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倾听花开的声音
---四大名旦“唱”谈成长自觉

2015-12-31刘堂江,万平,李唯

未来教育家 2015年1期
关键词:教育家生命学校

特别访谈

主持人:

刘堂江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 《未来教育家》杂志总编辑

访谈嘉宾:

万 平 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教师

李 唯 深圳市宝安区滨海小学校长

王晶华 山东省章丘市第四中学教师

梁 艳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芳草小学教师

刘堂江:在这“梅花未动意先香”的当下,“倾听花开的声音——对话成长自觉四大名旦”特别访谈隆重登场,具有特殊的意境美。很多人都知道,京剧“四大名旦”的美誉是1921 年在天津《大风报》创刊号上首次提出来的,指的是我国京剧旦角行当中,“梅、程、尚、荀”四大艺术流派的创始人。但我们今天的访谈嘉宾,不是京剧界的名宿,而是如日中天的教育家成长“四大名旦”。

本次访谈主题的核心是成长自觉,其策划灵感来自于深圳宝安滨海小学的“生命自觉”,这是李唯校长提出的办学理念,也是她对教育家成长和教育家办学的实践探索。

现在,对话就正式开始——第一个问题,在教育家成长的语境中,我们如何理解教师的“成长自觉”?

王晶华:由内及外是成长,由外及内叫压力。美好的成长应该是由内及外的,是一种内心的觉醒和生活方式的选择。去年,我去哈佛大学访学,参观了著名的“玻璃花博物馆”。让我感慨的是,在那座博物馆里,陈列着的847 个物种、四千余件用玻璃制作的植物标本,全部出自德国的布氏父子之手,他们终其一生沉迷这一件事,让世界为之倾倒。所以,一个人围着一件事转,全世界可能都围着你转。成长最靠谱的方式,就是沉下心来,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直至成为艺术。

万平

李唯

李唯:很荣幸,这次的主题灵感是来自我们滨海小学的办学理念:珍视童年价值 培育生命自觉——人的自觉性不是先天带来的,是通过后天的实践不断获得的。教师成长自觉的要求、动力和方向有很多,教育家是其中一种要求,一种动力和一种方向,就是要求学校教师以教育家的情怀来指导自己的专业成长和个人发展。作为一种文化的倡导和社会语境,教育家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感召,教师要自觉地按照教育家的形象来为自己的职业定位,把成长为教育家作为一个标杆、一个为之努力的目标。

梁艳:往小了说,作为一名80 后的年轻教师,我觉得,自己有勇气坐在这里,与四位导师、前辈对话,就可以算是一种成长自觉。往大点讲,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应该认真思考“教师”这一职业,思考自己如何才能胜任,否则永远不会进步。在我看来,作为一名教师,开始思考就意味着具备了一种成长的自觉,所以,“成长自觉”应该是一种想要前进、想要把工作做得更好的内动力,是我们想要成为卓越教师的生命之根。教师的成长犹如一棵树,有了“成长自觉”这个根,才有了输送到枝枝叶叶的教育思想,一棵大树兀自挺立,天长日久的姿态渐渐成为一种教学主张。

万平:说到成长,我想到两个词,一个是生长,一个是成长。万物都在生长,与之不同的是,成长是有方向和目标的。谈到教师的“成长自觉”,我特别赞同梁艳老师刚才说到的“根”。每一位主动成长的教师,他第一有方向,第二有目标,但最重要的,他一定有根。根在哪里?根是什么?就我个人而言,我想说,根就在每一位学生的身上,就在纷杂的事务中间,就在每一堂精心上好的课里面,“根”就是两个字——责任。当这份责任成为我们的“根”时,我们的生长就是有动力的,当这份责任给予我们力量的时候,我们的成长就是有方向和目标的。

主持人:谢谢四位对教师的“成长自觉”所做的精彩解读。

第二个问题,成长自觉是自助、私密的吗?有规律可循吗?能一步登天吗?

李唯:我一直认为,教师这个职业是非常孤独的,因为他面对着的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个体,往往需要独自去面对、去解决课堂上的问题,所以说,教师的自我感悟、自我反思、自我生命成长的反思和感悟是非常重要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成长就是私密的,因为人是社会的人,人的成长一定会受到其他人和事的影响。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重要他人”,在滨海小学,每个学期结束的时候,我们都要举行一个教师的分享会,有一次分享会的主题就是“寻找我们生命中的‘重要他人’”,每位老师依次讲述影响自己生命成长的重要。通过老师们的讲述,我们发现,这个人可能是曾经教过自己的老师、儿时的同伴、工作后的同事、也有可能是自己教过的学生。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关注在教师成长中的那些重要他人和重要事件,也要关注师生之间的教学相长和互动生成。西方有一句谚语:“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每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重要他人”的支持和帮助。

王晶华

梁艳

王晶华:追求自助,自有天助。所有的机遇看似偶然,实则必然,你追求卓越,机遇和成功一定会在某一天找到你。上苍非常公平,他把机遇降临到每个人头上,如果你一直在努力成长,也许一个机遇降临,你就能牢牢抓住它,然后一发而不可收。假如你不是有所准备,万千机遇也会与你擦肩而过,生活不会无缘无故厚待任何一个人。“一鸣惊人”的人,必定在“不鸣则已”的时候,不断养精蓄锐;“动如脱兔”的人,必定在“静如处子”的时候,细细观察,韬光养晦;“一夕成名”的人,必定有着千百个夜晚的暗暗演练。

梁艳:刚才两位老师谈的我非常认同。我想补充说一点,教师成长肯定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个规律就是不断地阅读,然后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反思,总结,然后再带着问题去阅读,再实践,再反思,这么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在这个共同经历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的教师成长得很快,有的教师却一直停滞不前,我认为,这其中的不同点应该就是教育个性。这里的个性不是为了个性而个性,而是在共性的基础上,找到属于自己的特质,它来源于自己对教育现象、本质等的深刻把握。只有沿着教育的本质走下去,我们的个性才能更彰显,成长才能更持久。

万平:生命中没有什么事情是偶然的,在你身边所发生的人和事其实都是必然的。或许当下我们可能不理解,但当某个时刻回头审视,当时的人和事也许就是你成长路上一个必经的原点,是你喷薄而出的力量源泉。所以,我认为,教师成长也应该积攒自己的内在能量。正如“冰山一角”,人们往往看到的只是冰山在水面上的成就,忽视了水面下更庞大的积累。在我看来,教育更像是种树,是一个漫长而缓慢的过程。所以,我们必须要心怀期待,自觉成长,向下,向上,向前,当某一天,你有足够的高度、深度和广度时,成长就自在其中。

李唯:成长无定型,但成长有规律。每个教师,或者说,每个人的成长路径都不同,但那些被大家公认的优秀教师的成长经历却不无规律可循,这个规律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优秀教师身上一些共性的东西:第一,他一定是一个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人;第二,他一定具有反思的精神,习惯进行反思;第三,他一定具有较强的职业素养和教育情怀。需要强调的是,学习既是“成长自觉”的表现,也是实现“成长自觉”的途径。

主持人:大家精辟的观点让我也深受启发:教师的成长自觉不是一步登天的,首先要有责任,然后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看到学生的成长成才,有了成就感,体会到教师职业的幸福感,通过反思、学习找到教育的本质和自己的特质,再逐渐将二者合成。可以说,教师的成长自觉是有梯度的、有层次的,同时也需要过程的涵养。

第三个问题:现在,许多教师都在主动或被动地成长,方法不同,目标也不同。请问,教师成长的终极目标到底应该是什么?

万平:您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往事。33 年前,当我即将走上讲台时,我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以自己的努力使我的每个学生都获得益处,以至于对他的一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我想,在我还不算是一个真正教育人时写下的这段话,应该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对于教育最本真的感觉,也应该是一个教育人可以用一生去守候的信念。这么多年过去了,面对这个问题,我的回答仍然是这样。

李唯: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只能从教育的角度来思考和理解,追寻教师成长的终极目标也是追寻个人成长的终极目标,取决于你对教师这个职业是如何理解、如何认知的,对生命是如何感悟的。英国哲学家怀特海说:“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就是激发和引导他们走向自我发展之路。”如果你认同这个目标,你就会为这个目标而努力。在滨海小学,有一面文化墙,墙上写了这样一句话——“孩子就像玫瑰花蕾,有不同的花期,最后开的花与最早开的花一样美丽。”这句话是滨海小学教师信奉的学生观,也就是你如何看待你的学生。

有人说教师是园丁,也有人说教师的职业是传道、授业、解惑,但滨海小学的教师们却将自己定义为帮助学生不断取得进步的人,也就是与学生一起前行的同路人,在与学生平等沟通中共同发展,希望教师通过促进学生生命的成长,也提升自己个体的生命价值。我一直认为,教师是世界上唯一一种能够对个体生命的成长产生影响的职业。做影响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他人”,我想,这应该是教师的终极目标了。

王晶华:经过多年的观察,我发现,主动和被动有着天壤之别。我一直固执地认为,教师的职业境界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中规中矩、认认真真的教师,他们的成长是被动的,他们为生活和完成教学任务而工作,多辛苦而少快乐。第二个层次,是忘我奉献的模范教师,他们是可敬而可怕的,常常忘我,甚至因为工作牺牲了健康和家庭,这样的成长不应该成为教师的目标。第三个层次,是充满幸福感的教师,他工作的热情从内心深处油然而生,不为工作而工作,而是因为需要,因为喜欢,因为发现了乐趣。上帝也总是褒奖他,总能让他从工作中得到满满的幸福和回报。我一直相信,当第三个境界的教师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就一定是创造幸福和谐的教育,是充满魅力的教育。

梁艳:几位老师讲的都很好,我边听边想到自己的经历。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我的第一个教师节是在被投诉的过程中度过的。那天,全校教师都在过教师节,都在接受学生、家长的祝福,而我在德育主任办公室挨批评。具体什么原因,我都几乎忘记了,但很多时候我还会想起那个场景。今天,如果有人问我为什么要主动成长、积极成长,我会坚定地答复:“为了捍卫自己的职业尊严,为了当我站在讲台上的那一刻,能获得每一位家长、学生的信任。”换句话说,我的成长其实就是为了让自己更加丰富,让自己更加具有专业的尊严感。

主持人:几位以教育家的情怀,从哲学的高度讨论成长的终极目标,讲得非常好。教育界真应该发起一场“教师成长目标”的大讨论,好好思考一下,我们是为了饭碗、名利而成长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正如四位老师所说,以孩子的成长作为目标,这才是真正的教师成长自觉。换句话说,学生即是教师成长的磨刀石。

第四个问题,如何辩证地理解教师成长和学生成长之间的关系?

万平:我想以一句话来概括我的答案:成全孩子,成就自己,成就自己是为了更好地成全孩子。

梁艳 :我很欣赏萧伯纳的一句话:“我不是你的教师,只是你的一个伴侣而已。你向我问路,我指向我们俩的方向。”

李唯:万老师和梁老师说得真好!是的,学生成长是教师成长的路径,我们可以通过判断学生是否成长来评判教师成长的效果,如果没有学生成长,教师成长就是空谈。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教师成长又是学生成长的前提和保证。在滨海小学,我们提倡:学生的生命自觉来自于教师的生命自觉,教师通过提升自己的生命自觉来促成学生的成长,二者的关系天然相连。

王晶华:教师成长,才能成全学生的成长;教师阳光,学生才会阳光;教师不幸福,学生也不会有好日子过。中规中矩、疲于奔命的教师,提供的教育就像是不好吃又没有营养的汉堡包;忘我奉献、认真拼命的教师,提供的教育就像是有营养但是不好吃的汉堡包;健康成长的智慧教师,提供的教育就像是又好吃又有营养的汉堡包。怎么让我们的教育既有营养又好吃呢?老师必须不断地更新自己,不断地成长,才能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主持人:成全学生的生命自觉意味着成就教师的生命自觉,成就教师的生命自觉是为了更好地成全学生的生命自觉,太富有哲理了。

第五个问题,您成长的动力来自哪里?可以谈谈对您的成长有帮助的人和事吗?

王晶华:仅仅是喜欢,这个理由就已足够。我是个比较感性的人,对于我,成长的动力不是来自浓墨重彩的大手笔,更多的是一些不经意的小细节,自然的气象万千,生活中的细小瞬间,都是人生大美。我喜欢每节课有点新鲜感,喜欢跟孩子们“斗智斗勇”,那些柔情蜜意的学生来信,走廊里的一声问候,大街上遇到以前的学生,一两天不见进教室时学生情不自禁的掌声,嗓子嘶哑时讲桌上的润喉片和枇杷膏,被选为学生“最喜欢的老师”和“最喜欢的课堂”,被学生大呼“女神”……正是这些小欢喜,使我的每天都充满了期待,成为了我生命中的美好。我一直想成为学生生命里的“贵人”,这么多年后才惊觉孩子们才是我生命里的“贵人”,是我的学生成全了我,给了我被需要感、被围绕感、被信任感……孩子们给了我太多大大小小的快乐,让我找到了生命存在的最清晰的理由。

李唯:如果说,这么多年来我有所成长的话,我觉得,这个动力来自于我对教师这个职业的高度认同,因为认同,所以热爱,因为热爱,才会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回顾多年来的教师生涯,有三件事对我的影响很大。

第一件事发生在1989 年,我刚大学毕业不久,担任班主任,在《人民教育》上看到了一篇长篇通讯——《任小艾》,讲述了一位用心用情用智的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故事。这篇文章激励我,要做一个像任小艾这样优秀的班主任。

第二件事,是十年以后,也是在《人民教育》,我又看到一篇长篇通讯,是采访当时山东高密的李希贵校长——《为40 岁做准备》。我不禁思考,我该为我的40 岁做哪些准备呢?虽然不敢想象像李希贵校长那样达到全国名校长的高度,但我可以跟随他的脚步,努力做一个好教师、好校长。值得一提的是,这两篇文章的作者,都是当年《人民教育》的总编辑、现在《未来教育家》的总编辑,也就是现在坐在我面前的刘堂江先生,就是您的两篇文章给了我最初的方向和动力。从1989 年读您的文章,到2009年有机会认识您,到您多次莅临我们学校指导,您也是我的教育生命里的“贵人”。

第三件事,是2004 年,我在美国一所学校看到这样一句话:“如果学生不能按照我们的教法来学,我们就应该按照学生的学法来教。”这句话在今天看来非常普通,但在当时,给我的触动很大,让我此后牢固树立了“学生第一”的教学思想。

梁艳:影响我的人和事有很多。但在这里,我只讲一件事。2008 年,我还是个年轻教师,整日里为了课堂忙得团团转。记得“5·12 地震”那天,我带着学生跑到操场上时,和学生们抱在一起,全身都在发抖。5 月13 日,也就是地震的第二天我就要代表学校去参加四川青年教师的赛课,为了这个比赛,两个月来我没有好好睡过一个安稳觉,一直在忧虑该如何把这个课很好地体现出来。地震的当晚,我接到电话,说第二天的比赛取消了,挂掉电话,我长舒一口气,那晚,经历大地震的很多人彻夜未眠,我却踏踏实实睡了一觉。

也就是那以后,我开始思考,作为一个老师,职业生命最重要的场所都应该在课堂,可是我却如此惧怕上课,所以,想要改变自己、改变自己课堂的念头就从那一刻产生。

万平:您的这个问题让我想到了身边太多的人和事了。我总在说,我是很有福气的,33 年的教育生涯,无论是在哪个学校,我都遇到了最好的、给过我无私帮助的领导和同事。记得刚进学校那会儿,我还是个小孩子,老教师们引导我去一点一点积累学习。记得我来史家小学带的第一个班,一个孩子因为教室墙上掉下的东西划伤了眼睛,虽然眼睛最终没有问题,但当时学校一定承担了很大的压力。我站在卓立校长前面,吓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校长镇定地说:“别怕,有事有我。”记得我刚转做语文老师的时候,我第一次批改卷子,教学主任项红把我的卷子带回家,连夜修改,第二天给我列出了这张卷子上的28个错误……现在的我,会承担不少讲座的任务,我们的校长王欢关切地对我说:你代表的是学校,忙的时候注意身体,忙不过来,记得告诉我,我可以为你代课……

这么多年来,我一次次从零起步,正是因为身后有无数个前辈,他们用自己最好的年华来引领我,鼓励我,才让我有了今天这小小的成绩。

主持人:一个个故事让我感动,听得我热血沸腾。我注意到,四位老师在谈到成长自觉动力的时候,都有一个核心观点,那就是对教师职业的高度认同是成长自觉的动力之源,这是真理。

第六个问题,在您的成长中,有过纠结和挫折吗?应该如何应对?

王晶华:我是一名地理教师,来自北方的小城市。我们那里四季分明,春夏秋冬有序轮回,预示着人生有时是蓬勃的生长,有时是默默的孕育。地球在转,纠结难免。在我工作第十个年头时,忽然觉得自己这么快就成老教师了,都能清清楚楚看到接下来的生活,那种没有悬念和生长的生活,让我恐惧。半年后,我辞了工作,如愿以偿地考上了硕士。毕业后,几经纠结,回到了家乡的小城。现在看来,老天自有安排,如果没有这个过程,就会错失了接下来的很多风景。

在我们的生命里,时间是经,空间如纬,细细密密地编织了一连串的阴差阳错,当时的我茫然不知,却在蓦然回首之时,发现一切脉络历历在目,方才微笑着领略了所有纠结和挫折的深意。总之,地球在转,烦恼不断。关键是眼光放远一点,遇到纠结,等待转折;遇到压力,看到动力;遇到挫折,预见成长。

李唯:人生充满了挫折和纠结,我职业生涯中第一个大的挫折是在1993年,那时的我从安徽老家一所中专学校来到深圳宝安做代课教师。当时,觉得一个中专的英语老师来教小学定是游刃有余,但不料第一个星期就让我充满了挫折感。在小学,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你需要通过设置情境、设计教学游戏,或编顺口溜等十八般武艺才能吸引住小学生。一节课40 分钟,我常常花5 分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剩下的时间不知道干什么。对我来讲,那段时间是一段痛苦的煎熬。痛定思痛,我决定从头学起,去听其他老师的课,观摩他们的课堂,研究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到了1997 年,我在宝安区优质课竞赛中获得了全区的第一名。

后来,我走上行政岗位,也遇到过很多纠结的事情。比如做教师培训、课程整合,每一件事情都要打破原有的、已经形成的利益体系,这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情绪需要考虑。但有幸的是,在老师们和家长们的支持下,滨海小学一直走到现在,无论是教师还是孩子们,都在这里收获了成长和快乐。我想说,无论什么时候,遇到什么样的纠结和挫折,我们都不要忘记初心,不要忘记我们做教师的终极目标,这也是面对纠结和挫折最强大的武器。

万平:作为一名教师,能让我纠结的全是班上的孩子。记得1998 年我班上有一个孩子,话都说不好。我用了近八个星期的时间教他一句一句说话,但结果一直反反复复。那段时间,我觉得我像一支烧干的木材,从方法到耐心都几乎要燃尽了。我有个习惯,遇到问题,心情不好的时候喜欢熨衣服,好像熨斗能把心情也熨平整一样。那天,我照例熨衣服,不经意间看见电视里在演居里夫人。居里夫人花费了三年零九个月,终于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圆珠笔笔尖大小的0.1 克镭,这期间,是一次又一次的实验和5677 次的科学分离。我忽然意识到自己对于教育的理解是多么浅薄与急躁,一点点的付出就急切地想要看到回报。从那以后,我告诉自己,无论对什么样的孩子,我都要陪着他们穿越黑洞,穿过隧道,见到光明。想到这些,一切纠结和挫折都不怕了。对我来说,这一刻就是死去活来开悟的一刻。

主持人:说得太好了,无论什么纠结、挫折,哪怕面对山重水复,顽强探索、永不言败才是致胜的法宝。

第七个问题,请问几位接下来几年的成长方向是什么?

梁艳:我想成为一个更有影响力的老师。

万平:我记得我看过一本书叫《先生》,我希望自己接下来好好地做好本分事,随缘尽力,用心做到最好。

李唯:于漪老师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的教师,不如说我是一辈子在学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将是我的整个职业生涯发展的方向。

王晶华:功夫在诗外,做教师同样如此。各科知识是融会贯通的,需要教师跨学科地自由成长。就我们地理教师来说,需要懂点物理,不懂饱和空气,如何学好气旋反气旋?需要懂点数学,不懂点几何知识,怎么学习地球的运动?需要了解生物进化史,否则如何解读化石?需要懂点历史,不了解三次技术革命,如何理解工业种类的分布和工业布局的变化……所以,跨学科的成长是我今后的目标。

主持人:第八个问题,您在教育教学或学校管理中做过哪些有益的改革和探索?

万平:我正在做一个尝试,给一年级的小朋友讲绘本故事,星期六去书店给孩子们讲《弟子规》的故事,我发现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孩子们都非常开心,我也很开心。我还想和孩子们一起把《弟子规》的经典故事画成孩子喜欢的绘本故事,把国学的种子播到孩子的心里。我想,这是我当下努力的一个方向。

梁艳:之前我曾经谈到,从进校园之初我就想改变自己的课堂,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尝试。我的改变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几年前,我尝试改变我的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第二阶段,我尝试从教授一篇一篇的课文走向教授真正的语文。第三阶段,也就是现在,我尝试构建自己校本化的、个性化的语文课程:把语文课分成三个板块,一学期用三分之一的时间学完教材,而且高年级是学生自学;三分之一的时间广泛阅读,读最好的经典,并通过演讲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剩下三分之一的时间,我带领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回到第一个问题,教师的成长自觉来自哪里?我觉得,最重要的场所就是课堂。

李唯:在滨海小学,围绕着“以学生为本”,我们做过很多的探索,举两个例子吧。

我们把学生的社团活动课程化,提供多种平台让学生去展示。每年12 月,学校有特色活动——缤纷节。我们在学校搭建舞台,保证每一名学生都有机会上台。缤纷节和学科紧密相连,如配合语文学科举办学生原创诗歌大赛,配合数学学科举办数学日记展、寻找校园数据发布会……很受孩子们的喜爱。

另外,我们“校长主讲—主题班会—学生心得—家长参与”的四段式“国旗下课程”已自成体系,我们挖掘很多身边的主题,让学生确实能有所收获。每周一早上升旗时,学校外面都站满了家长。让我最感动的是,有一个学生家长,孩子上了初中,他还每周坚持来听“国旗下的讲话”,并且还经常将感悟发到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里。

王晶华: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我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难以理解和解决的问题并不是因为题目本身难度大,而是因为缺少生活经验的支撑,所以,这些年我一直致力于建立书本内容和自身经验相互补充的大课程教学体系。我带领学生野外考察,创造性地布置作业、设计多姿多彩的实践活动,着力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地理兴趣和学习激情。

主持人:第九个问题,在您的学校里,教师的成长自觉有何具体表现?

万平:“超强的团队凝聚力”和“团结一心做纯粹教育人”的信念和理念,这是学校给予每一位教师最实在的支持。所有过来人引领未来人,担当领军人,学校为我们搭建平台,让每个人展现才华,人尽其才,这是我觉得我的学校——史家小学让我特别感动的地方。

梁艳:在教师成长自觉方面,我们芳草小学最大的体现是:崇尚个性,享受成长。记得课改之初有位老师问我们黄润清校长:“我的课到底应该如何改?”校长毫不犹豫地回答:“你就告诉我你想怎么做,我的任务是给你提供支持……”这就是学校给我们营造的成长土壤。有很多外校的老师来参观我们的课堂,他们看到的是不一样的教师和课堂,这种追求不同的课堂文化却成就了所有学生的精彩。其根源在于芳草小学从不用一种模式要求所有人,而是充分尊重每一位教师的教学个性,包容不同的教学思想。而这种自由包容的学校文化恰恰激发了每一位教师的成长自觉。

李唯:在滨海小学,通过这么多年的努力,“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在教师群体当中,无论是团队还是个人,大家都有自我激励、自我超越、不断追求卓越的劲头,具体表现在教师对自己的专业充满激情,对学生充满期待,通过直接经验或间接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和教育情怀。在滨海小学教师群体中流传着两句话:“一名教师拥有改变学生一生的力量”、“一群有意思的人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王晶华:在我身边,有不少有理想、有情怀、有智慧的同事,我们经常一起研讨、分享和分担。我们考取了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证,成立了千秋心理咨询室,编制了百余期心理刊物;我们共同组织学生活动,创立了《探索者》期刊;我们共同研讨高考专题,各科都出版了《教学高考一本通》;我们成立了若干学科研究中心,小课题研究遍地开花……这些都是我们自发去做的。

主持人:什么是教育家办学?《未来教育家》在2012 年,就请李希贵校长进行了全新的解读:只有当学校的一大批教师,以教育家的情怀、教育家的心态、教育家的境界和教育家的智慧,来影响学生成长,推动学校发展的时候,这所学校才真正实现了教育家办学。我很高兴地看到,四位老师所在的学校,已经形成了教育家办学的浓郁氛围,有了教育家成长的肥沃土壤。

最后一个问题,您认为,政府、社会和学校在教师成长自觉中,应该有哪些角色担当?

李唯: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政府、社会和学校的支持。政府要保障教师的经济收入,提高教师的培训水平,也要明晰教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社会要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让家校合作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挑战和机遇;至于学校,应该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如为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为教师提供有职业尊严的生态环境,这是学校应该能够也必须要做到的。

万平:习主席提出了“四有教师”的希望,这是政府对所有教师的希望。学校为我们构建了多层次、多梯度的课堂,给每一位老师搭建教学平台,让每位老师在自己本分的位置上尽力地向上、向善、向前生长。如果有一天,所有机构、学校都能够让教师各尽其能、各尽其愿的话,教师的绿色成长就可以梦想成真了。

梁艳:我觉得,我们几个一线的教师坐在这里谈政府、社会的角色担当,话题相当大。在这个话题里,我更愿意界定在这么多关系中,我应该扮演什么角色。任何国家的有效改革都不是从上到下的,诚然,政府、社会、学校在这个过程中给予我们更多的支持非常重要,但我更相信,并且信奉,作为一线教师,站在教室里,如果我光明,那么脚下的尺寸之地就不会黑暗,如果千千万万名一线教师都散发光明,都推动课堂里那一方的改革,总有一天会汇聚成改革的巨浪,推动政府、社会往更光明的方向走。

王晶华:学校要给教师以自由成长的空间,营造优秀教师成长的绿色生态。在我看来,学校应该容忍有个性的教师存在,给教师个性成长和自由呼吸的空间。自下而上的个人行为,才真正具有创造时代的价值。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即使周围是沙漠,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让自己的课堂变成一片小小的绿洲,无数的绿洲就可以带来教育的春天。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改变了自己,就能改变我们的教育。美好的成长看起来千步之遥,只要你迈出一步,它就会向你靠近一步。关键是行动,做到就会得到,成长才是王道。

主持人:在主旨报告中,陶西平先生提出教育家的精神是:定力、创造、担当。今天,我们从四位老师的身上就发现了这些难能可贵的精神。相信借此次论坛的东风,会有更多的教育同道者沐浴着教育家精神的阳光雨露自觉成长。

正如知名校长程红兵所言,教育家的诞生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长跑,需要每一位教育人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教育家的成长是倾听花开的声音,需要慢慢等待。衷心祝福“四大名旦”唱红大江南北,衷心祝愿全国各地千千万万个成长自觉“名旦”不断涌现!《未来教育家》愿意当一名鼓手,为中国教育家成长擂鼓放歌!

猜你喜欢

教育家生命学校
教育家与儿童
津派教育家成长
教育家
学校推介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郭泰:行走在大地上的教育家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