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中IL-13、IL-25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2015-12-30黄芳林,徐艳萍,王言言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14期
关键词:变应原白介素变应性

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中IL-13、IL-25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黄芳林徐艳萍王言言汤翠华何晓李阳阳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吉林长春130041)

摘要〔〕目的探讨白介素(IL)-13、(IL)-25与变应性鼻炎(AR)发病机制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64例AR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 IL-13、IL-25水平,并分析相关性。结果持续性AR患者血清中IL-13,IL-25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持续性中重度组AR患者血清中IL-13、IL-25水平均明显高于持续性轻度组(P<0.05)。IL-13与IL-25在持续性AR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呈正相关(r=0.979 P<0.05)。结论IL-13、IL-25参与了AR的发生与发展,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白介素-13;白介素-25

中图分类号〔〕R765.21〔文献标识码〕A〔

通讯作者:徐艳萍(1959-),女,教授,主要从事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研究。

第一作者:黄芳林(1990-),女,在读硕士,主要从事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研究。

变应性鼻炎(AR),即过敏性鼻炎,是机体接触特异性变应原后主要由IgE介导的鼻黏膜I型变态反应,有许多免疫活性细胞和促炎细胞以及细胞因子等参与。目前认为白细胞介素(IL)-13在Ⅰ型变态反应中起关键作用。在哮喘患者的研究中,IL-25促进I型变态反应的发生和发展,Grossman明确提出“同一气道,同一疾病”的观点〔1〕。本研究通过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各组血清IL-13、IL-25的水平,探讨IL-13、IL-25临床意义及其与AR的相关性。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AR组:选择2014年3月至2014年8月至吉林大学第二医院门诊AR患者64例,男28例,女36例,年龄18~60岁。轻度持续性(轻度组)32例,中重度持续性(中重度组)32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2009年,武夷山)诊断标准〔2〕。正常对照组20例(对照组),男9例,女11例,年龄18~60岁;均为鼻中隔偏曲及鼻骨骨折患者,无AR史、个人及家族过敏史。

1.2测定方法采集AR及对照组空腹静脉血2ml,血液凝固后3 000r/min离心,提取上清液,冻存至-80℃低温冰箱。IL-13和IL-25的检测均采用ELISA方法,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使用相应的商品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盒,依照说明书检测,以分光光度计读出每孔的450nm吸光度值(A),根据标准曲线计算被测IL-13、IL-25的浓度。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6.0软件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

2结果

AR组、轻度组及中重度组患者血清中IL-13与IL-25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中重度组IL-13、IL-25浓度明显高于轻度组(P<0.05)。见表1。AR患者血清中IL-13、IL-25呈显著正相关(r=0.979,P<0.05)。

表1 各组外周血清 IL-13、 IL-25水平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1)P<0.05;与轻度组比较:2)P<0.05

3讨论

AR是机体被变应原致敏后产生特异性的IgE抗体后,特异性个体再次接触致敏的变应原后,抗原提呈细胞将变应原传递给Th细胞,与Th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导致Th细胞激活后朝Th2方向分化增多,而朝Th1方向分化受到抑制,Th2细胞分泌IL-4、IL-5、IL-9、IL-10、IL-13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等Th2类细胞因子促进变应性鼻炎的发生。在变态反应性疾病中,Th1细胞功能低下,而Th2功能亢进。IL-13、IL-25均由Th2细胞分泌,属于Th2类细胞因子,可以促进AR的发生和发展。

IL-13与变态反应性疾病有着紧密联系,被认为是目前重要的Th2细胞因子。IL-4是体内诱导B淋巴细胞分泌IgE的重要因子,IL-13与IL-4的基因靠近,因此两者有25%的同源性。IL-13在变态反应中的作用通过以下途径实现:诱导B细胞增殖,促进B细胞分泌IgE;活化嗜酸粒细胞,并且抑制嗜酸性粒细胞的凋亡。而IgE及嗜酸性粒细胞在I型变态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IL-13还可以诱导T细胞朝Th2细胞分化,促进Th2类细胞因子的分泌,并抑制Th1细胞活化及Th1类细胞因子(IL-12、IFN-γ)等的释放〔3〕。陈靖等〔4〕通过用不同浓度变应原对AR病人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作体外刺激培养前后IL-4、IL-13的表达含量作相关性研究。结论得出IL-4、IL-13在AR患者中表达升高,参与了变态反应过程,且能促进IgE的分泌。本研究与陈靖〔4〕等的研究结果一致,提示IL-13促进AR的发生与发展,血清中表达水平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即IL-13、IL-25在血清中的浓度越高,AR病情越严重。

IL-25是2001年Fort等〔5〕首先报道的,利用反向遗传学克隆了这个基因后发现其与IL-17有显著的同源性。研究表明IL-25在支气管哮喘中促进Ⅰ型变态反应。AR与哮喘均为呼吸道炎症,常在同一患者身上共存,70%~90%的哮喘病患者伴有过敏性鼻炎〔6〕。在变态反应中IL-25可以促进IL-4、IL-5、IL-13 和eotaxin的分泌,增强Th2型免疫应答、导致嗜酸粒细胞的浸润。Tamachi等〔7〕通过对小鼠的研究得出IL-25在变态反应中可能的作用机制:IL-25主要由Th2细胞产生,在血液中IL-25含量较多时,IL-25诱导谱系阴性的抗原递呈细胞产生Th2型细胞因子IL-4、IL-5和IL-13等。与此相反时,IL-25在血液中含量较少时,通过增强CD4+T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参与变态反应。本研究结果与Fort等〔5〕的结果相似IL-25与IL-13的相关性很高,由此可见在支气管哮喘的研究中IL-25可以通过促进IL-13的分泌促进Ⅰ型变态反应,提示IL-25可以通过促进IL-13分泌,参与AR的发病过程。

4参考文献

1GrossmanJ.Oneairway,onedisease〔J〕.Chest,1997;111(2):11-6.

2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鼻科组,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09年,武夷山)〔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44(12):977-8.

3商艳,李强.白介素-13与支气管哮喘〔J〕.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2001;21(3):192-4.

4陈靖,李添应,冯练强,等.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变应原刺激与白细胞介素4和13表达的关系〔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4;39(12):758-9.

5FortMM,CheungJ,YenD,et al.IL-25inducesIL-4,IL-5,andIL-1βandTh2-associatedpathologiesinvivo〔J〕.Immunity,2001;15(6):985.

6FergusonB,Powell-DavisA.Thelinkbetweenupperandlowerrespiratorydisease〔J〕.CurrOpinOtolaryngolHeadNeckSurg,2003;11(3):192-5.

7TamachiTT,MaezawaY,IkcdaK,et al.IL-25enhancesallergicairwayinflammationbyamplifyingaTh2celldependentpathwayinmice〔J〕.JAllergyClinImmunol,2006;118(3):606-14.

〔2014-10-29修回〕

(编辑袁左鸣)

猜你喜欢

变应原白介素变应性
支气管镜下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1例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Fuzi in the treatment of allergic rhinitis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变应性鼻炎患者食物变应原分布特点分析
徐丽华运用祛风止咳方治疗变应性咳嗽经验
565例过敏性疾病变应原结果分析
金匮肾气丸化裁治疗变应性鼻炎
银屑病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白介素8的检测
哮喘患儿血清白介素与免疫球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白介素17 、白介素23 mRNA 的表达及与病情相关性研究
淋巴瘤患者血液和瘤组织白介素-6、白介素-10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