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的放和管

2015-12-31倪大伟

质量与标准化 2015年7期
关键词:资质服务业监管

文/倪大伟

检验检测认证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家质量基础,也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加强质量安全、促进产业发展、维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环境和社会公共安全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各方对检验检测和认证的需求日益增长,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来推动其发展,将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定位为高技术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和科技型服务业,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发布的全国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统计信息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国24 847家各类检验检测机构年度营业收入1 398.51亿元,覆盖建筑工程、环保、卫生、国防等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上海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年产值保持近10%的增长,2014年全市检验检测认证行业整体营业收入为142.5亿元,在全国占比超过10%。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为上海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提质增效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但从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国制造2025”,以及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等国家和地区中心任务的需求来看,我国的检测认证服务业还存在一些短板,突出表现在技术能级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等方面,技术机构尚处于一般技能密集型阶段,在服务智能制造、物联网、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的检测技术能力远远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国际竞争主导地位有待提高。分析原因,固然存在我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技术发展水平较低、企业缺乏作为市场主体的意识等因素,但细究到检验检测认证这个具体行业,长期存在的行政审批、重复设置和行业壁垒则是目前影响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据统计,目前检验检测认证行业共有34个审批项目,涉及16个管理部门,而且这些不同审批事项的技术要求类似,造成社会成本增加,而行业准入门槛名目繁多和管制多头,又势必导致行业割据严重,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同时,市场秩序还不够规范,损害检测认证公信力的违法违规事件频繁出现,良好的市场公平竞争机制还有待完善。

要解决检验检测认证行业存在的这些问题,一方面要依靠简政放权,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审批项目,激发市场的主体活力;另一方面也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积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二者互为条件,相互补充,是统一的整体。在首届中国质量大会上,李克强总理强调我国走质量强国、效益兴邦之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要发挥好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发挥好政府监管的有效作用,发挥好社会共治的积极作用。

国家层面,2014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中央编办、国家质检总局《关于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减少检验检测认证项目的行政许可,有序开放检验检测认证市场……完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资质认定办法,避免重复资质认定,科学设置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资质审批事项”,目的就是要打破部门垄断和行业壁垒,减少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在应对各类行政审批事项上的成本,将精力更多地放到开拓市场、增强企业竞争力和开展技术研发上来。国家质检总局今年修订了《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放宽了检验检测机构主体准入条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开展检验检测活动,取消了在华设立外资检验检测机构的外方投资者应当具有三年以上检验检测从业经历的规定,体现国民待遇;《办法》还将原有资质认定有效期由3年延长为6年,并简化了许可评审程序和内容,缩短了评审时间,减轻了检验检测机构的评审负担。在认证领域,国家质检总局也于今年修订了《认证机构管理办法》,一方面取消了认证机构设立分公司、办事机构的行政审批,另一方面放宽了认证机构审批条件,取消了专职认证人员必须具有执业资格和能力的规定,此外还延长了许可期限,简化了许可程序,缩短了许可时间。

上海市质监局在推动检验检测简政放权方面也取得诸多实践成果。一是在上海自贸区和闸北区“国家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示范区”实施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告知承诺制,大幅减少审批时间,为企业节省了时间成本;二是开展检验检测机构行政许可的联合评审,由市质监局会同公安、卫生、安监等部门,在审批条件类似的领域开展联合评审,节省了审批资源并减少了企业负担;三是向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开放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测任务,在外墙涂料、休闲服装、人造板等领域向包括外资机构和外省市机构在内的检验检测机构公开选定承检机构,主动破除行业内垄断;四是在自贸区内逐步放开电梯定期检验市场,企业可以自主选择有相应资质的检验机构。

下一步,上海将继续推动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审批制度改革,推动检验检测行业相关准入要求和评审程序的整合,激发市场活力。继续依托自贸试验区平台,加强与相关政府主管部门的协作,开展检验检测机构的联合评审,探索建立以计量认证为基础的统一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制度。在开放检验检测市场方面,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改变定向委托和指定检验方式,实现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营造国有、民营、外资等多种所有制检验检测机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简政放权是基础,改进监管是手段,为了促进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的健康发展,政府主管部门既要“放活”,更要“善管”。

新修订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就在放宽机构准入条件、减少机构评审负担的同时,进一步明确了检验检测机构的行为规范,并严格设定了机构违法的法律责任,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各项违法行为,设定了警告、罚款、撤销其资质认定证书等行政处罚,使处罚于法有据,为监管工作提供了法律支撑,对规范和促进检验检测市场的良性发展,将会产生积极影响。同样,新修订的《认证机构管理办法》针对取消的行政审批和备案,按照“放”、“管”、“治”相结合原则,相应增加了一些必要的事中事后监管措施,对未按照规定备案或上报信息的,增加了相应的行政处罚,并增加认证机构年度报告以及社会责任报告的信息公示制度,增强认证机构自律意识,接受社会监督。为提高认证监管有效性,国家认监委还将实施认证机构异常监管目录制度,对列入目录的机构加大抽查力度。

近年来,上海市质监局还不断加大事中事后监管力度,通过专项检查、飞行检查、能力验证等手段,加强了对检验检测机构的监管,也发现并依法处理了一些违法机构。如:2014年,针对上海沪新专业检测管理有限公司在检测经营活动中存在出具虚假检测报告等违法行为,依法撤销了其计量认证资质认定证书,并向社会公告,体现了质监部门加强对获证实验室监管、严格整治检验检测行业的决心。在认证监管方面,通过开展专项检查、监督抽查等形式,不断加强对管理体系认证和有机产品认证的监管力度,发现并依法查处了违法认证机构和获证组织。今年,还将依托长三角认证执法联动机制,共享江浙沪两省一市监管资源,开展长三角认证机构专项检查和检验检测机构能力验证活动,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在诚信体系建设方面,也将利用上海企业质量信用档案平台,科学收集检测认证机构日常监管信息、行政处罚信息、社会评议等信用信息,完善“征信”、“评信”体系,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大对违法违规机构的曝光力度,让不诚信的机构在市场上无处遁形。

此外,检验检测认证关系到每一个社会成员、每一个消费者,需要构建质量社会共治机制,形成“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浓厚氛围。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引导行业诚信自律。同时,要鼓励新闻媒体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曝光不诚实守信的检验检测认证行为,宣传推广优秀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使违法者受到谴责,守法者得到表扬,最终形成“放、管、治”有效结合的监管体系,共同推进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资质服务业监管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拟发布《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等4项资质标准
中国服务业开新局
资质/荣誉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监管
监管和扶持并行
2015年自愿放弃农药生产资质的企业
2014年第四批农药生产资质合并企业名单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
中介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