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可拓创新的智慧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6-01-04黄柯

现代商贸工业 2015年26期
关键词:智慧物流人才培养

黄柯

摘 要:基于可拓创新的理论和方法,探讨智慧物流人才的培养模式。通过五位一体协同联动机制,采用“一个中心、两大平台、五个抓手、多维协同联动”的培养模式,调整培养方案和优化课程设置,通过丰富教学手段、优化培养方法、创新教学模式、设计作业任务实现创新培养的路径选择和策略实施。构建动态监督反馈体系密切跟踪培养效果。

关键词:智慧物流;人才培养;可拓学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3013502

1 引言

物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智慧物流产业的发展壮大,对物流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更急迫的要求。培养具有创新能力、注重实践和应用、能灵活变通的智慧物流人才,既符合高校物流类学科专业建设的需要,也是紧随智慧城市建设和智慧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因此本院物流管理专业定位于培养面向港口供应链的智慧物流管理人才,对智慧物流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践性验证,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 可拓创新的理论与方法

可拓学是用形式化的模型研究事物拓展的可能性与开拓创新的规律与方法,在于提供一种理论与方法,提供一种新的思想和模型。可拓学基本理论包括基元理论、可拓集合理论和可拓逻辑(杨春燕,2007)。在此基础上,以可拓集合及其关联函数定量化表达量变和质变的过程以及临界状态,以拓展分析、共轭分析、转换桥方法、可拓变换矩阵等形式表达策略生成的过程。

2.1 智慧物流人才培养知识体系

构建知识库的前提是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基础工作是进行知识重用。从人才培养的过程出发,将人才培养体系分为三个层次,即知识层、素质层和能力层。

把对象M、特征c及关于c的量值v构成的有序三元组E=(M,c,v)作为描述对象的物元模型,其中M,c,v称为物元E的三要素,该模型是一维物元。对象和特征值是一对多的关系,以对象M、n个特征c1,c2,…,cn和对应的量值v1,v2,…,vn构成的n维矩阵,即E=(M,c,v)=Mc1v1c2v2…cn…vn作为描述对象M的物元,该模型为n维物元。在智慧物流人才培养体系中,包括三种物元,即知识物元、素质物元、能力物元。

2.2 智慧物流人才培养知识重用过程

(1)需求表达。智慧物流人才需求呈现多样性、个性化和动态性的特点。对智慧物流人才需求表现在性能、功能和环境需求等方面。通过质量功能配置(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 QFD)把人才需求转化为人才培养的技术要求,从而建立智慧物流人才需求物元。

(2)实例匹配。搜索知识库,寻找与人才需求物元相匹配的实例。首先从知识实例开始搜索,若存在匹配的实例,则重用该实例,进入(3);若不匹配,则将知识需求通过QFD转换为素质需求,建立素质需求物元模型,然后再搜索知识库,寻找与之匹配的实例,若匹配,则重用,进入(3);否则将素质需求通过QFD转换为能力需求,建立能力需求物元模型,然后再搜索知识库,寻找与之匹配的实例,若匹配,则重用,则进入(3),否则返回(1),修改知识需求物元模型。

(3)可拓物元变换。经检索得到的智慧物流人才培养方案,是在高校内部有限的设计实例中所能得到的最接近用人单位需求的方案,但不一定完全符合用人单位需求,这就需要在最相似实例的基础上进行可拓变换。基于需要改进的环节,如加大实验课程比重和增加实践教学环节,通过置换、分解、增删、扩缩等多种变换手段以及菱形发散拓展逻辑方法,对最相似实例进行修改,建立新的特征和特征量值,从而实现需求物元的要求。

3 智慧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3.1 五位一体协同联动培育机制

协同联动的培育机制中的五位是指五种不可或缺的要素,即高校、社会、研究机构、企业、政府,一体是指将五种要素聚合成一个系统有机整体,形成全过程、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培育体系。具体来说对智慧物流人才采用“一个中心、两大平台、五个抓手、多维协同联动”的培养模式。

一个中心,以学生的专业知识拓展、综合素质提升和物流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两大平台,包含开放实验平台和创新创业平台。五个抓手,分别是学科竞赛、协会组织、职业认证、实习实训、项目驱动;多维协同联动,指依托两大平台以一个或多个抓手为工具达到五种要素内部和之间的协同联动,例如高校与社会之间的职业认证培训、高校与研究机构之间的项目咨询、高校与企业之间的顶岗锻炼、高校与政府之间的课题合作等。

3.2 调整培养方案和优化课程设置

3.2.1 培养方案调整顺应智慧物流的发展趋势

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紧跟科技新革命,调整思路顺应趋势,形成了兼具“物流管理+智慧技术”特色的复合培养方案。设置了电子商务物流、物联网技术及应用、数据挖掘与智能决策、供应链金融、物流仿真技术等智慧物流课程;购置了自动化立体仓库、RFID、AGV、数据挖掘软件、物流仿真软件等智慧物流实验的硬件与软件;建立了阿里巴巴校园服务站等智慧物流实习基地。

3.2.2 课程设置优化利于创新的教学模式实施

以学生的专业知识拓展、综合素质提升和物流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实践应用能力为主线,课程设置和学分分布整体优化,“整合公共课、拓宽专业课、强化实践课”,物流管理与信息管理的结合,使课程体系持续得到优化。

3.3 创新培养的路径选择和策略实施

以智慧物流人才的主体化和个性化为目标,以培育创新氛围、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思维、培训创新技能为主线,通过丰富教学手段、优化培养方法、创新教学模式、设计作业任务实现创新培养的路径选择和策略实施。

以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课程为例,该课程按照可拓学的理论与方法创新思维,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培养革新,荣获宁波市数字图书馆首批高校网络课程,宁波市智慧产业人才基地第三批至第七批核心引导课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和良好的社会声誉。

3.3.1 丰富教学手段

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如特色案例教学法、沙盘模拟教学法、软件仿真教学法、游戏实验教学法、网络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相结合,通过专单项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模拟对抗实验,及知名物流企业实习实训等,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实践教学方案。

3.3.2 优化培养方法

优化培养方法主要体现在“双向动态导师制”的设立和运用上。首先根据培养方案的调整和课程设置的优化需要,新增了智慧物流领域专业教师和企业导师。在第一学期末学生和老师实行双向选择机制,选定后学生参与导师课题调研、资料收集等工作。自第二学期开始,每学期初组织考核,并动态调整导师,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校企展开全方位深度合作,设置企业导师一职,实施双向培训机制。一方面企业的相关专家可作为企业导师来校开展讲座交流、实验课程、学科竞赛的指导工作,另一方面学生可前往相关单位实习实训或顶岗锻炼,进一步提升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3.3.3 创新教学模式

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课程采用案例研讨、企业导师讲座、前言交流培训、项目实践驱动、实地调研、实验模拟、企业实践、实习实训、互联网实践等多种形式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

3.3.4 设计作业任务

学生的作业必须能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能如实反映学生对实际操作能力的掌握程度,因此作业任务进行了重新梳理和设计。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课程的学生作业任务可归纳为“两项驱动、两类优化、三方设计、四种实训方式”,即通过讲座交流、实验实训、实地调研、互联网实践四种实训方式,以案例研讨和项目实践作为驱动,完成调研企业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优化,调研企业的物流营销方案、物流配送方案、物流信息化平台架构设计。

3.4 动态监督反馈体系密切跟踪培养效果

按照可拓创新的思维,构建动态监督反馈体系对培养效果进行密切跟踪:

(1)学校教务处统一管理、检查、督导教学、试卷、评分等各环节。成立了教学督导小组,加大教学督导力度,严把教学计划审核关。

(2)学院教务办对各主要教学环节均制定了质量标准,涉及课程建设、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学生实习实训、暑期社会实践、考试、毕业论文指导等多方面,对教师的备课、授课、作业、考试等基本教学环节提出明确的要求,设立分院、研究所两级听课制度,指导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3)学生对教学进行评价打分,学生社团定期对教学情况进行访谈、座谈,协调改进措施,每学期均会将评教结果反馈给教师本人。

(4)服务企业对毕业生质量进行检验,能力不足之处及时反馈。委托咨询公司对毕业生质量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反馈给所有老师,作为教学改进的依据。

(5)对拥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往届毕业生采取问卷调查、座谈交流、电话访问等方式进行全过程培育跟踪,对课程的实用性、实操性及与智慧物流结合的紧密程度等方面进行较为细致的效果测评和动态调整。

4 结论

在可拓创新的理论和方法指导下,智慧物流人才培养中各要素必须协同联动,以有机聚合的形式反映系统的整体效果。然而智慧物流人才的培养模式实施是一个动态变化、需要不断完善和调整优化的过程,最终培养效果的检验标准为学生专业知识是否得到有效拓展、综合素质是否进一步提升、物流职业能力是否进一步加强,学生知识、素质、能力是否得到有效整合和融会贯通。

参考文献

[1]罗美娟.宁波港口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才智,2009,(12):255256.

[2]任春玉.黑龙江省物流产业发展与相应人才培养研究[J].商业研究,2007,(2):163165.

[3]雷蕾,陈代江.重庆市制造企业物流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市场,2007,(36):124125.

[4]李於洪.本科物流类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探析——基于舟山群岛新区设立的视角[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2,24(5):385389.

[5]吴彩霞.构建以“职业发展导向”为核心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J].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3):2738.

[6]刘生华,吴梅,缪兴锋.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创新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8,(23):139140.

[7]孙秋高.基于“港航强省”背景下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港口物流人才培养[J].中国港口,2008,(4):5153.

[8]王秋莲.基于可拓理论的产品绿色设计知识重用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13):167171.

[9]周志丹,李兴森.企业自主创新的可拓创新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0,(5):769775.

[10]杨春燕,蔡文.可拓信息-知识-智能形式化体系研究[J].智能系统学报,2007,2(3):811.

猜你喜欢

智慧物流人才培养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面向小城镇连锁零售业的智慧物流配送模式研究
我国智慧物流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
面向小城镇连锁零售业的智慧物流配送模式研究
基于车联网技术的智慧物流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