髂动脉至股深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效果及并发症
2015-12-31杨茹雪,杜建时,段曼等
髂动脉至股深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效果及并发症
杨茹雪杜建时段曼刘卓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血管外科,吉林长春130033)
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髂动脉-股深动脉开口处腔内成形术
中图分类号〔〕R654.4〔文献标识码〕A〔
通讯作者:刘卓(1977-),男,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血管外科疾病研究。
第一作者:杨茹雪(1983-),女,硕士,主要从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D)是一种以下肢麻木、发冷、疼痛、间歇性跛行为主要表现的退行性病变,其也是导致老年人下肢缺血的主要原因,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很容易引起残疾甚至截肢〔1〕。LEASD是因动脉内形成粥样硬化斑块而引起的下肢动脉狭窄、阻塞,好发于小腿动脉、股浅动脉、髂动脉等〔2〕。开放性手术逐渐被血管腔内修复手术所替代,介入治疗已成为了目前临床治疗LEASD的主要手段。本文分析髂动脉-股深动脉开口处腔内成形术治疗LEASD患者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68例LEASD患者,均符合LEASD诊断标准,并在术前经CT血管造影(CTA)、动脉彩超检查确诊。均满足手术适应证:CTA或动脉彩超检查可见髂动脉、股总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股浅动脉全程闭塞,股深动脉开口处重度狭窄或闭塞,远端轻度狭窄或畅通,患肢远端流出道欠佳或预计无法耐受大手术创伤者。男48例,女20例,年龄59~74岁,平均(63.5±4.2)岁,踝肱指数(ABI)均值为0.22±0.18,肢体缺血48例,静息痛40例,严重间歇性跛行32例,12例合并肢端缺血性溃疡。合并糖尿病32例、冠心病30例、高血压2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11例、慢性心功能不全13例、合并脑血栓后遗症12例、心房纤颤6例。动脉彩超检查显示,患者都存在股深动脉开口处狭窄或闭塞;第2、第3段管腔畅通45例,第2、第3段管腔狭窄23例,但均未闭塞。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行药物治疗,观察组行髂动脉-股深动脉开口处腔内成形术,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髂动脉-股深动脉开口处腔内成形术对患者腹股沟区进行局部麻醉,沿股动脉走行向近心端进行穿刺,依次置入穿刺针、血管鞘和导丝,静脉注射100 U/kg肝素。翻山进入对侧髂动脉,手推造影见髂动脉至股总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股浅完全闭塞,股深动脉开口处轻度狭窄或闭塞,显影不佳。导入翻山长鞘,导丝导管配合通过病变段,并沿导丝插入球囊导管,球扩狭窄部位(压力为6~8个大气压,30~60 s/次,共施压3次),然后沿导丝植入动脉支架后,再次进行动脉造影,髂动脉、股总动脉血流顺畅,支架形态满意,其中11例股深动脉显影良好。27例股深动脉仍有狭窄,再次行股深动脉开口处球囊扩张后,股深动脉显影良好。
1.3药物治疗静脉滴注前列地尔10 μg,2次/d;红花黄色素100 mg,1次/d;配合口服氢氯吡格雷75 mg,1次/d或西洛他唑100 mg,2次/d,总疗程15~60 d。
1.4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比较两组治疗后Rutherford症状分级情况、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药物治疗后及术后1个月进行疗效评价,疗效评价标准:跛行消失、溃疡愈合、静息疼痛消失,ABI>0.9,为显效;跛行明显减轻,溃疡面缩小,静息疼痛缓解,ABI值至少升高0.1,为有效;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无明显变化,甚至有加重为无效。
1.5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9.0行t、χ2检验和秩和检验。
2结果
2.1Rutherford分级两组治疗前Rutherford分级无显著性差异(Z=-0.635,P>0.05);两组治疗后Rutherford分级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治疗后Rutherford分级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Z=-3.468,P<0.05)。见表1。
2.2手术疗效观察组治疗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两组治疗前后的Rutherford分级比较〔n(%)〕
Rutherford分级观察组(n=38)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n=30)治疗前治疗后0级0(0.00)6(15.79)1)2)0(0.00)1(3.33)1)1级0(0.00)18(47.37)1)2)0(0.00)2(6.67)1)2级7(18.42)8(21.05)1)2)5(16.67)15(50.00)1)3级18(47.37)4(10.53)1)2)13(43.33)7(23.33)1)4级6(15.79)1(2.63)1)2)5(16.67)2(6.67)1)5级5(13.16)1(2.63)1)2)4(13.33)2(6.67)1)6级2(5.26)0(0.00)1)2)3(10.00)1(3.33)1)
与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2.3并发症观察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χ2=5.645,P>0.05)。见表3。
表2两组疗效比较〔n(%)〕
组别n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观察组3819(50.00)15(39.47)4(10.53)34(89.47)对照组309(30.00)12(40.00)9(30.00)21(70.00)χ2值8.3330.00611.73011.730P值<0.05>0.05<0.05<0.05
表3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n)
组别n感染患肢肿胀肾功能损害胃肠道出血血栓形成总发生率(%)观察组381321018.42对照组301421121.58
3讨论
LEASD常累及主动脉和髂动脉,髂动脉近端闭塞又会严重影响血流动力学,流入道比流出道更狭窄则容易引起远端动脉阻塞〔3〕。临床治疗LEASD的标准术式是经腹主动脉、髂动脉至股动脉(双侧或单侧)旁路转流术,该术式是应用人工血管重建闭塞段血管通路,以恢复下肢血液循环,但该术式的创伤较大,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较高,特别不适用于高危重症患者的治疗〔4〕。
腔内血管成形术自问世以来,历经多年发展,髂动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腔内血管成形术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已经很好地解决了髂动脉局部狭窄及闭塞性病变,且该手术方式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尤其适用于老年高危重症患者〔5〕,可有效改善远端肢体血供。股深动脉重建下肢血供的报道首次出现在1961年,此后不少学者都对股深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病理生理特点、作用等进行了深入研究〔6〕。研究发现〔7〕,在股浅动脉出现广泛性闭塞的情况下,由于股深动脉具有独特的生理功能与解剖条件,故可用于重建下肢血液循环。针对髂动脉、股动脉病变广泛或高危患者,在缺乏适合流出道的情况下,可将股深动脉作为流出道,以重建下肢血供,改善患肢缺血症状,降低截肢平面〔8〕。以往,采用股深动脉成形术,可作为单独的手术,也可以作为旁路术的辅助手术,其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腔内介入技术开通股深动脉开口处使创伤进一步减少。本文表明髂动脉-股深动脉开口处腔内成形术治疗LEASD,能有效缓解静息疼痛、改善跛行程度,促进溃疡愈合,其近期疗效显著,且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LEASD的理想术式,特别是高龄、多种伴发病,远端流出道差患者,可以有效降低截肢率,改善生活质量,缩短疗程。在临床应用该术式前,必须正确评估股深动脉畅通性以确保手术成功。
4参考文献
1邢壮杰,赵晖,李润生,等.股深动脉血流重建治疗重症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J〕.中国医药,2011;6(2):196-7.
2陈国平,顾建平,楼文胜,等.股深动脉血流重建改善下肢缺血的临床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1;20(10):782-6.
3王刃,李悦萌,黎荣克,等.股深动脉成形联合髂动脉支架治疗高危重症下肢缺血18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4;20(2):183-5.
4李叶舟,尹德馨.股深动脉重建改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下肢缺血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5):931-3.
5金杰,曲乐丰,王亮,等.复合手术治疗复杂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评估〔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4;20(2):80-2,98.
6马波民.股深动脉重建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下肢缺血的疗效〔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5):42-4,55.
7田庆刚,张浩伟,张生彬,等.股深动脉血流重建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3;23(12):88-90.
8栗力,魏成志,于国涛,等.髂动脉支架联合人工血管转流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J〕.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0;2(2):87-90.
〔2013-11-19修回〕
(编辑张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