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师生寻找幸福之人

2016-01-05孙建辉

中国教师 2015年21期
关键词:惜福加数运算

孙建辉

俞正强,浙江省数学特级教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家书院兼职研究员,浙江省金华市金师附小校长。

“对数学这门学科,很多人并不喜欢,这种不喜欢经常是从小学数学就已开始。我们总认为是数学本身不讨人喜欢,觉得小朋友不会做数学题,慢慢地会发现,其实不是小朋友不喜欢数学,也不是数学不让小朋友喜欢,而是教师把数学教得让他们不喜欢了。”这朴实的话语中,透露着金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长俞正强的教学智慧。

他自1986年踏上教师岗位,近30年的教学生活让他对如何教书、如何做一名上好课的教师及如何做好学校管理有了深刻的思考与理解,习惯于低头寻找做教师的幸福。他曾提出,教学是吸引学生学习的过程,数学因理解而亲切,校长要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下面就让我们一睹他的风采。

一、数学:因理解而亲切

许多数学教师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这道题明明已经讲过很多遍,但学生再做这样的题目时,还是会做错,常常将其归咎于是学生的问题,上课没有认真听讲,很少从自身寻找原因。其实,这是教师自己没有把课上对,小朋友犯的很多错误是由教师没有教对引起的。对此,俞老师用他在北京小学丰台分校上的“用字母表示数”种子课说明了这个道理。他指出,其实小朋友不喜欢用方程求解问题,这不是因为他们懒惰,不想写“解”“设”,而是因为他们不知设“X”。许多教师会告诉小朋友说,求什么就设什么为“X”,这对解一步可完成的简单问题有效,但对一些复杂问题,他们就会变得很糊涂,所以不喜欢用方程解决问题。

对于小朋友为什么不喜欢用方程解问题,俞老师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指出这是教师的问题,应反思自身是如何教“用字母表示数”这节课的。很多教师会这样教:“小朋友,你们知道老师今年多少岁吗?”“20岁。”“我有那么年轻吗?”“60岁。”“我有那么老吗?”一番猜测之后,教师会告诉小朋友自己其实比他大35岁,那小朋友会说,“我今年11岁,那老师是46岁”。“那明年老师多少岁?”“47岁。”“后年呢……这样一个一个往上加是不是有点太烦,那怎么办?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用字母表示数。小朋友的年龄可以用a表示,老师的年龄就是(a+35)岁……”这里我们就会发现问题。小朋友并不知道未知数与已知数,也不知道是教师没有弄明白,只认为是自己不聪明,当问题逐渐累积,他们开始讨厌数学课。

其实,不是小朋友不喜欢数学,而是教师数学课上得不对,上得不好,导致小朋友无法正确理解,只能记记牢。数学,因为理解而亲切,不理解它,它也就无法亲切,会让人觉得很麻烦、别扭。思考的动因之一是举一反三,在比较中发现和归纳,之二是以此类推。在这里,俞老师为我们讲述了他曾经上过的一堂课。

那15÷3该怎么写成竖式?只要小朋友会思考,一定会举一反三,写成图(1)的形式。但教材与教师所教内容却是这样的,如图(2)所示。这就容易让小朋友误解,发现自己想的居然是错误的,导致他们不再想,慢慢地失去思考兴趣。而且,如果小朋友真的想了,教师却这样教,通过比较,他们会发现差别,开始询问,这时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教。但现在,大多数教师是这样回答的:就是这样规定的。慢慢地,小朋友的思考力会逐渐消失,很难再发问。这在我们的教学中比比皆是。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但缺乏对教学和学生的深度研究与深刻体验。俞老师说他在教了20年的书时也没有发现,25年时开始有萌动感觉,30年左右就有所感觉了。当深度地和学生混在一起,体会他们的苦与教师的苦,理清这种苦时,就会发现数学很有意思。它是可理解的,是亲切的,教师的教学生活也会因此而改善。2002年,俞老师被评上特级教师,他说当时只是在做,看似教好了,其实很多事情没有想明白。又教了13年书,这几年,慢慢地想明白一些问题。中国缺乏一支真正地研究数学的队伍,这支队伍最好从实践中来,最了解儿童,积极地思考儿童的思考过程。

现在,他正计划编一本课外教材,专门吸收学困生学习如何应对问题解决(应用题)。很多人不喜欢数学,是因为在定义理解上存在偏差。例如,加法的定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减法的定义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可见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在俞老师眼里,加法与减法都是一种计算方法,是客观存在的。数学是对世界的反映,这个世界的最基本运算有两种,一是合的运算,一是分的运算。合的运算用数学来描述是加,分的运算用数学来描述是减,那世界是先有合还是先有分?其实,分、合同时存在,可以互相转换。所以减法一定不是加法的逆运算,是和加法并列的,可以独立于加法存在,彼此相互依存。我们审题,主要是审境和审节。境,在于怎么运算;节,是什么运算加什么运算,明白情境与情节,就会弄清楚问题解决。什么是种子?它真正地来自土壤,而土壤不是凭空设计出来的,不能凭空定义。

二、管理:幸福论

学校管理的关键在于激发教师积极性,改善他们的教学生活。学校好不好,要看教师愿不愿意做。俞老师将教师分为四类,即能不干就不干、能少干就少干、能多干就多干、能干好就干好,指出他的学校管理幸福论来自他的幸福观,而这种幸福观的形成来自他的奶奶。幸福不是刹那的事,有一个过程,从福荫始,经历福分、惜福、造福、福报、福气、享福、积福,终于福荫。人的出生是福荫的结果,我们要感恩祖宗。因为出生,每个人会带来一定的分,分大就福厚,分小就福薄。因为有分,我们要惜福,我们长大时就要造福,为他人造福。造福越多,福报就会越大,形成福气,开始享福。但福不可享尽,要积福,福荫后代。这有三个关键词:惜福、造福和积福。我们前半辈子要惜福,成人后要造福,步入老年之后要积福,这是人生的三个阶段,而幸福就是走完这个过程。在我们这个年纪,就要多多造福。现在,许多教师抱怨上课很累,很辛苦,俞老师说他会拿这个幸福论“骗”他们,说多多上课,上好课,就是在多造福,就会更幸福。当他们终于明白校长是在“骗”自己多干活时,已明白了幸福的真谛,甘之如饴,喜欢“被骗”了。

猜你喜欢

惜福加数运算
分解加数
重视运算与推理,解决数列求和题
知福与知祸
有趣的运算
难得惜福
不计算也能比大小
懂得惜福 才会幸福
加减法的错中求解
拨云去“误”学乘除运算
喜羊羊的比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