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本也抗战之《战时常识》

2016-01-05石鸥赵琳

中国教师 2015年21期
关键词:商务印书馆常识教科书

石鸥+赵琳

石鸥,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特聘教授、课程教学研究所所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全国教育实验研究会副理事长,全国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教育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获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虽然现代战争少不了新式武器—飞机、坦克—但事实一再表明,书本才是最难对付的武器。书本是最轻的武器,但也是最重要、最耐用的武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欧洲战场,面对德国军队的疯狂进攻,有学者深刻地指出:“战争迄今为止所采用的最厉害的单一武器并不是一架飞机、一颗炸弹或一部重型坦克。而是《我的奋斗》(希特勒著)。”[1]所以,希特勒的一个重要战争部署就是焚书。所以,罗斯福强调书本是“战争的利器”。所以,美国针对德国的焚书,将一亿四千万册书送往二战前线的将士手中……

《战时常识》就是这种最轻、最耐用的武器之一。《战时常识》分低中高级三册,编撰者主要有沈百英(低年级)、赵景源、徐应昶(中年级)、吕金禄、谭勤余(高年级),由商务印书馆于全面抗战爆发后的四个月内完成策划、编写、审核、出版和发行的全套流程进入学校(1937年11月),作为新学期常识教科书的补充教材,以适应抗战期间学校教育的特殊需要。同时出版配套的教师用参考书。《战时常识》在出版后,因为很好地适应了全面抗战突然兴起的教学需要,所以大受欢迎。第一册初版后14个月里,就已经出17版,第三册19个月后达19版。这从一个维度可以看到它对于普及抗战知识、宣传抗战理念、动员全民抗战发挥着多么巨大的作用。

沈百英(1897—1992),江苏吴县人,童年先入私塾,后入公学,1913年考入江苏省立第一师范,1918年师范毕业后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1920年任江苏省立一师附小教师,1922年起历任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教务主任、校长。1927年任商务印书馆编审,编写了多种国内小学教科书和国外华侨子弟用的小学教科书,以及儿童读物、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用书等。1929年起兼任上海大夏大学、光华大学、沪江大学教师,1956年起专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

谭勤余(1895—1968),贵州清镇市人。1910年毕业于清镇县立高等小学堂。1912年入贵州省立初级师范学校。1917年东渡日本留学,在日本加入中国学术团体“中华学艺社”。1919年入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校,1924年毕业并升入东京工业大学研究部。1925年学成回国,进入商务印书馆,主要负责编辑、翻译化学书籍以及教科书等,积极参与领导中华学艺社的活动。1941年,商务印书馆派谭勤余到重庆成立编审部,中华学艺社也授命他将总社迁往重庆。1945年从重庆回到贵阳,受命恢复中华学艺社贵州分社,先后任贵阳医学院、贵阳师范学院、贵州大学教授。“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1979年被平反恢复名誉。

该书分三册,适应三个学段学生使用。每册30课,共90课。作为《战时常识》教科书,书中所有课文全是战争所需要了解的内容,全部与抗战相关。内容相似,但不重复,是一层一层的深化。基本涉及如下两类:一是直接的与战争相关的知识内容,含武器、军队、战争等,如我国的兵器、打仗用的飞机、躲避飞机、晚上敌机飞来、警报声音、留心炮弹和炸弹、留心敌人放毒气、赶快躲避毒气、戴防毒面具、我国的空军、我国的陆军、欢迎我国的军队、欢送我国的军队、我国军队多(以上第一册),枪炮和炸弹、战车和装甲汽车、陆军、海军、空军、陆战、海战、空战、陆海空军联合作战、怎样防空、防空演习、几种毒气、怎样防毒、怎样救护、怎样消防等(以上第二册),三册中共有此类课文52篇,占总课文90篇的近60%;二是间接的与战争相关的内容,含战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战时学生应持的态度和行为,共38篇,如一起去抗战、到避难所去、童子军真热心、捐金银给政府、把零用钱捐出去、收集无用的东西、买了东西送到军队里去、出壁报、我爱中华民国、将来去当兵等(以上第一册),支付存款的限制、买卖粮食的限制、民众的组织和训练、我们的战时工作等(以上第二册)。到了高年级,开始按单元组织课文,如第三册第一单元“抗战意义的认识”,第二单元“现代战争的大概”,第三单元“防空”,第四单元“防毒”,第五单元“后方工作”,第六单元“最后胜利的把握”,第七单元“我们的工作”。按单元设计,抗战内容就更聚焦,如第三单元“防空”包括五课:各国空军的现状和标识、空袭与空袭警报、防空(一)、防空(二)、防空室。各课均针对性很强地指向抗战期间的防空知识的普及。可以说,在为抗战服务上,在宣传全力抗战上,《战时常识》是全身心投入的。

虽然这是“战时”课本,全身心投入抗战,但它同时也是战时之“常识”课本,所以尽管都与抗战有关,尽管是全身心投入抗战,却多集中在与抗战相关的常识内容上,它首先是知识,是科学常识,是社会常识,所以它当然要服务于战争,但知识本身显然有更久远更普适的价值。如第一册第19课《发生了火灾》:“如果敌机来丢炸弹,发生了火灾,应该注意几件事:一、赶快报告救火会;二、不要大哭大喊;三、不要冒险去搬东西;四、不要站在火场旁边呆看。”[2]这既是对战争火灾的防范与救援,也是平时火灾的防范与救援应注意的事项。典型的属于常识内容。不像个别抗战课本,一味强调爱国、强调牺牲,置人的生命而不顾。

又如第二册中《侵略我国的日本》一课是这样的:

弟弟:哥哥,日本在哪里?

哥哥:日本在我国的东面。

弟弟:日本有多少土地?

哥哥:日本的土地很小,原来只有本州、九州、四国和虾夷几个岛,后来陆续并吞了我国的琉球、台湾和朝鲜。

弟弟:日本有多少人民?

哥哥:只有六千多万。

弟弟:日本的土地比我国小,人民比我国少,怎么会侵略我国呢?

哥哥:这话讲起来很痛心!因为近几十年来,日本努力自强,处处学欧美的长处;我国却一味守旧,进步很慢,所以我国被他侵略了。

这样的课文,很好地结合了地理常识内容和爱国主义教育。而且又不是一味丑化地、神剧般负面地叙述,它清晰地告知国人:日本是因为努力自强,吸取欧美之长而成就其国力。它痛心地警示国人:只守旧不改革,只能挨打被侵略,不论一个国家历史有多长、人口如何多、面积如何大。

除了内容上压倒一切的抗战材料外,活动设计上也一点都不马虎。编撰者没有因为大敌当前的非常时刻,就采取贴标签、唯说教、满堂灌的形式,而是一刻都没有忽略这是为孩子们提供的读本,是要于不知不觉中影响孩子,在他们心灵中实施润物细无声的教养。所以,该教科书对教学有明确的三点建议:“随时提出问题,共同讨论”“多方搜集材料,以资证验”“设法联络发表,实地应用”[3]。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探究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其基本精神与当今课程改革的追求高度吻合。

抗日战争是在为国家而战,为民族而战,所以我们就离不开兵器,离不开陆海空军,离不开陆海空战。这从教科书命名“战时”上已经有充分的表现了;但我们同时也在为中华民族的梦想而战,为人类心智的自由平和发展而战,所以离不开知识,离不开科学,离不开益智书(最初textbook一词被翻译成益智书)。这从虽然以“战时”命名,但“战时”毕竟是用来修饰“教科书”的这一点得到了证明。

书本不输刀枪。书本没有能力去直接扑灭战火,但它能消灭愚昧,它能伸张正义。而消灭愚昧和伸张正义是确保胜利并永续和平的最重要的武器。

参考文献:

[1]曼宁.书本也参战[M].陈白秀译,台北:台湾时报文化出版公司,2015:91.

[2]沈百英. 战时常识·初级[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7:20.

[3]沈百英. 《编辑大意》, 战时常识·初级[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7.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任媛媛)

猜你喜欢

商务印书馆常识教科书
《备急千金要方》:中医急诊教科书
靠不住的常识
近视600度以上,这5条常识务必知道
藏起来的教科书
对一道教科书习题的再探索
商务印书馆120年
1949年以前商务印书馆股东财产权分析
被藏起来的教科书
回归常识
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