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命降糖方联合前列腺素E1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
2015-12-31杨传经,徐寒松,王安宇等
续命降糖方联合前列腺素E1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
杨传经徐寒松王安宇李雪梅赵胜张春玲
(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贵州贵阳550003)
摘要〔〕目的观察续命降糖方联合前列腺素E1(PGE1)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糖尿病足病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n=20)采用基础治疗+口服续命降糖方+静滴PGE1并与对照组(n=20)采用基础治疗+静滴PGE1进行比较。观察治疗前后糖尿病足溃疡愈合的疗效判定、治疗前后下肢血管超声及血凝指标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0.0%,对照组为65.0%,两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腘动脉及足背动脉管腔内径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扩大(P<0.05),治疗组用药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显著升高,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有显著降低。结论续命降糖方联合PGE1治疗糖尿病足疗效显著,明显提高了溃疡治愈率,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糖尿病足;续命降糖方;前列腺素E1
中图分类号〔〕R589〔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贵州省科技
第一作者:杨传经(1977-),男,医学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代谢及内分泌疾病的相关研究。
糖尿病足是因患者并发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神经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累及深部组织的破坏〔1〕,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探讨续命降糖方与前列腺素E1(PGE1)联合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诊断标准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诊断标准(1999年制定)〔2〕。根据 2010 版美国糖尿病协会所制订的糖尿病足的检查和诊断标准进行足溃疡的分级〔3〕,临床糖尿病足分级法参照Wagner分级法〔4〕。
1.2纳入标准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足有坏疽分级在0~5级者;年龄60~82岁;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在试验期间因其他原因出现病情恶化死亡的患者;试验过程中主动放弃或者转院的患者;已经出现广泛性溃烂,且需要截肢进行治疗的患者;并发心衰、严重肝肾功能损害的患者。
1.4一般资料患者为 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贵阳中医二附院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的2 型糖尿病(T2DM)伴糖尿病足患者40例。治疗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60~82〔平均(65.8±19.2)〕岁;DM病程8~18年,平均(13±2)年,溃疡病程10~64 d,平均(32±12)d。对照组20例,男10例,女10例,与治疗组相比,年龄60~78〔平均(66±8)〕岁,DM病程7~19年,平均(11±3)年,溃疡病程11~60 d,平均(31±13)d,两组一般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具有可比性。
1.5治疗方法参与试验的患者均予以糖尿病基础治疗,并且严格控制饮食,予以阿司匹林、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常规用药,根据患者的情况予以抗生素、伤口局部清创等处理。治疗组给予续命降糖方(黄芪、生地、丹参、葛根、川芎、当归、附子、麻黄、赤芍、防风、防己等);伴痰湿加二陈汤,伴热毒加五味消毒饮,同时予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10 μg/d(北京泰德制药公司)静脉泵入,对照组仅予以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静脉泵入,20 d为一疗程。
1.6观察项目应用超声多普勒测量双下肢腘动脉及足背动脉内径及峰值血流速度;应用全自动血液黏度仪测定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维蛋白原(Fib)及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观察患者静息痛、间歇性跛行、溃疡愈合面积变化情况;治疗前后了解患者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的变化。
1.7疗效判定标准根据创面改善以及愈合情况,并结合2002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所制定的有关标准来制定疗效的判断标准,同时,疗效的量化判断用计分的形式表示。显效:创面愈合程度达 80%或以上,自觉症状不明显或者基本消失;有效:创面愈合程度在40%~80%之间,自觉症状缓解;无效:创面愈合程度<50%,甚至扩大,周围组织出现坏死,自觉症状没有缓解,甚至加重。
1.8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进行χ2及t检验。
2结果
2.1患者疗效比较试验患者治疗20 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0%明显高于对照组(65%)(P<0.05)。
2.2患者下肢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两组患者足背动脉、腘动脉管腔内径,与治疗前相比,有不同程度扩大(P<0.01,P<0.05),动脉血流的峰流速无明显变化(P>0.05)。见表1。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凝相关指标变化情况治疗组血细胞比容(Hct)明显降低(P<0.05),Fib显著减低(P<0.05),但血小板变化(PLT)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用药后PAI-1降低,tPA则升高(P<0.05);而对照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患者症状及足溃疡变化情况
2.4.1症状足部皮肤发凉、疼痛及肢端麻木。治疗组患者治疗1 w后,80%患者症状有所改善,而对照组50%患者症状有所改善;3 w后,95%患者症状消失,但对照组30%患者仍诉有上述症状,两组差异显著(P<0.05)。
2.4.2溃疡处新生肉芽组织形成情况治疗2 w后,治疗组88.5%患者溃疡有新生肉芽组织形成,而对照组62.3%患者溃疡有新生肉芽形成,两组差异显著(P<0.05)。
2.5不良反应本组40例糖尿病足患者,泵入前列地尔时,有2例患者出现局部血管刺激症状,当减慢泵入速度以后,上述症状消失,可考虑泵入速度过快。所有试验患者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
组别足背动脉管径(cm)治疗前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前治疗后腘动脉管径(cm)治疗前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0.12±0.050.20±0.052)21.6±15.533.6±22.80.37±0.130.55±0.141)50.8±18.363.5±19.2对照组0.14±0.040.18±0.0320.6±13.925.6±18.20.37±0.150.48±0.1252.7±36.368.4±41.4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2)P<0.01
组别Fib(mg/L)治疗前治疗后PLT(G/L)治疗前治疗后Hct(%)治疗前治疗后PAI-1(ng/ml)治疗前治疗后TPA(ng/ml)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4.14±1.033.07±0.921)265±78222±850.48±0.050.28±0.061)42.1±11.733.1±10.31)11.1±3.917.3±5.11)对照组4.08±1.203.89±1.51260±91218±770.46±0.030.39±0.0541.8±15.337.3±12.211.5±4.014.8±4.4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
3讨论
糖尿病足溃疡创面因多种原因难以愈合,需要长期换药,疗程长、易反复发作,临床表达主要为局部皮肤缺损、渗液化脓、组织出现急慢性炎症及增生〔5〕,患者的致残致死率高、生活质量迅速下降,身心健康受到的危害极大。在临床工作应早发现、早预防、全面、彻底地予以诊治具有重要意义〔6〕。临床实践表明,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较大的优势,本研究通过孙思邈千金小续命汤与祝谌予教授降糖活血方化裁加减-续命降糖方。采用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按照中医辨证组方,中西互补,为治疗糖尿病足寻找一种疗程更短、费用更低、疗效更佳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段。
糖尿病足属于中医学“脱疽”、“ 筋疽”等范畴。大多认为肝肾阴亏、营卫不足为本,血瘀、痰湿、热毒为标〔7〕,同时中医学认为本病的主要病变部位在于脉络,病理变化在于气血。血运行不畅,阳气不能畅达四末,气滞血瘀致脉络闭阻,瘀久化热生毒,毒盛内腐而致脱疽。加之消渴病久病导致病情迁延难愈,气血阴阳俱虚,加之足部离心较远,此处阳气衰微、温煦之力欠缺,血瘀痰凝从阴化寒,气虚运血无力则清阳不能达于此,故治疗本病,温经通阳法尤为重要。续命降糖方组方配伍在祝氏降糖活血方(黄芪、生地、丹参、葛根等)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基础上,加上千金小续命汤(附子、川芎、麻黄等)辛通血气、温经通阳。全方组方更擅宣通表里、疏畅络隧、涤荡淤滞,复坏死组织之血供,改善微循环障碍,组方配伍符合糖尿病足的中医辨证。另外,续命降糖方中伴痰湿加二陈汤化痰祛湿;伴热毒者加五味消毒饮清热解毒,还具有一定的抗感染作用,达到标本兼顾的功能,使糖尿病足患者疗效显著提高,且不存在耐药性,弥补了西医的不足。
动脉粥样硬化是糖尿病足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主要病理生理〔8〕。血小板活化、高凝状态则进一步促使血栓形成及动脉粥样硬化。PGE1作为一种强大的扩张血管的内源性血管活性物质,抑制血小板的聚集的同时,使血栓素A2(TXA2)水平降低和血小板反应性增强,并且使血液流变学明显改善〔9〕。续命降糖方与凯时注射液联用可高度抗凝、血黏度明显降低、血管扩张、微循环明显改善,同时凯时主要是通过加快神经传导速度,改善糖尿病受损的末梢神经〔10〕,从而加速溃疡的愈合。
综上所述,老年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通过糖尿病基础治疗,严格控制饮食,并且予以抗生素、伤口局部清创等处理后,加用续命降糖方联合PGE1治疗疗效比单用PGE1效果更明显,溃疡治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副作用轻微,临床中可积极应用。
4参考文献
1Apelst J,Bakker K,van Holltumw H,etal.International consensus and practical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and the prevention of,the diabetic foot.International Working Group on the Diabetic Foot〔J〕.Diabetes Metab Res Rev,2000;16(suppl1):84-92.
2钱荣立.关于糖尿病的新诊断标准与分型〔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0;8(1):5-6.
3Gershater MA,Londahl M,Nyberg P,etal.Complexity of factors related to outcome of neuropathic and neuroischaemic / ischaemic diabetic foot ul-cers:a cohort study〔J〕.Diabetologia,2009;52(3):398-407.
4李仕明.糖尿病足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进展〔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2;8(1): 1-41.
5沈艳军,毕会民.糖尿病足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6):1153-6.
6梁丽荣.糖尿病足的病因分析及治疗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3):381-2.
7李颖.外用康复新液内服中药治疗糖尿病足32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08;10(19):98.
8许樟荣,俞光荣.糖尿病足和踝的外科重建手术〔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12:37.
9计成,葛卫红,王维敏,等.糖尿病足的药物治疗进展〔J〕.医药导报,2008;27(6): 683-61.
10尤巧英,李益明,周丽诺.凯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2000;9(7):471.
〔2013-06-18修回〕
(编辑曹梦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