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HP 的电子商务环境下农村流通供应链优化及评价
2015-12-30周建良副教授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丽水323000
■ 周建良 副教授(丽水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丽水 323000)
农村流通供应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农村流通供应链因素分析
对农村流通供应链的完善我们需要实现以下三个目标:第一,实现流通供应链的可持续、协调性发展,尽可能地减少供应流通过程中在各方面不必要的消耗,不断向“零损失,高利润”的目标前进;第二,不断完善优化农村流通供应链,利用任何可行因素来提高供应链的总体收入,减少供应链中不必要的流通环节,从而减少流通链中的流通成本,提高利润率;第三,利益分配合理化,尽可能合理分配农村流通供应链中各个流通成员的收益,使供应链中的人员收益得到提高,从而调动供应链中农户的积极性,提高农村流通效率和促进农村流通供应链的成长。根据上述所说内容与要求笔者列出了以下6个农村流通供应链的影响因素:农民盈余水平、流通质量、流通社会性、流通便捷性、流通时效与流通成本,并从这6个角度进行分析(见图1)。
(二)通过AHP 来建立农村流通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评价
本文针对如何实现农村流通供应链的优化组合提出了三点重要目标,分别是:其一,供应链尽可能向可持续、可协调目标发展,合理协调农村流通供应链中各个流通环节之间的关系,提高其运转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流通损失,从而提高供应链整体的利润率。其二,供应链中合理优化组合,提高整个供应链条的整体收入,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实现利润率的最大化。其三,科学合理地处理好供应商之间的收益分配问题,让成员的收益得到最大化的提高,从而激励供应链中农户的积极性,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由上可知,各个影响因素在农村流通供应链中的重要程度,主要是依据各影响因素对以上三个优化目标完成的贡献程度的大小而判定。
由此假设分析得出的结论显示,农村流通供应链优化的三个目标相互作用、不可分离,同等重要。在此分析过程中我们对信息进行整理归纳,然后分析得出各个影响因素对三个目标实现所扮演的重要作用,随后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来分析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重要程度关系。
根据表1所得到的结果,可以知道各个影响因素重要程度从最不重要到最重要的顺序依次为:流通社会性、流通便捷性、流通时效性、农民盈余水平、流通质量与流通成本。
首先对表1的影响因素进行层次单排序,其具体的计算方法如下:
Mi=Π Aij(j=1、2、3、4、5、6),根据上述评价判断矩阵能够清楚知道其各个数值分别为:M6=1/6615,M 5=35/3,M 4=3/875,M 3=5/9,M2=105,M1=2835。
表1 影响因素对目标的贡献度调查结果
图1 层次结构模型图
wi=Wi/ΣWi,即能够得到w6=0.145,w5=0.145,w4=0.035,w3=0.057,w2=0.117,w1=0.501。
根据优化前后供应链,分别对各个因素做层次单排序。
从二阶矩阵的特殊性,笔者可以清楚地计算出每个矩阵的权位比重,其具体如下:在C1 中,P1 的比例为0.25,P2比例则为0.75;在C2中,P1比例为0.167,P2比例则为0.833;在C3中,P1比例为0.25,P2比例为0.75;在C4中,P1比例为0.25,P2 比例则为0.75;在C5 中,P1 比例为0.125,P2比例则为0.875;在C6中,P1比例为0.167,P2 比例则为0.833。
C.I.=0.098,在n=6 的条件下,R.I.=1.26,即可以知道C.R.=0.078,该数值小于0.1,即可以通过一致性检验。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可以得到表2 的结果。根据图1所示结构,可以知道传统的农村流通供应链的流通效率明显无法满足现代的市场需要,而优化后的农村供应链得到了完善,流通效率也得到了提高。在流通时效、流通成本、流通运输便捷程度、流通广泛性、流通质量、流通社会性及农村盈余水平等方面,优化后的农村流通供应链效率明显优于传统的农村供应链效率。
表2 计算结果表
图2 农村流通供应链优化模型图
电子商务环境下农村流通供应链优化模型
以当前中国实际的电子商务环境为研究背景,用图2将农村流通组织供应链的特征、相应组织的特点、其配送的具体特征以及对相应项目进行改善之后的现状进行结合并表达出来,从本质上对农村流通供应链进行优化,其具体模型如图2 所示。
(一)模型中农产品流通供应链的主要运行方式分析
一是使农产品生产者可以成为具有规模型的流通主体而采取与相应公司进行合作或与合作社进行相应的合作后融合而成;二是促使没有与合作社产生合作意识的农产品生产者与经纪人进行合作,并形成具备直接与相应销售地点或批发市场进行交易的能力。而上述的内容中的后者就是当前所运用的“农超对接”这一模式的主要的运行原理;传统性的交易方式与当前与批发市场进行交易的交易模式从本质上讲是非常相似的,不过因为生产者所属的规模圈愈发增加,促使其在两方进行交易的过程中极具优势,且具备更多的主动性。
(二)模型中农用生产资料流通供应链的主要运行方式分析
在对农用生产资料进行相应的优化完善之后,主要的运行方式是加入了合作社的农产品生产商与农用生产资料生产商进行直接性的交易,由于前者自身存在规模较大、采买数量庞大,两者在进行交易时具备极高的便利性。销地批发市场通过其自身存在的销售渠道将其所拥有的农产品通过一些小商贩或是一定规模的农贸市场向消费者进行销售,同时超市则是直接将其产品直接对接消费者。农用生产资料物流承包者可以实现与生产商物流运输商的资源,同时还可以从第三方获取运输资源。就不参加合作社的农产品生产商而言,可以直接与合作过的零售商进行购买。通过上述两种不同农产品的运输方式,使得未来对农用生产资料的运输更加完善。
(三)模型中农村日常生活用品流通供应链的主要运行方式分析
待对农村日用生活用品供应链进行相应优化完善之后,日用生活资料生产商通过运用自身在货源方面存在的优势,包括自身存在的子公司与代理商,将其公司日用品通过农村连锁商店、批发市场或是在网上进行销售,而农村的消费者可直接通过网上、县城、以及连锁超市里购买到日常必需品。而就其运输方式而言,该方面具备极其重要作用的就是农村连锁超市,其配送方式主要分为两个类型,一是自身拥有的配送资源,二是外部存在资源对其货物进行采购与销售。而在网上购物这一方面主要依靠第三方运输,其主要决定网上购物的质量与服务。
电子商务环境下加强农村流通供应链建设的建议
推进我国农村龙头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导致我国农村流通发展落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农村大型农业组织的缺乏。因此推进对农村龙头企业的扶持不仅是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化的要求,也是推进我国农村流通供应链的重要条件。在当今电子商务市场大环境的影响下,在加快流通组织规模化发展的同时还需要促进流通组织的信息化发展。不仅要在财力上、政策上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更要推动农村龙头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加强其在科学技术上的创新发展,促进农村流通的信息化发展及网络系统的发展,从而提高农村龙头企业的流通能力及管理水平。
推进我国农村流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在整个电子商务不断发展的环境影响下,加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农村流通稳健发展的核心力量。正是由于对农村流通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和人力的投入,而很多普通的个人企业在没有外援帮助的前提下,很难开展此项工作。因此,需要政府统筹兼顾、合理加大对农村流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包括农村信息网络建设、交通运输建设、物流园区的建设等。只有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扶持,才能更加有效地推动我国农村流通供应链的稳健发展。
推进我国农村流通政务系统的建设。农村物流供应链一直以来受到“重生产,轻流通”等传统思想观念的缚束,造成这一思想束缚的原因在于:一方面是因为农村流通建设标准的地区差异化、法律法规不健全等因素,另一方面就是各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农村流通的建设上各自为政,缺乏团队合作联系,无法实现双赢。因此政府要想解决农村流通制度的不合理化、流通秩序混乱的问题,必须积极推进农村流通一体化建设,努力健全农村流通法律规范,并且合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加快政务管理信息体系的建设,从而加大农村流通建设的监管力度,以达到推进农村流通稳健发展的目的。
综上,本文在构建农村物流改善后的农村流通供应链的模型图的同时,也根据AHP层次分析法对完善前后的农村流通供应链进行了分析。总体上来说,传统农村供应链效率无法紧跟时代的步伐,缺乏流通信息化建设;而完善后的农村流通供应链效率不仅在各方面优于传统农村流通供应链,更能适应电子商务市场的大环境,在流通网络信息化发展上有较大的突破。当然本文还存在很多不足,比如在对农村流通组织的建设上没有展开更深的研究和给予具体的解决方案,这些都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不断积累经验,加以总结,以促进推动农村流通供应链进入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新常态。
1.赵临风.农产品供应链整合策略探讨[J].商业时代,2010(2)
2.杨维霞.农产品供应链物流金融模式初探[J].商业时代,2010(15)
3.赵晓飞.我国现代农产品供应链体系构建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2(1)
4.龚梦,祁春节.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制约因素及突破点—基于供应链理论的视角[J].中国流通经济,2012(11)
5.苗晓娜.基于供应链管理理论的农村商品现代化流通体系研究[J].农业经济,2014(6)
6.冯华,何佳莉,刘洋.供应链物流能力绩效评价体系的调研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