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推进海防部队转型建设

2016-01-05蒋松华

国防 2016年8期
关键词:处突海防战备

蒋松华 钟 理

积极推进海防部队转型建设

蒋松华钟理

内容提要:海防部队地处国防前沿,是重要的防卫作战和应急处突力量。新形势下,我国海防安全环境十分复杂、充满变数。必须准确把握海防部队现状和能力需求,紧紧围绕实现强军目标,科学调整拓展职能任务,重点抓住构建常备海防、优化力量结构、提升信息化水平等关键环节,积极推进海防部队转型建设。

海防建设军队建设海防部队

作者:蒋松华,广东省珠海警备区副司令员,大校;钟理,广东省珠海警备区司令部侦察科参谋,上尉

党的十八大提出,“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海防部队是保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维护海洋权益、防御外敌入侵,保持社会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新形势下,我国海防安全环境十分复杂、充满变数。必须准确把握海防部队现状和能力需求,加强海防部队转型建设研究探索,着力提高海防部队建设质量效益。

一、充分认清海防部队建设发展的制约因素

海防部队驻守海岸或岛礁一线前沿,地理位置特殊,其所占陆军兵力比重较小,编制装备、部署驻防、作战任务都有鲜明的特色。新形势下,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对担负多重职能的海防部队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海防部队现代化水平、发展理念和战斗能力,与履行“能打仗、打胜仗”的使命任务还有不小差距,难以适应信息化条件下作战需求。

海防部队建设发展观念与军事斗争准备的要求不相适应。随着形势任务不断变化,海防部队职能作用发挥和军事斗争准备基点由以往封锁航道、防敌入侵、坚守一线岛屿等传统要塞式防御,向宣誓主权、维护海洋权益,管控驻防岛屿及海防沿线地区安全稳定,协助地方处置突发性事件等非战争军事行动延伸。近年来,各级对此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由于缺乏成体系的海防建设发展理念和具体改革方案指导,缺乏对海防部队作战任务变化的深刻理解,制约了海防部队理论研究、体制编制、建设投入、训练转变等各方面的转型发展。在作战指导上,抗海上大规模登陆作战的模式仍占据主导地位;在日常战备训练上,部队应急反应的手段方式、处置预案和战斗能力与现实任务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在战术研究演练上,濒海地区防卫作战研究演练背景过于老套生硬,演练的实效性成果不明显,部队一线斗争的紧迫感和随时参战的练兵氛围不够浓厚。

外部政策法规与海防部队转型建设的形势不相适应。从目前情况看,海防部队在性质界定上,既不是应急机动作战部队,也不是战略预备队,甚至连“一般部队”也比不上。海防部队长期作为“其他部队”,各项标准经费普遍比集团军部队低,专项建设投入少,严重制约了海防部队的建设和发展。另外,国家尚未出台《海防法》,军地海防建设、口岸管控和海上执法活动缺乏统一的法律依据,部队处置涉地、涉外突发事件时缺乏制度保障。海防事务涉及陆海空三军和地方海关、海警、海事、交通、渔政、口岸、公安边防等多个部门,目前组织体制还不够健全,缺乏权威的协调机制,工作运行存在多头主管、条块分割、重叠设置等不利因素,严重阻碍部队实施有效海防管理。

现有编制、装备与海防部队遂行现代防卫作战任务不相适应。反空中袭击、反海上袭扰、反特种渗透以及应急作战、动员支前、处突维稳、抢险救灾等已成为濒海地区防卫作战最主要的行动样式。尽管近年来各级对海防部队建设高度重视,海岛基础设施建设、训练场地完善、新旧装备调换等方面有了长足发展,但部队编制结构仍然不够合理、武器装备相对落后,支援保障能力与现实需求仍有不小差距。从海防部队现有作战力量编成及装备配备看,还属于陆战型、近战型和海岸防御型,海防部队防空力量缺乏、侦察预警作用欠佳、近海前出机动能力有限、处突维稳专业能力较弱,既无法形成独立的中低空火力配系,也没有能力组建近海岛礁机动巡逻处突防护体系,实施有效的“应急应战”存在一定困难。

一线平推式的海防建设与部队信息化建设要求不相适应。海防部队长期没有进行成建制成系统的装备信息化更新,现有通信、侦察、预警等武器装备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装备大致相当,其战术技术性能较差,指挥控制和通信联络比较困难;主战火炮装备功能单一且信息化程度低、通用性兼容性差;海防营(连)缺乏配套完善的指挥信息平台,没有装备机动指挥所和指挥车,运动中难以进行有效实时指挥等。

二、积极探究海防部队转型建设的职能任务

加快推进海防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必须围绕实现强军目标,用发展的眼光、前瞻的思维调整拓展海防部队职能任务,确保发展有方向、落实有标准。新形势下,海防部队应由海岸防御型向机动防卫型转变,由岸岛防御为主向岸海一体防卫前伸,由地面防御为主向海空立体防卫拓展,重点在构建新型防卫体系上求突破。具体讲应实现五个转变:一是由平时近岸滩头巡逻向海上管控管制转变,防敌海上侦察袭扰,制止非法潜入渗透;二是由岛岸近海防卫向海上战略前沿岛屿(礁)防卫转变,最大限度前伸触角,建设海上信息岛、火力岛、堡垒岛;三是由要塞式、要点式重点防御向陆上区域机动巡防和海上机动支援作战转变,提高部队机动巡防和机动支援作战能力;四是由以对海侦察警戒为主向对海对空多种侦察手段获取情报信息转变,建立一体化的情报侦察预警及指挥控制信息协作机制,多渠道获取侦察情报信息;五是由平时组织军警民联防向战时大规模作战背景下管海、锁空、守岛、防敌渗透袭击破坏和防内乱暴乱转变,能随时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和危机。

三、紧紧抓住海防部队转型建设的关键环节

加强加快海防部队转型建设,必须坚持以任务需求为牵引,紧贴海防部队实际,主动作为、创新实践,深入研究探索有效的建设方法路子,不断提高建设的质量效益。

要以构建常备海防为根本。着眼战备制度常态坚持、战备机制常态运行、战备能力常态保持,加快提升海防部队侦察监视、应急指挥、快速反应、海防管控、防卫作战和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确保部队始终保持良好战备状态、能够随时应对突发情况。坚持以战备教育为根本,引导官兵克服和平麻痹思想,牢固树立战备观念;严格战备值班执勤,落实部队战备演练,锻炼提高部队快速反应和遂行任务能力,确保能及时掌握、有效处置各类突发情况;配套完善战备方案体系,周密筹划部队行动,加强基础设施和战场建设,认真安排各项保障;加强战备工作和作战能力检验评估,实时掌握部队战备工作情况,检验部队作战能力,促进战备制度落实。

要以优化海防部队力量结构为突破。重点是合理调整部队规模,部署上提倡基地化,可进一步收缩兵力部署,变分散驻防为相对集中控防,以“技防”逐步替代“人防”。同时,完善部队内部结构,切实把海防部队建成一支少而精、运转高效、具有较强执勤战备和警戒作战能力的部队。其一线执勤力量,着力提高情报侦察报知、预警通信、管边控海和重要目标防卫等能力;二线处突力量,重点建好机动巡逻力量和各类战备值班分队,着力提高应急处突能力;保障支援力量,重点加强运输、补给、工程防护等保障分队建设,提高战备执勤和防卫作战综合保障能力。

要以提升部队信息化水平为抓手。一要提高信息传输能力。加强光缆网络建设,在驻防岛屿与陆地之间新建海底光缆,在驻防营区与阵地之间引接陆地光缆,对现有网络主要节点进行扩容,达到作战数据传输宽带化。二要完善指挥控制信息系统。进一步加强一体化指挥平台建设,完成独立驻防营(连)指挥情况室建设,配齐营(连)指挥系统和阵地指挥终端,将一体化指挥平台延伸至指挥坑道和阵地。三要完善执勤管控手段。改进现有海防巡逻管控手段,安装滩头视频监控系统,配备边(海)防巡逻车、单兵背负式无线视频传输系统,以及战术卫星通信终端,提高海防巡逻管控能力。

要以加强战场和保障体系建设为支撑。在建设理念上,坚持平战结合、军地兼容,围绕战时任务上项目、搞建设,抓住国家加速经济发展的机遇,把海防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建设规划之中,形成军地结合、同步发展的良好局面。在建设格局上,坚持以城市和重要目标为中心,加强对海作战和对空防御阵地建设,以岛、岸、城为依托,加大海空侦察、预警网络建设,提高军事斗争准备的效能。在建设重点上,加强指挥防护工程的信息化改造,加强隐蔽防护、指控系统改建,完善各类设施,提高指挥机关的隐蔽防护和指挥控制能力;配套完善各类作战阵地工程,主要是结合装备调整更新,将现有火炮发射阵地改建为弹炮一体的武器发射阵地,并进行现代化改造。

(责任编辑:徐永汉)

E255 文献识别码:A

ISSN1002-4484(2016)08-0027-03

猜你喜欢

处突海防战备
战备拉动考核
海防导弹武器系统“明星”盛装出席航展
美国国防战备体制特点浅析
南炮台女民兵:无悔青春献海防
浅谈“处突”应急机制研究
海军官兵守卫在海防一线
危机管理能力在武警部队执勤处突任务中的作用研究
海岛寻踪 南澳海防遗址调查记
完善武警后勤应急保障体制的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