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援新疆汉族女性失能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及影响因素
2015-12-30王玉环,冯雅楠,侯蔚蔚等
支援新疆汉族女性失能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及影响因素
王玉环冯雅楠侯蔚蔚吴复琛刘素香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医学人文研究所,新疆石河子832000)
摘要〔〕目的了解支援新疆(援疆)汉族女性失能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援疆汉族女性老年人进行失能筛查,对符合失能标准的284名女性老年人应用生活满意度指数B量表(LSRB)进行调查。结果援疆汉族女性失能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得分〔(15.50±4.11)分〕与全国常模差异不显著(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职状态、在职时单位性质、月收入、主要经济来源、医疗保障、来疆时间、失能时间及失能程度是影响其生活满意度的因素;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来疆时间、在职时单位性质及失能时间是影响援疆汉族女性失能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因素。结论应针对援疆汉族女性失能老年人制定相关政策,提高该人群的生活满意度。
关键词〔〕失能老年人;生活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XSH020)
第一作者:王玉环(1970-),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老年健康照护学研究。
全国老龄办在2010年调查显示,到2015年,我国部分和完全失能老年人将达到4 000万(6.05%)〔1〕。截止到2010年底,新疆60岁以上人口达到233.54万人(10.8%),其中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占20%左右〔2〕,这些老年人多数由于历史原因移民来疆,屯垦戍边,现步入老年后积劳成疾,据调查显示新疆65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达657.0‰,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慢性病致失能率较高〔4〕。我国老龄化过程的主要特征之一为女性化〔5〕。生活满意度是生活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老年人对日常生活满意程度的高低是老年人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综合反映〔6〕。本研究旨在了解援疆汉族女性失能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状况及影响因素。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2011年12月至2012年7月援疆汉族女性失能老年人284例,年龄60~96〔平均(75.57±6.99)〕岁;文盲127例,小学88例,初中35例,高中及以上34例;婚者192例,非在婚(离婚、丧偶者)92例;失能时间6个月~1年58例,>1年且<3年102例,3~5年64例,>5年60例。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且失能汉族老年人;③援疆≥40年;④知情同意并积极配合者。排除标准:①言语交流有困得者;②伴有严重躯体疾病或身体极度虚弱无法接受调查者;③神智不清,智力障碍,无法配合完成问卷者。
1.2调查方法抽样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首先,联系当地的老龄办、民政局和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总体了解建国前老年人在当地分布情况;其次,在城市及农村抽取建国前老年人分布较密集的社区或团场,从所在街道办事处或社区居委会等部门找出符合条件的老年人的基本信息,如姓名、家庭住址,便于入户调查,并对老年人进行编号,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抽取规定数量的老年人;最后以家庭为单位入户调查,调查中使用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筛查,对符合条件的不同程度失能老年人进行相关问题的调查。第二阶段:农一师(阿克苏地区)市区抽取汉族老人分布较密集的城市花园和兴隆花园,团场抽取1团和16团;农八师(石河子地区)市区抽取经济水平较好及老年人分布较密集的25小区和34小区,经济水平较差的7小区和8小区,团场抽取143团18、19连,146团7连和9连,147团10连和14连,石河子总场,石河子乡五宫村;乌鲁木齐市,对幸福路老干部休养所、延安路老干部休养所、老满城老干部休养所、克孜勒苏自治州驻乌老干部休养所和田地区驻乌干休所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人均进行调查;农六师(五家渠)对新疆兵团第一干部休养所符合纳入标准的老人均进行调查;沙湾县卡子湾村(当年兵团农七师),对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人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290份,收回问卷284份(97.93%)。
1.3调查内容①一般人口学状况:自行设计问卷,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情况、月收入、医疗保障、来疆时间、来疆原因、失能时间和失能原因等。②ADL状况:采用ADL量表,该量表由美国的Lawton等〔7〕制定,用于评定被试者的ADL〔8〕。量表包括6个条目,按照6项指标中1~2项“做不了”定义为轻度失能,3~4项“做不了”为中度失能,5~6项“做不了”为重度失能的标准将失能老年人划分为轻、中、重3个等级。③生活满意度:采用生活满意度指数B量表(LSRB)〔9〕共有12个条目组成,LSRB得分从0分(满意度最低)到22分(满意度最高),评分水平越高,生活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t检验、F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
2结果
2.1援疆汉族女性失能老年人生活满意状况该人群生活满意度平均分〔(15.50±4.11)分〕与全国常模〔9〕差异不明显(P>0.05)。
2.2援疆汉族女性失能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单因素分析女性老年人的在职状态、在职时单位性质、月收入、主要经济来源、医疗保障、来疆时间、失能时间和失能程度是影响该人群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因素。见表1。
2.3援疆汉族女性失能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多因素分析以援疆汉族女性失能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得分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自变量,在引入水平α=0.05,剔除标准β=0.10情况下,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来疆时间、在职时单位性质及失能程度是影响该人群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因素。见表2。
表1 援疆汉族女性失能老年人生活
表2 援疆汉族女性失能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多因素分析
3讨论
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查阅得知〔10,11〕,1953~1956年来疆的女性均为响应国家号召,统一来疆屯垦戍边者,她们来到新疆后由组织统一安排工作,现步入老年后享受离退休待遇,有稳定的收入;而1961年及以后来疆的女性大多为随迁来的家属或自主来疆者,她们来疆后并无人安排工作,大多为家属或以从事农业劳作为生,年老后并无稳定的收入,因此,不同时期来疆的女性援疆老年人之间生活满意度存在差异。研究显示〔12〕,不同的单位性质的老年人社会地位、社会活动、社会阅历及经济收入不同,其生活满意度也有差异。曾在政府机关工作的老年女性,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社会阅历更加丰富,文化水平相对较高,同时有相对稳定的经济收入,导致这部分女性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相对较高。熊跃跟〔13〕研究表明,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受健康状况的影响最大,对于失能程度较重的女性老年人来说,严重的躯体功能障碍导致生理功能的下降,同时心理压力增加,易产生焦虑、抑郁、担忧及病感较重等负面情绪,导致其生活满意度下降。
4参考文献
1张恺悌.失能老人靠谁养老〔J〕.中国社会工作,2011;4(11):26-7.
2新疆“十二五”将投百亿元破解养老难题[EB/OL].http://www.tianshannet.com.cn/news/content/2011-10/24/content_6269664.htm,2011-10-24.
3杨磊,秦江梅.新疆卫生服务调查〔M〕.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2002:10.
4刘艳慧,王玉环.新疆石河子市失能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7):3201-3.
5邬沧萍,杜鹏.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趋势预测和战略选择〔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12.
6李立明.老年保健流行病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96-120.
7LawtonMP,BaudyEM.Assessmentofelderpeople:self-maintainingandinstrumentalactivitiesofdailylife〔J〕.Gerontologist,1969;9:179-81.
8杜鹏,武超.中国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状况与变化〔J〕.人口研究,2006;29(1):50-6.
9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
10李福生.新疆兵团屯垦戍边史〔M〕.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1997:25.
11刘丹.新疆移民问题研究——新中国成立后新疆人口迁徙、定居及类型研究〔J〕.西北人口,2010;31(6):115-25.
12张琳,宁艳花,姚丽,等.银川市老年人生活质量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1;27(2):162-4.
13熊跃跟.我国城市居家老年人晚年生活满意程度研究——对一项调查结果的分析〔J〕.人口与经济,1999;(4):49-52.
〔2013-10-27修回〕
(编辑赵慧玲/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