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中老年女性能量摄入水平与肥胖的关系
2015-12-31李米环,李国强
西安市中老年女性能量摄入水平与肥胖的关系
李米环1李国强1
(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学院,上海200438)
摘要〔〕目的探讨西安市中老年女性人群能量摄入水平与肥胖超重的关系。方法采用国际常用的有效性高的半定量化食物频率调查表(FFQ)收集膳食状况信息,采用四分位数将个体的总能量摄入量分为低能量、中能量、高能量和较高能量摄入四级。控制年龄、月人均收入、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吸烟、饮酒和体力活动水平后,分析能量摄入水平对肥胖的影响。结果低能量、中能量、高能量和较高能量摄入者的超重肥胖粗率分别为23.1%、28.3%、35.7%和42.3%。控制其他因素后,随膳食营养的能量摄入水平增加,超重肥胖发生的危险性增加。与低能量摄入者相比,中能量、高能量和较高能量摄入者发生超重肥胖的危险性分别增加了16%、26%和41%。体力活动不足、教育程度低和高收入也是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膳食营养的能量摄入水平是影响西安市中老年女性人群超重肥胖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较高能量摄入的城市低教育水平中老年在婚女性是超重肥胖的高危人群。
关键词〔〕能量摄入水平;肥胖;膳食营养
中图分类号〔〕R165〔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10XJC910001);陕西理工学院科研项目(SLGKY13-18)
通讯作者:李国强(1976-),男,副教授,在职博士,主要从事老年肥胖与体质测评。
1陕西理工学院体育学院
第一作者:李米环(1976-),女,讲师,在职博士,主要从事老年肥胖与体质测评。
肥胖的发生受遗传和环境等多因素的影响,但短期内通过改变基因来控制肥胖目前还难以实现〔1〕。合理的营养是健康的物质基础,在能量摄入和体能分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研究发现,膳食中能量摄入和脂肪供能比越高,谷类、蔬菜、奶及豆制品摄入量越少,肥胖的风险越高,碳水化合物供能比越高,体重指数(BMI)水平越低〔2,3〕。另一项研究发现,限制热能、限制热量+运动和极低热量饮食体重明显减轻,脂肪含量显著减少〔4〕。相反,偏离“平衡膳食原则”的不合理膳食能量摄入可增加肥胖病发生的危险。本文拟全面分析膳食营养的能量摄入水平与肥胖关系。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西安市城区选取5个城区,每个城区选取2个社区,从所抽取的10个社区中各抽取居住5年或以上的常住女性居民150 例,剔除有明显严重急慢性疾患、肥胖遗传史及影响因素指标填写缺失者137例,有效受试对象1 363例纳入分析,年龄40~70岁,平均(58.4±7.3)岁。年龄划分为40~49岁组、50~59岁组、60岁以上组;教育程度分为小学及以下、初中及中专、大学及本科、研究生;家庭人均月收入分为≤1 000元、1 001~2 000元、>2 000元;婚姻状况分为在婚、离婚或丧偶、未婚;曾经每天至少吸1支烟,连续达6个月及以上者为吸烟,否则为不吸;平均每周饮酒1次者为饮酒,否则为不饮〔5〕;体力活动水平划分〔6〕:以75%时间坐或站立,25%时间站着活动为轻体力活动;25%时间坐或站立,75%时间特殊职业活动为中体力活动;40%时间坐或站立,60%时间特殊职业活动为重体力活动。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包括研究对象的年龄、民族、婚姻状况、收入情况、教育程度、遗传史、吸烟、饮酒、体力活动等和食物频率调查表(FFQ)两部分。其中FFQ是经国内外学者检验过信效度均较高的问卷,能可靠、有效地测量个体的“经常摄入量”,在膳食与健康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已广泛使用。调查中详细询问研究对象过去1个月中各类食物的平均摄入频率及摄入量,为确保资料的准确性,问卷由调查员统一讲解后,由被调查对象自己填写,调查员在填写过程中随时解答被调查对象提出的问题和纠正发现的错误,并把标准食物量制成图形作为质量控制的一部分。
参照2004年《中国食物成分表》,总能量摄入量等于个体摄入的每一种食物的热能之和,然后采用四分位数(Q)对能量摄入量(EA)进行水平分级:当EA 1.2.2形态测量法身高和体重指标依据《中国成年人体质监测工作手册》的标准测量方法进行〔7〕。肥胖:体质指数(BMI)≥28 kg/m2,超重:24 kg/m2≤BMI≤27.9 kg/m2,正常:18.5 kg/m2≤BMI≤23.9 kg/m2〔8〕。 1.3统计学方法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能量摄入水平、年龄、婚姻状况、收入情况、教育程度、吸烟、饮酒、体力活动等对肥胖的影响。 2结果 2.1基本情况超重肥胖者与正常体重者人均月收入、教育程度、婚姻状况、体力活动水平、能量摄入水平等均有差异(P<0.01),其中超重肥胖者高能量和较高能量摄入者的比例显著高于体重正常者。见表1。 2.2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分析使用Logistic模型控制年龄后,随能量摄入水平的增加,超重肥胖粗发生率的危险性增加。与低能量摄入者比,中能量、高能量和较高能量摄入者发生超重肥胖的危险性分别增加16%、26%和41%。在控制其他因素的相对影响后,随体力活动水平的增加,超重肥胖率降低,与轻体力活动水平者相比,中等体力活动水平以上人群组超重肥胖率降低了约0.5倍;在婚人群超重肥胖危险性普遍高于未婚、离婚或丧偶人群;与人均月收入≤1 000元比,收入1 001~2 000元、2 000元及以上人群超重肥胖的危险性分别增加了62%和60%;教育程度越低,超重肥胖危险性越高,教育程度在初中及中专、大学及本科和研究生的人群超重肥胖危险性分别增加了9%、63%和13%;饮酒和不饮酒人群超重肥胖率分别为28.5%和23.7%,差异显著;吸烟者超重肥胖的危险性是不吸烟者的0.63倍。见表2。 表1中老年女性基本情况统计表(%) 组别年龄(岁)40~4950~5960以上人均月收入(元)≤10001001~2000>2000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初中及中专大学及本科研究生饮酒情况饮酒不饮酒超重肥胖(n=412)38.837.323.921.253.425.419.646.921.811.714.385.7正常体重(n=951)40.737.022.317.462.520.121.120.542.216.212.687.4P值0.4371<0.01<0.010.6210组别婚姻状况在婚离婚或丧偶未婚吸烟情况吸烟不吸烟体力活动水平轻体力活动中体力活动重体力活动能量摄入水平低能量摄入中能量摄入高能量摄入较高能量摄入超重肥胖(n=412)67.318.614.143.256.849.131.219.717.312.235.734.8正常体重(n=951)36.334.928.842.157.916.134.549.428.714.730.226.4P值<0.010.1017<0.01<0.01 表2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分析 项目粗发生率(%)OR值95%可信区间P值项目粗发生率(%)OR值95%可信区间P值能量摄入水平低能量23.11.00-0.004婚姻状况在婚31.61.00-0.068中能量28.31.161.06~1.500.022离婚或丧偶29.80.930.63~1.080.087高能量35.71.261.12~1.650.005未婚27.30.810.57~1.020.076较高能量42.31.411.16~1.870.003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18.61.00-0.115年龄(岁)40~4937.61.00-0.382初中及中专21.31.090.99~1.210.26150~5931.90.820.53~1.050.047大学及本科36.71.631.42~1.980.03560以上30.50.750.48~0.970.083研究生22.81.131.02~1.340.000人均月收入(元)≤100020.71.00-0.327吸烟情况否37.21.00-0.5571001~200035.71.621.47~1.830.064是21.40.630.35~0.860.036>200034.21.601.36~1.880.208体力活动水平轻体力37.41.00-0.331饮酒情况是28.51.00-0.571中体力32.10.820.74~0.930.003否23.70.940.63~1.150.043重体力25.60.700.58~0.830.001 3讨论 肥胖是体内脂肪堆积过多,超过正常的健康水平,影响机体生理功能的一种慢性疾病〔9〕。遗传对肥胖的产生只提供了可能性,肥胖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依赖于后天生存环境、社会因素、膳食营养的能量摄入和体力活动的能量消耗等因素。膳食营养的能量摄入受饮食结构、饮食喜好、食欲、饮食习惯以及周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是决定人体能量需要量和体能分配的重要环节〔10〕。合理的膳食营养是人类健康的物质基础,是保证人体正常生长发育和体质健康的重要因素,不合理的营养不仅可导致正常体质向亚健康体质的劣变,而且还可引发肥胖等慢性疾病的发生〔11〕。本研究表明膳食营养的能量摄入和体力活动的能量消耗同时影响超重肥胖的发生,与国内外研究基本一致。研究〔12~14〕表明热能摄入状况、经济收入、文化程度、体力活动不足、饮酒等是超重肥胖的危险性因素。因此,在进行规律性体力活动的同时适当控制膳食营养的能量摄入量,有助于促进能量代谢过程的负平衡,是预防肥胖的最有效方式。 有报道〔15〕高膳食脂肪能量摄入组人群的体脂含量显著高于低膳食能量组,膳食营养的能量摄入每增加100 kcal,BMI即增加0.039 kg/m2。膳食中脂肪的构成比和低纤维与体脂百分率呈正相关,碳水化合物和超重程度呈负相关〔16〕。与较瘦的人群相比,肥胖者对高能量密度食品(高脂食品、肉类)有更明确的偏好〔17〕。晚餐进食量多、进食速度快、晚间进食、相对大的食量均易造成能量摄入过量发生肥胖危险因素〔18〕。影响能量摄入的膳食行为是威胁健康的潜在危险因素,群体的营养充盈程度将随膳食营养的能量摄入增加而增加,这一观点在本次研究中也得到证实。 4参考文献 1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Obesity:preventing and managing the Global epidemic.Report on a WHO consultation on obesity〔M〕.Geneva:WHO,1997:107-8. 2王陇德.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一:2002综合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1-4. 3Miller WC,Lindeman AK,Wallace JP,etal.Diet composition,energy intake,and exercise in relation to body fat in man and woman〔J〕.Am J Clin Nutr,1990;52(3):426-30. 4Heilbronn LK,de Jonge L,Frisard ML,etal.Effect of 6-month caloric restriction on bilmarkers of longevity,metabolic adaptation,and oxidative stress in overweight individuals: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JAMA,2006;295(13):1539-48. 5马冠生,栾德春,李艳平,等.中国成年职业人群身体活动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J〕.营养学报,2007;29(6):521-3. 6葛可佑.中国营养科学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0-27. 7家体委群体司国家成人体质监测中心.中国成年人体质监测工作手册〔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7:82-4. 8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我国成人体重指数和腰围对相关疾病危险因素异常的预测价值.适宜体重指数和腰围切点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1):5-108. 9李米环,李国强.能量代谢指标定量评价肥胖的方法学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4):4803-5. 10李米环,李国强.基于能量代谢与体质量指数关系的体力活动问卷的信效度评价〔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11):2082-4. 11李米环,李国强,雷宗怡,等.西安市中老年女性能量代谢水平与健康状况的关系〔J〕.广东医学,2011;32(8):1051-3. 12Corella D,Tucker K,Lahoz C,etal.Alcohol drinking determines the effect of the APOE locus on LDL-cholesterol concentrations in men:the Framingham Offspring Study〔J〕.Am J Clin Nurt,2001;73(5):736. 13李米环,李国强.能量代谢指标与肥胖评价方法关系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12(24):4763-5. 14翟凤英,王惠君,杜树发,等.成年女性超重和肥胖状况及成因〔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0;6(3):5-7. 15王维群.营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0-3. 16Miller WC,Niederpruem M,Wallace JP,etal.Dietary fat,sugar,and fiber prediet body fat content〔J〕.J Am Diet Assoc,1994;94(6):612-5. 17黄承钰.医学营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37. 18汪钟立,张勤,贺丹军,等.肥胖和糖尿病患者饮食行为学分析〔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0;22(6):343-6. 〔2012-10-25修回〕 (编辑安冉冉/张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