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义网络理论视野里的课堂生成

2015-12-30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宾山小学丁寿平

新教育 2015年18期
关键词:网络理论网络结构名人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宾山小学 丁寿平

语义网络理论视野里的课堂生成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宾山小学 丁寿平

课堂生成呈现出能够预设的课堂生成和超出预设的课堂生成两种类型。我们只要在倾听的基础上弄清学生语义网络的结构,及时填补语义网络残缺,理清学生语义网络的走向,灵活引导语义网络的方向,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促进语义网络重构,就能驾驭课堂的生成。

语义网络 课堂生成 语文能力

语义网络理论给了我们的课堂生成以有力的理论支撑。语义网络理论认为语言在人的认知结构中,并不是像词典那样分条目存在,而呈现为网络结构。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解读和经历不一样,建构起来的语义网络也不一样。在网络结构中某个具体的词或者概念都可以看作一个节点,这些节点都是言语主体的某次经历感受和知识接纳,节点之间互为联结,形成错综复杂的网状结构。也许两个人所掌握的词汇量不相上下,但他们的语言表达(思维的物质外壳)却很可能有很大的差距,关键在于个体的语义网络结构有差异。从语义网络理论视角来看语言能力,可以看作语义网络内部的活跃度和对外部的开放度。某一节点被激活,思维就会沿着网络结构通道同时向各个方向弥散,直到波及整个语义网络系统,这就是内部的活跃度。一个新节点的增加,不但是量的增加,而且还会给整个网络结构带来重组,这就是对外部的开放度。

一、能够预设的课堂生成

孙双金老师对情智课堂研究情有独钟,他认为情感是连通读者和作者的关键点,好的语文课要能启迪学生的心智,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让学生智慧的潜能被开发,幽闭的心智被开启,创造的天性被唤醒。他这里提到的“连通”、“启迪”、“点燃”、“开发”、“开启”、“唤醒”,实际上就是激活学生的语义网络,促发学生的生成。请看孙双金老师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导入新课的片段——

师:同学们好!老师姓孙,是孙悟空的“孙”。哪位同学知道孙悟空有什么本领?(生笑)

生1:他能72变。

生2:他会降魔除妖。

生3:他会翻筋斗云。

这是一个典型的发散性思维模型的激活。教者由自己的姓,激活学生心中关于孙悟空本领的语义网络模型。学生丰富的生成性回答,说明了教师预设的准确性。当然,这种预设,不可能知道谁先说什么,谁后说什么,但教师心中对学生已有的语义网络结构是清晰的。见下图:

当然,这样的模型只是根据教学实录进行的猜测。实际上,教师心中的语义网络远远要比这个模型丰富得多。

再继续看孙老师的导入——

师:我注意到咱们班上有不少同学和孙老师一样都戴眼镜。有的人说我们是近视眼,我说你们大家都有一双慧眼。你们这双慧眼可不可能成为“火眼金睛”呢?我们课堂上再看。同学们说孙悟空的本领了不得,咱孙家的名人还有很多!你还知道谁?

生1:孙膑。

生2:孙中山。

生3:孙武。

师:是军事家!《孙子兵法》就是他写的。孙家有军事家、政治家!孙老师很骄傲。你能骄傲地告诉老师,你们家有哪些名人吗?

生1:我姓王,我们王家的名人有王羲之、王献之。

生2:我姓彭,和我同姓的有彭德怀。

生3:我姓林,与我同姓的名人有林则徐。

生4:我姓黄,与我同姓的名人有英雄黄继光。

师:你们家的名人还真不少!好,我们今天暂时不说了。回去以后,和你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查一查,你这个姓当中,在我们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名人?查完后,一定会让你充满自豪。我们从小也要好好学习,好好锻炼,长大以后才能为国家、为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也会在历史上留下你们的身影。刚才我们谈了那么多名人,那么名人一开始都是干什么的呢?

生1:贫穷的人。

生2:都是从很平凡的人开始做起的。

生3:他们一开始都是无名小卒。

师:对,都是无名小卒,都是普通人。今天,孙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写普通人的文章,看看在这位普通人身上有哪些闪光点。

在这个过程中,哪些是预设的,哪些是生成的?应该说,整个思路是预设的,如下图:

但是,学生对孙悟空本领的扩散思维,教师只是对内容有预设,但回答的先后就是一种预设下的生成;还有,学生对自己家的名人回答,也是一种生成。

二、超出预设的课堂生成

1.弄清学生语义网络的结构,及时填补语义网络残缺。一位老师在教学《数鸡》一课时,由于当时的生活离现在的农村孩子有一定的距离,孩子们对文本中描写家里有电扇、鸡、鸡蛋不以为然,有学生就提出了问题:“这样的生活跟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差远了,为什么说农村的生活富裕了呢?”“那是因为改革开放前农民的生活比较贫穷,课文描写的是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发展了。”“那改革开放前农民的生活是怎样的呢?”……很显然,教师是非常善于倾听的,很快发现学生的语义网络结构中没有关于改革开放这方面的内容,学生只能将文本中的情境与自己在生活中建构起来的语义网络进行对比。搞懂这样的结构,为沉着地考虑下一步的策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时,教师再及时调整教学设计,跟孩子们讲了自己在改革开放前后的生活经历:改革开放前,勤勤恳恳地在田里工作了一年,但却挣不到钱;家里的一件衣服也是老大穿了老二穿;吃鱼吃肉是一种奢望,更别提家里有电扇了……改革开放后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制,忙完了田里的活,搞起了养鸡等副业,自然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了。虽然这一内容的插入影响了教学计划的完成,但帮助学生建构了关于改革开放前后农村生活的语义网络,学生语义网络中有了必要的对比对象,自然能真切地感受到改革开放政策好、农村经济发展快。这时,再结合文本内容学习,难点迎刃而解,学生的情感体验是真实、深刻的。

2.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促进语义网络重构。如于永正老师教学《高粱情》,其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板书:“站得像高粱一样,要有抓地的根。”)

师:有个字的音,老师读不准(手指“得”),请同学们帮帮我。(学生查字典、揣摩、讨论)

生1:应该读“de”,这句话应该这样读:“站得(de)/像高粱一样,要有抓地的根”。

生2:应该读“dě i”,这句话该这么读:“站/得(dě i)像高粱一样,要有抓地的根”。

师:好的,读dě i也可以。请大家用这两种读音分别读一下这句话。

语境对语义、语音有规定性。“得”的读音,在特定的语境中应该是确定的,我们一般会直接告诉学生。但是于老师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文本的情感,却把它的读音作为讨论内容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感悟,自己去建构语义网络。学生在讨论生成过程中,认识到汉字是依义定音,体会到不同的读音能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学生在这样的具体语言实践中,重新建构了自己的语义网络,生成了语文能力。

猜你喜欢

网络理论网络结构名人
国外冰雪运动政策运行经验与启示研究——基于政策网络理论的分析
舔名人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作战计划时域协同方法研究
名人摔跤后
你不可不知的中外名人
名人書系列
基于广义混合图的弱节点对等覆盖网络结构
体系作战信息流转超网络结构优化
基于互信息的贝叶斯网络结构学习
复杂网络结构比对算法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