各个方面,必须遵循科学的原则。首先语文课堂教学在准备阶段要明确课程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了三大课程目标领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课程目标领域来看,科学化与人文化的统一,理智与情感的统一,是语文这门学科应该致力的目标。这就意味着语文课堂教学在准备阶段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只是关注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还要关注学生情感、价值观等各个方面的教育。

其次,语文课堂教学在准备阶段要科学地利用包括学生在内的所有的课程资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3]。语文学习的外延很广,从某种程度来看,生活就是语文,所以说语文课程资源无所不包。中学语文教学在准备阶段还要充分考虑学生实际、地域差异、时间因素等。授课者要充分接触了解教授对象,根据授课对象的实际情况,开拓上课思路。在组织《先秦诸子散文选读·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的教学时,面对语文素养整体较好的班级,授课者让学生结合社会事件去理解课文,而在语文素养相对差一点的班级,授课者则应选择一些事例让学生去体会课文。

同时,语文课堂教学准备阶段还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认知实际,进行科学安排。这种科学安排涉及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模式的效率是非常低下的。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通过研究,发现并提出了“学习金字塔”理念[4]。如表1:

这种理念提示教师要上好一节课,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去充分的感受、思考、交流、实践、合作,而不是教师自己如何把这节课“讲”完,惟其如此方能达到有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应该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准备阶段要牢记的一条。

再次,在准备阶段,教师要科学整合教材。虽然教材有一定的编写体例,但是教师还是可以结合高中语文的学习要求与学生的实际进行一些重组。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时,就可以将《论语》和《孟子》中的“义利观”将其组合到一块,这是内容整合。在引导学生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的第四单元时,教师针对三篇演讲词,可以学习演讲词的共性,也可以突出三篇演讲词各自的特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师可以突出其思路;《我有一个梦想》教师可以突出其语言;《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师可以突出其情感,这是目标整合。当然还可以全程整合,这就需要对整个高中语文的教材进行认真的研究,然后结合课程标准,对教材进行重组。

表1 “学习金字塔”理念

2 上课要追求民主与智慧

上课当然不是教师将自己准备的教案有条不紊地读一遍,而是在目标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师生共同努力,和谐地教与学的过程。要达到这一点。首先要构建一个民主的课堂。现在中学语文课堂以“家长制”、“一言堂”居多。教师完全按照自己的预设,高高在上的一个人讲授,不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意见与看法,学生只是作为一个被动的“接收器”存在,无需参与课堂教学。语文课堂教学最终要看“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与发展”,这样的课堂教学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课堂教学效果收效甚微。要想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教师要平等友爱地对待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尊重学生,认真听取学生不同的心声,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言论自由,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气氛,构建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

其次,教师要构建一个智慧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创新,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课程目标的五个方面其中之一就是发现·创新,其中就指出“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5]。这就要求教师不要把学生当作一个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鼓励学生认真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并勇于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哪怕其认识是错误的,也要要给予必要的安慰,鼓励他们继续思考,使学生的求异思维得到训练和提高,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培养创新精神。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捕捉时机,创设情景,调动资源,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科学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现在很多语文课堂是预设的,有一句戏言说“现在的语文教师都是把学生当作鱼儿往自己编好的网里赶”。的确,很多教师在做上面“赶鱼”的工作,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科学的预设其实并不错,但是如果预设的太细恐怕就适得其反。教师要智慧地利用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因素,有效地生成课堂教学。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鲁迅的《祝福》时,就可以按照小说的特点,预设的教学过程即熟悉情节——分析环境——探究主旨,但是在授课者导入课文之后,注意到有学生质疑祥林嫂的死因。学生的疑惑可以成为教师教学的发端,教师这时应该马上调整教学过程,把那名学生的问题抛给全体学生,要求学生从课文中去找答案,然后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在讨论过程中许多棘手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上课阶段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环节,但是在所有的环节中教师都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自身的主导性。

3 课堂要关注“三维”反馈

课堂教学有效与否,关键是看学生是否获得了进步与发展。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6]。这段文字告诉授课者,有效课堂的反馈,包含教师和学生的反馈,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反馈。所以,教师在反馈环节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及时反馈,而不仅仅是课堂学习之后的利用练习与考试等反馈。一个平时几乎不怎么发言的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发言了,不论这个学生发言正确与否,这时教师就要及时肯定他的行为并予以赞扬。教师的鼓励会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第二、反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人与人总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明显的如男生与女生的差异、城乡差异、家庭条件差异等,不是很明显的如性格差异等,所以教师在反馈环节要充分考虑这些差异。如果不重视这些差异,可能会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以“我的妈妈”为题的作文时,教师要考虑失去妈妈的学生的感受,应该将作文题目改为“我的”要求学生在后面补上一种亲属的名称。这样处理教学内容不仅不会伤害个别学生的感情,而且还拓展了学生写作空间。另外,反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也是面向全体的体现。第三、反馈要科学严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注重科学性,这样才能发挥评价的作用。现在不少教师在课堂上经常会对学生作一个“很好”、“不错”等评价,这种评价过于笼统,缺乏个性。教师应该依据学生课堂具体表现,进行科学严谨的评价。

总之,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构建中学语文有效课堂理念,对中学语文教师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它需要广大教师积极探索,深入实践。

参考文献:

[1]许书明.语文有效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2]李广,杨宏丽.优化课堂教学资源,上好课应知应会[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李志厚.新课程教学方略[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秦训刚,蒋红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束仁龙]

作者简介:刘道平(1975-),安徽怀宁人,池州市第一中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高中语文教学与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2014- 09- 18

DOI:10.13420/j.cnki.jczu.2015.01.044

[文章编号]1674-1102(2015)01-0157-02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632

猜你喜欢

有效课堂智慧课堂中学语文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浅谈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探究数学奥秘,创生智慧课堂
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洗去浮华,回归本真
中学语文略读策略初探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