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区域经济学的服装产业转移理论分析

2015-12-31许亭玉焦芳琪张龙琳

纺织科技进展 2015年5期
关键词:纺织服装

许亭玉,李 旭,焦芳琪,张龙琳,2,*

(1.西南大学 纺织服装学院,重庆 400715;2.重庆市生物质纤维材料与现代纺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 400715)

对于产业转移的解释,各类书籍、期刊等材料的说法多不相同。普遍被人们认可的一种定义认为,产业转移是指由于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的变化引起的产业在一国内部或国家间的转移活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本世纪初,全球已完成了3次大规模的跨国和跨地区的产业转移。近年来,金融危机加剧了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刻变革,第5次产业转移浪潮已经到来。而在我国的纺织服装行业中,产业转移同样发挥着重要的功效。

1 纺织服装产业转移

金融危机后,国际产业转移的重心开始由原材料向加工工业、由初级产品向新兴工业、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跨国公司将地区经济总部、研发设计等高端环节向发展中国家转移[1]。而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在改革开放后,经过多年发展,已不再具备土地资源、劳动力成本等方面的优势,环境生态承载能力的限制也要求他们积极谋求产业转移。

1.1 产业转移政策

面对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态势,东南沿海省市纷纷调整功能定位,催生以知识为内容的新兴产业。把附加值低的产业或部分环节转出,为具有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发展腾出空间,成了不少沿海城市的共同选择。中西部省份积极筹备迎接东南沿海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目前,很多省份都根据自身情况,出台了纺织服装调整和振兴规划,产业转移成为其重点工作之一,详见表1。

表1 中西部各省迎接服装产业转移的政策

1.2 产业转移形式

1.2.1 省内转移

省内转移是产业转移的主流。如江苏省委就发出了“促进南北产业转移、推动共同发展”的号召,旨在推动江苏南北经济合作,共建和谐社会。

1.2.2 东南沿海向中西部转移

服装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符合国家产业调整政策,在当前政策环境条件下能享受许多中西部地区各级政府的优惠政策。而且比较海外转移等其他转移方式,它具有文化环境优势和市场优势。

表2 东南沿海向中西部转移案例

1.2.3 向海外转移

纺织服装产能的转移不仅表现为国内的由东向西、由沿海向内地转移,而且出现了国际间的转移。如江苏AB集团在柬埔寨金边设立境外加工贸易企业,将国内原材料出口到柬埔寨,生产后再销售到欧美市场,以规避贸易壁垒等问题。红豆集团在柬埔寨控股兴建了西哈努克工业园。据悉,为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国家商务部投入近3亿元,给予西哈努克工业园以财政支持,中长期的人民币贷款可以达到20个亿。

1.2.4 珠三角向长三角转移

产业资源具有趋利性流动特征。在中西部地区的产业基础、商贸氛围、配套措施不能达到服装行业投资趋利性需求的时候,产业资源将率先向产业基础雄厚、产业链完整、政策环境优良、区域信誉良好、商贸渠道顺畅、物流交通发达的长三角地区流动[2]。中国服装协会产业集群调研组在浙江湖州织里镇调查发现,近年来,织里镇新增童装生产企业800余家,绝大部分是从广东省转移而来。

1.2.5 “反方向”转移

传统的产业转移方向是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转移。而“反方向”转移是指一些服装企业将自己的研发中心、营销中心、公司总部从不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甚至是向发达国家转移。国内承接这种转移比较集中的大型城市有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和厦门等[3]。近几年,上海加大产业集聚发展的力度,在长宁、杨浦等区域集聚了纺织控股、美特斯·邦威等知名企业,以及东华大学、上海纺织科学研究院等专业院校和科研机构。纺织服装时尚产业向科技创新、品牌营销等产业高端延伸。服装业内众多知名品牌,包括杉杉、森马、七匹狼、波司登、伟志、梦舒雅、忘不了、圣得西等,纷纷把营销、研发、物流中心迁移到上海。

2 纺织服装产业应对产业回归的对策

金融危机之后,一部分国家把本国的实体经济从国外撤回国内,如此所导致的“第五次产业转移”叫做“产业回归”。欧美、日本等为了挽救国内的“产业空心化”现象,而实行了产业回归政策。其目的不外乎就是加强国内产业的保护,增加对外商的吸引力[4]。但这一政策却对我国的行业,特别是纺织服装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为了增加对外商的吸引力,减小甚至是消除发达国家的产业回归对我国所带来的坏的影响,我国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2.1 加快产业链整合

国家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能力,整合各省各市的纺织服装行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加强吸引外商投资的能力。表3即我国对各省市纺织服装行业进行整合的综合整理图表。

表3 我国对各省各市纺织服装行业进行整合的综合整理图表[5]

2.2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制造业提供支撑。尤其是要大力发展研发、设计、营销、品牌、技术服务、信息服务、金融保险、咨询、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教育培训等生产性服务业,突破制约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环节,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产业链高端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组织关系如图1所示。

大力发展国际服务外包产业,提高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承接软件信息、金融服务、研发设计、现代物流、管理咨询、文化创意等领域的国际服务业转移。

2.3 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

在产业升级过程中,继续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继续推进重点产业振兴。构建传统产业新型化和新兴产业规模化的产业结构优化格局,重点突破研发、设计、营销、品牌培育、技术服务等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2.4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

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支持和发展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高技术服务业、新能源汽车、高端制造产业等新兴战略性产业领域,推动“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在强化制度创新的同时,促进自主创新,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另外,国家发改委正在制定十三五战略规划,将为产业转移提出总体思路和重大政策措施。

2.5 推进加工贸易升级转型

在地域、企业水平等方面协调发展加工贸易,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把加工贸易转移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统筹考虑,积极推进加工贸易向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转移。着力提高国内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参与程度,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协调配套、共同发展的企业组织合理化格局,推动加工贸易以外资企业为主向本土企业为主转变。进一步提高加工贸易的国内增值率和产业配套率。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开拓国内市场,实现内外贸一体化。积极调整加工贸易政策,保持稳定性、连续性和协调性,培育和稳定新的经济增长点。

3 结语

通过学习产业转移理论,对中国纺织服装产业转移进行考察研究,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原因进行总结,对产业回归进行了初步的预测性分析。根据对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金融危机发生原因的分析可以看出,原有的产业分工显示出它的弱点在于虚拟产业过多,失业不断攀高,以致最终导致了金融危机;从之后的产业回归等一系列政策的分析可见,保持产业链的完整是一个国家长期发展的保障。

[1] 宋 蕾.市场力量的驱动[J].中国经贸,2008,(7):80-81.

[2] 于君英.品牌价值的形象识别效应研究—基于服装产业经济视觉的实证[D].上海:东华大学,2011.

[3] 孙华平.产业转移背景下产业集群升级问题研究[D].浙江:浙江大学,2011.

[4] 赵 刚.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及对我国的影响[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0,(9):37-41.

[5] 吕 林.长三角地区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探究[D].江苏:南京师范大学,2008.

猜你喜欢

纺织服装
中国纺织
让人心碎的服装
1-6月纺织服装出口保持稳健增长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RX-润轩纺织办公室
道具服装
设计服装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
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