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中“牛鞭效应”及其缓解途径分析
2016-01-04胡艳霞
胡艳霞
摘 要: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对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削弱企业的竞争力。在对“牛鞭效应”对供应链的影响以及“牛鞭效应”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进行信息共享、合理进行库存管理、缩短订货提前期、建立伙伴关系等缓解“牛鞭效应”的对策。
关键词:供应链;牛鞭效应;对策;信息共享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3003603
上世纪九十年代,宝洁公司管理人员在分析婴儿一次性纸尿裤的订单分布规律时,发现在一定的地区,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消费与需求变化较小,零售商销售量的变化也不大,但生产商从销售商那里获得的订单却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同时生产商向原材料供应商的订单的变化更大。这种信息的偏差如果和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一起发生作用,将会给企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为牛鞭效应(Bullwhip Effect)。
牛鞭效应就是指供应链中的需求信息在从下游往上游传递的过程中发生的一种扭曲放大的现象。当消费者对某种产品的需求发生微小变化时,这种变化会沿着供应链下游企业向上游企业逐步放大,在到达最前端的供应商时,该供应商取得的消费需求信息会偏离实际的需求信息,需求信息发生偏差,这种信息变异的放大作用在图形显示上很像一根甩起的赶牛鞭,因此被形象地称为牛鞭效应。也就是说,牛鞭效应是供应链上的一种需求变异放大现象,是信息流从供应链下游向上游传递时,信息的共享无法有效实现,使传递中的信息变异而逐步扩大,最终导致需求信息出现越来越大的偏差。
1 牛鞭效应对供应链的影响
牛鞭效应对供应链管理是不利的,由于较差的需求预测,企业保持比实际需求大很多的库存,各级销售商所下的订单和制造商产量的数值可能会比消费者的现实需求量高很多,从而导致库存发生积压,资金被大量占用,导致企业经营风险加大、库存成本上升、利润下降,使整个供应链运作的效率较低,从而削弱企业的竞争力。
(1)牛鞭效应会导致供应链中产品积压,增加库存成本。一般来说,在需求严重放大时,往往会导致库存的积压,被扭曲的需求信息使供应链中的每个成员都相应增加了库存,导致库存成本也会增加。
(2)牛鞭效应会误导企业的生产预测,增加生产成本。在牛鞭效应的影响下,需求的变异性会增加,与一般情况下的需求相比,企业及其供应商更加难以安排其生产计划,经常会出现订单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的情况。“牛鞭效应”降低了供应链企业间产品的供给水平,导致发生一些货源不足的现象,进而会减少供应链企业的销售额。而生产预测如果被误导,就会造成生产计划不确定性的增加,如果企业不能处理好积压的订单或者库存不足,都有可能导致企业信誉受损,甚至客户丢失。当这种变动性增大时,企业一般会通过库存量增加或生产能力扩充的方法来应付,但不管哪种做法都会导致单位产品生产成本的增加。
(3)牛鞭效应可能影响供应链上节点企业间的合作关系。牛鞭效应会影响供应链企业的运营,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很多企业不从自身分析原因,而是认为是其他企业的责任,这样,不同节点企业之间就会产生不信任感,使企业间的协调工作变得更难开展。
综上所述,牛鞭效应可能会导致企业增加库存和生产等成本,会对供应链的运营产生消极影响,会降低企业运营效率,进而导致企业效益降低。
2 牛鞭效应产生的原因分析
产生牛鞭效应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种:
(1)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随着订单沿供应链下游到上游,企业在预测需求时不是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而是按照其收到的订单。于是,每个供应链节点企业都只是根据其接收到的订单信息进行预测,将订单作为实际需求。另外,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信息不能实现共享,导致牛鞭效应加大。一般来说,如果供应链上处于同一层次的企业越多,供应链越长,那么供应链中上游企业离最终顾客的距离就会越远,供应商对消费者需求的预测就会偏差越大。由于不能保持有效的沟通,上游企业就会无法掌握下游的真正需求,而下游企业也不能了解上游企业的供货能力,进而造成企业不能很好地响应消费者的需求。
(2)修正需求预测。由于环境的变化,当供应链上的供应方把其直接需求方的需求信息看成是最终消费者的真实需求时,往往会把真实需求放大,从而放大订货需求。为了应付放大的市场需求,企业往往要保有较高的库存量,而且库存量会随着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多而加大。但这种高库存应对的只是被虚增了的市场需求。在供应链中,很多处于供应方的企业在预测需求时,总是在其需求方订单信息的基础上安排市场调度,协调生产能力,控制库存和生产资源。由于企业不能有效地预测未来的需求,因而在确定订货数量时经常是通过增加修正量的方法来进行,这会导致虚增需求的情况出现。比如,当某企业预测到某产品的市场需求是1万个时,可能向其供应商下1.1万个的零件订单,同样,这一个供应商可能向其更上一级的供应商订购1.2万个的原材料。依此类推,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库存将逐级放大。
(3)价格波动。在现代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商品价格除了受到其内在价值影响,还会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所以产品的价格会经常发生波动。当产品的价格在一定范围内随机变化时,对于零售商来说,其最合适的订货决策是在产品价格低的时候扩大订货量,价格高的时候减少订货量。此外,在供应链中的一些供应方有时还会采用一些方法进行促销,比如价格和数量折扣等。对于供应链中的需求方来说,如果通过折扣获得的收益大于企业库存的成本,那当产品在促销时,他们可能会通过各种方法获得大量打折的商品,然后将打折的商品在别的时间或地方再进行销售,这样就会引起需求的波动。而对于顾客来说,在价格不确定的情况下,他们可能会将既定的购买策略修正,推迟或提前部分需求,但这部分需求并不是顾客实际需求的真实反映。这样,价格波动就造成了“牛鞭效应”现象的发生。
(4)批量订货。企业向供应方发出订单一般是在一个周期后或需求达到一定程度时,这导致需求会经常发生变动。在供应链中,每个企业都会向其上游订货,由于订单处理成本及运输的固定成本很高,一般情况下,下游企业在向上游企业订货时,总要考虑其综合成本,而不会来一个订单就订一次货。在订货时,销售商为了降低综合成本和避免缺货风险,一般会按照最佳经济批量来进行加量订货。另一方面,供应商降低成本和减少工作量,有时也会要求销售商按照一定的周期或数量订货,在这种情况下,销售商为了自身的成本和缺货风险考虑,一般会将订货的数量增加,这样的订货策略会产生“牛鞭效应”。
(5)短缺博弈。当产品供不应求时,比较理性的决策方式是在企业客户之间调配其供给,常见的做法是对现有供应量按照总接收订货量的一定比例来进行分配。在这种情况下,部分销售商会为了维持自身的配给数量,在订货时有意提高订货量,当产品需求下降时,订货量又突然降低或者取消。由于供应商不能有效获取准确、真实的需求信息,导致企业可能为这些不确切的需求信息进行超量存货、增加企业生产能力或赶工,这都会让企业的成本增加,这种由于产品供不应求造成的销售商需求信息的变异也会导致“牛鞭效应”。
(6)订货提前期。提前期是用于企业处理订单、购买原材料和生产商品以及在流通过程中运输商品的时间。一般来说,如果订货提前期越长,那么需求的不确定性就会越大,由此引起的订货量也会越大,对企业的订购点和安全库存的影响就越大,还会降低需求信息的时效性。企业由于不能把握交货的准确时间,往往将提前期延长,进而产生“牛鞭效应”。
3 缓解牛鞭效应的对策
根据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牛鞭效应”会导致企业不能合理安排生产、库存量增加、运营风险变大,对整个供应链的运作产生负面影响。因而建立企业之间的诚信机制,集中需求信息,共享供应链的不确定性需求的信息,可以把由于信息不对称或不完全带来的风险减少,有效地缓解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提高供应链的效率。
(1)加强信息共享程度,提高预测的精确度。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给供应链节点企业间的信息共享在技术上提供了保证和支持。我们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供应链节点企业的信息共享管理系统,以此提高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信息交换的效率,降低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降低企业间信息的不对称和不确定性,把企业之间的信息进行共享。如POS(Point of Sales)系统为供应商提供了实时的市场需求信息;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的运用也为企业之间的合作提供了便利,通过运用这些技术,可以使企业之间的合作逐步完善。
通过信息共享,企业预测的准确性可以得到提高。企业在对其产品进行需求预测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历史资料、销售方式、产品价格和产品销售额等,而其中一些资料是掌握在销售商手中的,生产商必须与其保持好的沟通,才能及时得到相关数据,并采用合适的预测方法,进而提高预测的精度,缩小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在需求预测方面的差异。
(2)合理确定供应链结构的长度和宽度。如果供应链中横向和纵向的主体越多,那么信息被传递的次数就会越多,产生的偏差也可能越大,因此应尽量减少横向和纵向的数量。传统商务模式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大部分生产商和最终用户之间,都存在着一些营销机构,这些营销机构承担着生产商的部分销售工作,组成了一条包括多个环节在内的供应链。由于链条中的各个主体都有各自的利益,都希望获得最大的利益,在各个主体的相互影响下,供应链越来越长,“牛鞭效应”带来的影响也就越明显。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和供应商对企业的重要性是有区别的,企业可以按照其重要性,分成不同的类型,精简供应链的结构。依据不同的要求,精简后的供应链可以建立相应的供应链,从结构方面缓解牛鞭效应。
(3)缩短订货提前期。订货提前期是指企业从发出订单到收货之间所需的时间。订货提前期又包括信息提前期和用于决策、生产、运输的时间以及生产流通过程中存在的等待时间。缩短提前期的有效方法是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运作能力。另外,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企业能及时获得产品各方面的情况,同时把送货方式调整为多频率和小批量的联合送货,这样就可以实现及时订货,进一步降低预测的误差,有效提高订货量的精确度,因此缓解“牛鞭效应”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缩短订货期。
(4)合理进行库存管理。在供应链中,使供应方可以获得其下游需求方的真实需求信息,是避免人为处理有关资料的一个有效方法,这样,供应链上的供需方在制定供需计划时就都是根据相同的原始资料。供应方掌握需求方的实际需求与库存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进行需求预测及对需求方供货,应用这种方式,上游便能控制上游至下游的重复供货。如在销售旺季来临之前,生产商可提前与消费者签订订单,以便生产商根据企业的生产运作能力和订单情况,把生产时间合理地安排。
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可通过联合库存的方式来把库存进行分担,当供应链上某个企业出现缺货的情况时,该企业可通过从其他企业进行转运调拨的方式来满足其供货。联合库存管理可以把企业库存责任进行分担,降低整体库存,是使供应商与销售商责权平衡的一种库存管理模式。在这种库存管理模式下,合作企业间建立起了合理的库存成本、运输成本与竞争性库存损失的分担机制,形成了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成本、风险与利益的平衡机制,使各合作企业能够共同分享利益,共同承担成本和风险,从而有效地抑制“牛鞭效应”的产生和加剧。
(5)加强契约管理。供应链中各企业都是独立的个体,相互之间的利益指向并非完全一致,有时甚至是互相矛盾的。如果不能确保自己的权益,没有企业会愿意先和别人分享自己的数据,因此,要实现信息共享,前提就是要建立完善的契约制度。为了缓解牛鞭效应,就要对企业的行为进行约束。
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能够通过签订一些合同来缓解牛鞭效应,最大化供应链的利益。在合同约束下,供应链上游企业可以调整供货机制从而影响下游企业决策。在市场需求具有不确定性的条件下,供需双方可以用签订合同的方式来实现订货量的规模效应,如签订回购合同和弹性数量合同。签订合同可以有效约束双方,在签订合同时,要考虑合同的时效性和柔性。
(6)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在供应链中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可以帮助协调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关系,降低管理者缓解牛鞭效应的难度。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有助于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实现共享信息和业务集成。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间都了解对方的具体信息,可以有效避免短期博弈行为,进而可以缓解牛鞭效应的产生。另外,供应链节点企业间互相信任,分享准确数据,能平衡供需,还可以使交易成本降低。
(7)规避短缺情况下的博弈行为。首先,当出现商品短缺情况时,为了减少博弈行为,供应商不能仅仅根据销售商现阶段的订货数量来进行配货,还应该参考各销售商以前的销售情况,作为确定配货量的依据,这样可以避免销售商希望通过增加订货量而获得较多配货的心理预期。其次,通过信息技术,增加产品信息的透明度,把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的一些信息进行共享,如关于生产、库存等方面的信息,以此减少供应链企业间的博弈行为。同时,供应链中传递到上游企业的需求信息的准确度也能够得到提高,生厂商也可以根据需求信息让生产合理有序地进行。
参考文献
[1]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第4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2).
[2]吴登丰.供应链管理(第2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9).
[3]胡继灵.供应链的合作与冲突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11).
[4]许民利,周依.基于行为运作的供应链牛鞭效应研究综述[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
[5]田立平,孙群.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3,(31).
[6]李文立,王乐超.历史订单信息对牛鞭效应的影响分析[J].运筹与管理,2012,(01).
[7]刘超.信息共享对供应链牛鞭效应减弱效果分析[J].物流科技,2012,(04).
[8]代宏砚,周伟华,陈志康.多级供应链中库存不准确性对牛鞭效应的影响[J].管理工程学报,2013,(02).
[9]陈长彬.基于促销行为的供应链牛鞭效应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