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初中化学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5-12-31廖建平
廖建平
【摘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都离不开思维。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以创设“故错”效应,启发学生批判性思维,通过创建“对比比较”、“联想联通”、“触类旁通”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思维环境,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到最佳状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观察问题等各种思维能力。
【关键词】初中化学 学生 思维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138-02
思维方法是使人们的思维运动通向客观真理的途径和桥梁。科学史实证明,没有正确的思维就没有科学上的新发现。如果爱因斯坦没有理想的实验方法和演绎法就没有相对论;门捷列夫因为善于分类和归纳,发现了化学元素周期表;因此,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并将它运用于认识和实践,就能使我们的思维能力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笔者在化学教学实践中,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一、“故错糊涂”,启发学生批判性思维
黑格尔说,错误本身乃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的环节。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有这种体会,教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一味批评指正,学生往往因为习以为常,充耳不闻,视而不见,但如果我们有意识地设些“故错”陷阱,反而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从“错误”寻找“正确”。
化学课有许多实验操作,酒精灯是常用的实验仪器设备,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一节课容量小,难以训练学生规范操作,导致一些学生忽视对仪器的规范使用。在仪器使用的教学时,笔者就尝试用“故错”法让学生的错误操作得以纠正。如在酒精灯的使用时,笔者针对以往学生使用酒精灯时容易出错的环节,如用酒精灯对点、灭灯用嘴吹等有着极大安全隐患的不正确的操作,分别制作了如下酒精灯使用的“故错”图片:
让学生在辨析中找出图中哪些是规范操作,哪些是不安全的操作。教师并强调指出,用酒精灯对点,会发生火灾;灭灯用嘴吹,把火吹入灯内,会引起酒精灯爆炸。
创设“故错”效应,不但不影响教师的“教”,反而能促进学生更为认真地“学”,既能启发学生批判性思维,又能加深学生对“故错”行为危害的深刻认识,更深地感悟规范操作的重要性,可谓一举多得。
二、对比比较,培养学生分析思维
比较是初中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只有比较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及特点,才能获得准确、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灵活运用。对比比较,可以从相似的事物中寻找差异,也可以从有差异的事物中寻找共性,其目的是维护概念的真理性,防止概念的混淆。
在教学过程中新知识不断地涌现,新概念不断的引入,这些知识和要领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比如量筒、滴定管、容量瓶都是容量仪器,都能量出一定体积的液体,学生使用时容易混淆。只有引导他们从容量范围、刻度规格以及形状对精确度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找出各自的特点,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每一种仪器的用途,才知道在什么情况下,用哪一种仪器。教师经常将易混淆的概念有意识地提出来让学生展开思索,进行比较,注意抓住某些模糊或有错误的认识,将原因加以分析,使学生掌握概念的精髓,将错误扼杀在萌芽之始,这样才能使学到的知识正确可靠,而且思路正确,并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三、联想联通,启迪学生观察思维
所谓联想,是人们在观察的基础上,由当前的某一事物回忆起或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思维活动。联想联通,不是脚不沾地的凭空臆想,而是对事物有着比较深刻的印象,由表及里的融会贯通。比如,“在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适量的CO2气体,观察澄清的石灰水变成浑浊,产生沉淀物”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判断反应原理,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学生对石灰水、CO2是熟悉的,通过(Ca(OH)2+CO2 )的实验联想到产生的现象(CaCO3),由现象联想到反应原理,进而联想到反应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的训练,使学生能够发现问题,产生联想,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四、触类旁通,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面对问题沿着不同的方向,从不同的角度,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认识、思考和分析,产生多种设想或答案的思维方法。化学知识点繁杂琐碎,加强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
比如食鹽,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它,其主要化学成份是氯化钠(NaCl)。在学习食盐的用途时,鼓励学生结合食盐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活实践发挥想象,说出它的可能用途,然后再结合生活实际介绍它的实际用途,鼓励学生讲得越多越好,这时学生们的想象力十分丰富——食盐用于调味和腌渍蔬菜;食盐水可以除去衣服上的墨迹;洗蚊帐加少许食盐,能避蚊虫;用食盐水浸泡茶杯、茶壶,能除茶垢……通过发挥学生们的想象力,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志恩.化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学理科·综合,2005、08.
[2]曾素梅.在科学实验课中发挥“故错”的积极效应[J].教师,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