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课程分层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15-12-31张丽春杨月婷
张丽春 杨月婷
【摘要】分层次教学是因材施学、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本文阐明了高等数学课程分层次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在如今条件下的必要性及对教学质量提高的作用。
【关键词】分层次教学 因材施教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136-01
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和招生体制在不断改革和深化,取得了很多显著的成果。但是,近些年来高校大规模的扩招,使得生源的基本素质和文化课水平良莠不齐,这给教师的教育教学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很多院校尝试了对大学数学课程进行分层次教学, 分层次教学就是对学生进行分级,依照层次不同,分别授课,用以达到因材施学、因材施教的目的。2014年,在我校机械学院国际班进行了高等数学的分层次教学工作。实践证明,分层次教学,依程度不同分别授课,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教学模式在如今条件下是必要可行的。
一、分层次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首先,在新生报到后对新生进行数学考试,考试大纲按现初、高级中学课标要求。根据考试成绩再综合新生入学时的总分, 将新生分成两个教育教学部分,其中一个部分称为A级,也是教学改革作用部分,A级学生占总数的一半;剩下的部分称为B级,按教学基本要求实行正常教学活动。
1.教学目标分级:A、B班的教学目标不同
(1)A班学生应该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各种类型问题,B班学生能理解课本中的例题和习题,做一些简单的类型题。
(2)对A班的同学重点提高其思维训练能力,锻炼其自学能力,培养其求知欲,以适应后期的考研和出国要求,对B班同学要着重培养其知识的使用能力,做到基础扎实,有学习热情。
2.教学内容分级
针对A级学生制订具有明显提高的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大纲。A级学生注重提高,由于A级学生基本素质较高,理解能力较好,所以能有更多的时间对思维方法及思维能力进行训练,适当拓宽知识面,增加广度和深度;B级学生注重对知识的理解,由于B级的学生基本素质较低, 理解能力稍差, 所以应该教授他们比较基础的知识,应该以训练其基本的技能为重点,不断的巩固和加强其基本计算能力。
3.教学方法分级
根据A、B班的不同特点,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对A班配备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讲课效果好的教师承担教学任务。确保A班学生在大学数学的学习中,其实际的水平与能力比较明显高于B班,用期末与普通班考试内容一致予以检验。
二、分层次教学的实践
我们对机械学院机械与自动化专业的国际班的新生进行了小规模的高等数学分层次教学实验。经过近一年的教学试验,在全校的高等数学统一考试中这个国际班的成绩排名全校第一, 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我们准备2015年对机械学院的整个教学班进行分层次教学,如果效果良好,准备对全校的大学数学课程都进行分层次教学。
三、分层次教学的效果
1.对教学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安排不同的师资队伍,确保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合适的教学资源。
2.因材施教,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
一轮教学完成后要对分层次教学的学生进行能力水平测试, 考试内容与普通班一致,对结果进行比较,最后效果是A级学生在平均状态下, 对大学数学的掌握要明显高于B级,具备参加数学竞赛的实力,能力接近考研大纲要求。
实践证明,分层次教学能够调动广大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能适应不同学生的成长需求,发挥各自的特长。由于我们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都有分层,教师能够因层施教,学生的潜力也得到了应有的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都有明显提高。 分层次教学针对性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更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洪勇,张根健,杜忠孝.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4)
[2]郭变.分层次教学方法的探索.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18).
作者简介:
张丽春(1982-),女,博士,讲师,从事方程方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