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的起源、失落与复兴
2015-12-30陈铸林
文 陈铸林
如意的起源、失落与复兴
文 陈铸林
陈铸林: 艺名又源, 工艺美术师、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其作品 苦行释迦 于1 9 9 9年获浙江中国艺术展银奖,作品 如意福娃 于2008年4月获第43届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凤凰杯”银奖, 孔子如意 于2 0 1 0年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最佳创艺奖并获金奖,被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永久收藏。
作品 · 多子多福
“如意”一词出于印度,梵语“阿娜律”。最早的如意柄端作手指之形,以示手不能至,搔之可如意;也有柄端作心形的,用竹、骨、铜、玉制作,僧持之记文于上,也有手持如意的菩萨像。我国古代有“搔杖”,如今叫“痒痒挠”,又有记事于上的笏,亦称“朝笏”手板,如意则兼二者之用。王敦作《晋书》记载孙权曾得如意柄。古代作为工艺美术品的如意以明清代兴,清代康熙年间,如意成为皇宫里皇上、后妃之玩物。宝座旁、寝殿中均摆有如意,以示吉祥顺心如意。品类有黄杨木如意、玉如意等,民国时代如意成为贵重礼品,富有之家相互馈赠,祝愿称心如意。
如意的兴衰与中华民族的历史息息相关。如今正值我国社会稳定,经济高度发展的时期,中华盛世,文艺复兴,时代的兴盛带来了如意文化发展的良好机遇。
作品 · 丰收如意
作品 · 孔子如意
《孔子吉祥如意图》,在第六届山东省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中获得银奖
笔者自高中毕业以后就开始学木雕,一干就是18年,在学艺过程中,从不满足于停留在简单的模仿上。2004年,当我看到一些细纹刻纸作品时,一个创作想法闪现出来:何不把细纹刻纸的艺术运用到木雕中呢?这是一种大胆的尝试。毕竟细纹刻纸的精细、工整要在木头上体现绝非易事,而木雕的成本也远远高于纸张。有了这个想法后,我也不能确定自己是否能成功,但不尝试怎么知道行或不行呢?正是因为有着这样坚定的目标。2005年开始,我尝试透空雕刻。由于在山东呆过多年,受那里浓厚的孔子文化影响,我构思以如意造型为依托,将孔子人物、图案及其著作为内容进行雕刻。这一年,对我来说也是最困难的一年,在没有任何收入的情况下,就这样一头钻进自己的“如意梦”里。我执着地追求如意的艺术创作,对其有着深厚的情缘。首先我把木材挖空,挖出适合用来刻字的一层,然后在上面刻下不一样的百福字。2005年1月,我接触传统如意的创作,在此基础上再创新种类,如“如意”透空各种造型人物、文字、图案等,作品有百福如意、百寿如意、孔子如意、吉祥如意等。后来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凭着一双巧手,在尝试雕刻过200多件作品后,于2006年终于完成了令我满意的《孔子吉祥如意图》,该作品还在第六届山东省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中获得银奖。
作品 · 追 梦
作品 · 智者(根雕)
在“孔子如意”透空雕刻取得成功后,我更加勤奋,透空雕刻技艺也越发成熟。2008年,奥运会在拥有古老传统文化的中国成功举办。我作为一名普通的民间艺人,为祝福2008年北京奥运,2007年我就开始以如意福娃、百福百寿为内容进行创作,利用自己创作已久的作品《吉祥如意》表达一种情感:北京欢迎你,中国的每一位国民欢迎到来的外宾。在这个令人兴奋的时刻,本人谨以《如意福娃》这件作品作为献礼。此作品推出市场后,受到了社会的赞誉,向我发来的邀请也日渐增多。从此,我的如意梦越做越大,越做越顺。
专家评价:“这些雕刻细腻、精致的作品背后,包含着创作者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他的才华、个性、人品及他的梦想和追求都体现在每一件木雕作品之中。”
作品 · 蔡元培
作品 · 好日子一套
也许你见过很多栩栩如生的实体木雕作品,也见过不少工整纤秀的细纹刻纸,可您见过将这两种民间艺术形式结合起来的透空雕刻工艺品吗?日前,我创作的《百福如意》让人眼前一亮:在50厘米长的如意造型的梨木上,透空雕刻出100个不同字体的福字。通过疏密、粗细、宽窄、刚柔等变化与对比,使纹样轮廓清晰,形式优美。透空雕刻的如意系列有《孔子如意》、《福娃如意》、《八仙如意》等。有专家评价道:“这些雕刻细腻、精致的作品背后,包含着创作者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他的才华、个性、人品及他的梦想和追求都体现在每一件木雕作品之中。”
自创作如意作品以来,我有效利用了不起眼的木料,推动了传统木雕如意工艺事业的发展,同时我依据技术标准,注重质量,拓宽了这门艺术的生存空间。近年来,我在学习借鉴国内外传统梨木雕如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致力于向国内外展示如意木雕的艺术精品,为木雕的复兴和发展奉献绵薄之力。
作品 · 周游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