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粮油学报》进入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以来的分析与思考

2016-01-03孟永成

中国粮油学报 2016年9期
关键词:科技期刊科学技术学报

孟永成

《中国粮油学报》进入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以来的分析与思考

孟永成

(中国粮油学会,北京 100037)

本文分析了《中国粮油学报》(以下简称学报)自2009年进入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以来主要期刊指标的变化和期刊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从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学报主要期刊指标来看,学报的学术水平是逐年稳步提高的,综合评分在食品科技类期刊中的排名也是逐步提升的。但是,学报的综合评分偏低,刊稿周期较长,今后应该充分利用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加快稿件的传播速度,吸引更多优秀稿源向学报投稿,进一步提高学报的学术影响力。

中国粮油学报 精品科技期刊 期刊指标

对科技期刊办刊水平和学术质量的评价一直受到广大科技期刊编辑和科研人员的关注,期刊评价指标涵盖期刊被引用计量指标、来源计量指标、学科分类内计量指标等方面,这些期刊指标既有单项指标也有综合指标,都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期刊的质量和水平。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知网等机构每年都定期发布我国科技期刊的引证报告,为我国的科技期刊评价指标提供权威数据。广大科技期刊编辑也根据这些权威数据针对各自行业内的科技期刊学术水平的综合评价开展研究和分析,如何学锋等[1]根据期刊评价指标建立了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动态评估模型,并应用到不同学科内期刊群的分析和研究中[2-4],能客观、全面地反映各学科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苏扬[5]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有效简化了中文体育类学术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客观透视中文体育类学术期刊的质量及其学术影响力。

本文通过分析学报进入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以来主要期刊指标的变化,研究期刊发展中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以期为进一步提高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提供参考。

1 学报各期刊指标分析

1.1 期刊被引用计量指标

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和他引率等都是基于引文数据为基础的指标,虽然这些指标也受到不同统计源刊和不同文献来源的影响,但仍具有客观性和可评价性,因而是目前评价期刊学术影响力的主要指标。

由表1可知[6-12],2009年—2015年学报的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逐年增加,2015年发布的学报的影响因子为0.766,比2009年的增加了62.6%,2015年学报的总被引频次达到2097,比2009年增加了117.1%。学报的这2项被引用指标充分地反映了学报被使用和重视的程度日益增加,学报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影响力日益提高。

表1 《中国粮油学报》期刊计量指标

即年指标是指期刊当年发表的论文在当年被引用的情况,是反映论文被引用速度的重要指标,其值越大说明论文被利用的速度越快。学报的即年指标虽然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是绝对值偏低,说明学报在热点把握和稿件刊登速度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他引率是指期刊全部被引次数中,被其他期刊引用次数所占的比例,是反映论文被引性质的重要指标。学报的他引率虽然有波动,但是被其他刊物引用的比例仍然较大,尤其是最近3年他引率的指标都在0.8以上,这也说明学报的学术传播能力仍然较强。

1.2 期刊来源计量指标

期刊来源指标是指与期刊自身特性相关的一些指标,包括来源文献量、基金论文比、海外论文比、平均引文数等指标。俞立平等[13]分析了基金论文比、平均引文数、平均作者数、地区分布数、引用半衰期5个期刊来源指标与期刊影响力之间的关系。发现期刊来源指标较好并不代表期刊影响力就很大,各期刊来源指标与影响力之间存在着较低的相关关系,但是在不同数据段,它们的相关程度又不一样。

学报正文刊登的内容除了有极个别的征订启示外,均为报道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成果的学术技术类文献,所以学报的刊稿量与来源文献量基本一致。由表1可知,学报的刊稿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15年略有增加主要是由于学报扩版。这反映了学报刊登的每篇稿件的字符数越来也多,所占版面越来也多,造成相同页数下刊稿量逐年递减。基金论文比是衡量期刊论文学术质量,反映论文产出性质的重要指标,从表1可知,学报的基金论文比基本稳定在0.7左右,反映了学报的论文学术质量一直比较稳定。

1.3 综合评价指标

科技期刊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单一评价指标往往很难全面、科学地评价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为避免单一评价指标的局限性,需要引入综合评价指标,以便更加客观、全面地评价期刊的学术水平。如中国科学信息技术研究所提出的科技期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数学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值,计算出综合评价总分。由表2可知学报的综合评价总分虽然有波动,但总体趋势是上升的,尤其是学报在食品科技类期刊中的排名由2009年的第11

名上升到2015年的第3名,反映了学报的综合学术影响力是逐步上升的。

但是综合评价总分在计算中引入了权重因子,因而可能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何学锋等[1]在考虑到评估年限、来源文献量、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等多项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无需人为引入权重因子的动态评估模型来评价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该动态评估模型的数学表达式[1]为:

何学锋等[1]认为动态评估模型能客观、全面地反映同一科研领域内多种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但是,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此模型也可对单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进行纵向比较,研究该期刊学术影响力的增长率。由表2可以看出,近5年来,学报的学术影响力平均值(I-)是逐年增加的,学报的学术质量是稳步上升的,而综合评价总分却显示学报的学术质量是有波动的。学术影响力的增长率(R)显示2012年—2014年学报的增长率变化很小,表明学报在这3年的增长比较缓慢,而2015年学报学术影响力的增长率比前3年翻了近2倍,说明学报在2015年的增长幅度较大。

表2 《中国粮油学报》综合评价指标

2 学报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2.1 综合评价总分和学科排名

表2显示,虽然学报的学科排名较高,但是综合评价总分较低,与第1名有较大的差距,要缩短这个差距,就必需认真分析学报各期刊指标,提高各指标的数值。

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他引率和即年指标都是反映期刊被引用情况的重要指标,客观上要求期刊发表的论文质量越高越好,因为只有高质量的论文被同行引用的几率才会更大,所以坚持严把论文的质量关是学报发展的基石和生命线。对于提高学报的总被引频次还需要一定的刊稿量作为支撑,因为刊稿量越大,论文被引用的几率就越大,总被引频次就会越高。但是要提高期刊的影响因子就需要处在分母位置的刊稿量越小越好,这就需要控制好学报的刊稿量,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提高他引率除了要尽量发表高质量的论文,以便吸引其他期刊论文的引用,还要处理好与自引率的关系,不能为了提高影响因子而过分的强调对自身论文的引用,否则自引率太高必然导致他引率降低。即年指标的大小反映了期刊论文被引用速度的快慢,所以要提高期刊的即年指标就要以最快的速度把期刊要发表的论文刊登出来,让科研人员能尽快地查到这些论文,这样才能增加期刊论文被引用的几率。对于学报来说要提高即年指标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1)将出版日期由每月的25日提前到每月的1日,这样读者就可以提前25天看到学报的内容;2)充分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将学报论文全部进行优先数字出版,这样就可以使读者提前看到学报全年要出版的论文,必将增加论文被当年引用的几率,必然会对即年指标的提升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要提高来源文献量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扩版,增加科研论文的刊出,但是要综合考虑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等指标以及期刊的投稿量和论文录用比等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不能盲目地为了追求一时的利益而丢掉长远的打算。对于基金论文比的调控则可以根据实际投稿量和论文录用比进行调控。

2.2 刊稿周期

刊稿周期是指论文从投稿到正式发表的时间跨度。对于论文来说,刊稿周期越短越好,尤其是对于有创新内容的论文,其意义就更加重大,因为这涉及首发权的问题。但是刊稿周期的长短也要受到期刊出版自身特性的约束,比如稿件的审稿、返修、排版、校对等都需要一定的周期来完成。图1显示,自2009年—2013年,学报的平均刊稿周期一直在递减,由12.2个月降低到9.9个月,这主要是因为从2009年开始学报的刊期由双月刊改为月刊,期刊版面的扩大使得刊稿周期逐渐缩短。但是刊稿周期从2014年开始直线飙升,2015年达到16.8个月,这主要是因为学报成为EI收录源刊后投稿量大幅增加,虽然稿件的录用比下降,但是录用稿件的绝对值依然很大,使得刊稿周期在随后的2年中大幅飙升。

学报刊稿周期越长,造成的弊端也越大。刊稿周期太长时,论文的新颖性和时效性已大打折扣,可能刊登出来后,已经不是研究热点了,同时也会大大降低该稿件的被引频次,甚至有可能造成没被引用的情况。对于作者来说,刊稿周期太长不仅影响作者研究成果的首发权问题,还可能会影响其职称评定,学位评审或业绩考核等问题。长此以往,必然会降低作者向学报投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导致投稿量的减少。对学报自身来说,刊稿周期太长会对学报的期刊指标产生不利影响。

要解决刊稿周期长的问题可以考虑论文的优先数字出版,优先数字出版的稿件可以作为正式发表的论文被引用。这样既可以提前排版,发现问题及时和作者联系,又可以缩短刊稿周期。此外,还可以精简论文内容,删除赘述,优化图表,这样亦可以节省版面,刊登更多的稿件,进而缩短刊稿周期。

图1 《中国粮油学报》平均刊稿周期

3 结束语

通过分析学报自2009年进入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以来的期刊被引指标、期刊来源指标、综合指标和面临的主要问题。结果表明,学报的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等指标逐年稳步升高,即年指标、他引率和基金论文比等指标略有波动,总体趋好,反映了学报的学术影响力逐年提升。但是学报的综合评分偏低,刊稿周期较长,今后应该充分利用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开展期刊的优先数字出版,加快稿件的传播速度,吸引更多优秀稿源投到学报,进一步提升学报的学术质量。

[1]何学锋,彭超群.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动态评估模型[J].编辑学报,2002,14(4):238-240

He Xuefeng,Peng Chaoqun.Dynamic evaluation model of academic influence of sci-tech periodicals[J].Acta Editologica,2002,14(4):238-240

[2]姚伟华.我国食品科技类高影响力期刊近年学术影响力动态分析[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25-129

Yao Weihua.Dynamic analysis of the academic impact of the influential food sci-tech journals in recent years[J].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2015(3):125-129

[3]赵文祥,郭凤丹,王丽丽,等.山东农业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分析与动态评估[J].山东农业科学,2015(8):127-131

Zhao Wenxiang,Guo Fengdan,Wang Lili,et al.Analysis and dynamic evaluation on academic influence of agricultural journals in shandong province[J].Shan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5(8):127-131

[4]方红玲.2006—2010年我国眼科学期刊学术影响力动态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3):498-502

[5]苏扬.我国中文体育类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综合评价分析——基于主成分分析法[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5(5):71-76

SU Yang.The integrated evaluation about the academic influence of Chinese sports-science journals——based 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J].Journal of Nanjing Sport Institute,2015(5):71-76

[6]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9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of China.Chinese S&T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compendex)in 2009[M].Beijing:Science and Technology Documentation Press,2009

[7]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0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of China.Chinese S&T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compendex)in 2010[M].Beijing:Science and Technology Documentation Press,2010

[8]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1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of China.Chinese S&T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compendex)in 2011[M].Beijing:Science and Technology Documentation Press,2011

[9]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2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of China.Chinese S&T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compendex)in 2012[M].Beijing:Science and Technology Documentation Press,2012

[10]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3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of China.Chinese S&T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compendex)in 2013[M].Beijing:Science and Technology Documentation Press,2013

[11]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4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4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of China.Chinese S&T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compendex)in 2014[M].Beijing:Science and Technology Documentation Press,2014

[12]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5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5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of China.Chinese S&T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compendex)in 2015[M ].Beijing:Science and Technology Documentation Press,2015

[13]俞立平,潘云涛,武夷山.学术期刊来源指标与影响力关系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10(6):173-179

Yu Liping,Pan Yuntao,Wu Yishan.Study on source indexes and influence of the academic journal evaluation[J].Science Research Management,2010(6):173-179.

The Analysis of the Main Periodical Indexes and Problems of Journal of Chinese Grains and Oils Association

Meng Yongcheng
(Chinese Cereals and Oils Association,Beijing 100037)

The main periodical index changes and problems of Journal of Chinese Grains and Oils Association(JCCOA)were analyzed since JCCOA became top quality journal from 2009.From the main journal metrics of JCCOA released by The Institut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of China(ISTIC),we could see that the academic level of JCCOA had been steadily improved year by year,and the comprehensive score ranking in food technology journal had also been improved gradually.However,the journal comprehensive score was low,and articles publishing cycle was too long.To speed up the transmission of papers,and attract more outstanding papers submitting to JCCOA,we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digital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future,so a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academic influence of JCCOA.

Journal of the Chinese Cereals and Oils Association,top quality journal,periodical index

G237.5

A

1003-0174(2016)09-0159-04

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期刊学术质量提升项目(2013-2014)

2015-11-10

孟永成,男,1978年出生,硕士,粮食、油脂与植物蛋白工程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科学技术学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2021年CCF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2)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科技期刊的分类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致敬学报4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