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文本细读教学探讨
2016-01-04贾丽琴
贾丽琴
摘 要:当下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学,教师文本细读意识淡薄,文本细读教学严重缺席。立足于仔细阅读、充分阅读的文本细读对中职语文教学具有特殊的意义。但语文老师可以通过学习文本细读相关理论,结合大量的细读教学实践,不断提升文本细读教学能力,引领学生认真研读和发现作品的蕴含与魅力。
关键词:文本细读;文本细读教学;中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3020801
文本细读最早由英美新批评派提出,意指对文本所蕴涵的丰富内涵进行充分的发掘。近年来,钱理群、孙绍振、王崧舟等国内学者对文本细读理论及文本细读教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充分肯定了文本细读的重要性。特级教师沈大安曾说:“正确深入地细读文本,潜心揣摩教材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前提。”孙绍振教授认为“中学课堂要的是货真价实的、系统的分析,而不是玄妙的、空洞的赞美。”然而,当下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学,教师文本细读意识淡薄,文本细读教学严重缺席,原因无非有三:第一,师生从观念上不重视,认为语文相对专业课重要程度下降;第二,教师习惯于采取介绍背景、认识作者、划分段落、提炼中心等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第三对文本细读以及文本细读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不甚了解。在文本细读教学缺席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始终游走在文本的边缘,无法实现对文本意义准确、透辟的解读,不能从内心深处去感悟隐含在文本深层的涵义。
1 文本细读对中职语文教学的特殊意义
(1)改善课堂教学实效。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学习主动性不强,教师教得费劲。学生学得乏味,学生对蕴涵在作品中的深刻的社会思想内容和历史文化价值不能深入理解,教学效果不佳。原因固然很多,但文本细读的缺席是其中之一。文本细读教学立足于充分阅读、仔细阅读,能促进师生认真研读和发现作品的蕴含与魅力,挖掘其深意,对作品做出客观的、合理的阐释,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改善课堂效果。
(2)传递人文精神。由于缺乏深入的文本细读,蕴涵在作品中的人文精神往往被忽略。而文本细读通过对作品语言、结构和细节进行细腻、深入、真切地感知分析,深入阐释作品的文学性、审美性、思想性,能够更好地传递先哲思想,熏陶职业院校学生的人文气质,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
(3)提升学生鉴赏能力。文本细读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工制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将对文本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对作品的细读,与作品交流,与作者共鸣,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内涵,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态度和价值观。其文学感受能力、审美能力和分析能力也不断提高。
2 面对文本细读,中职语文教师应具有的素养
(1)精神素养:坚守教育理想,保持创新热情。无论语文是主课还是副课,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教好语文不仅是天经地义的职责,更应该是终生坚守的梦想。语文教师应始终保持创新精神,保持灵感和激情,带领学生徜徉在文学经典的世界,与先哲对话,与智慧共舞,师生共同探讨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深刻思想,共同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人生哲学,让语文教学成为一次又一次美的旅程。
(2)技术素养:学习相关理论,提升细读教学本领。如前所述,文本细读涉及理论甚多,如果教师不能系统地学习这些理论,文本细读教学就只能是奢谈。语文教师首先应研读一些国内外学者的文本细读理论及文本细读教学理论,夯实理论功底,拓展视野。其次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文本细读方法,并灵活运用。根据王先霈先生的细读教学理论与实践,不同的文学体裁有不同的细读方法。教师应该根据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不同体裁的文本特点,结合教学目标和课文的重难点,综合应用多种细读方法,如细读文题、细读关键词句、细读背景材料、细读空白、矛盾、症候、缝隙、复义、含混、隐喻等特别之处,引导学生准确地把握文章主旨,习得相应的知识和能力,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最重要的,纸上得来终觉浅,语文教师应勇于实践,积极开展细读教学。在系统的文本细读理论指导下备文本、备学情。初期可以借鉴一些名师的细读范例,之后在逐步积累经验中形成自己的文本细读教学风格。
(3)底蕴素养:广泛阅读,夯实细读基础。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篇云: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广泛的阅读是语文老师的基本内功和潜力,只有借助广泛的阅读,才能丰富知识,优化知识结构,具备宏观视野。可以说广泛的阅读是细读的基础,只有广泛的阅读,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才能避免在文本细读中出现“只顾局部而忽视整体;注重零碎细节而不能抓住关键;不尊重学生或不尊重文本;过度解读;曲解”等问题。
参考文献
[1]沈大安,王崧舟,藤春友.文本解读三人谈[J].教育文摘,2009,(10).
[2]王先霈.文学文本细读讲演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刘云龙(1976-),男,河北唐山人,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