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台研发产业竞争力比较、评价与启示

2015-12-30李青龚平暨南大学广州510632

商业经济研究 2015年13期
关键词:两地竞争力广东

■ 李青 龚平(暨南大学 广州 510632)

当前,广东和台湾都面临产业转型升级问题,发展高端研发产业是共同的战略选择之一。那么,两地研发产业发展现状如何?竞争力熟强熟弱?各自有何优势和短板?有多大的互补、互动与合作空间?如何推动和深化两地在此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厘清这些问题,一是旨在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广东寻找新的着力点,具有实践意义;二是试图为深化和平发展形势下的两岸关系及粤台产业合作找到新的切入点,具有双边意义;三是尝试构建新兴研发产业竞争力的分析框架和评价体系,具有理论意义。

理论综述

(一)关于研发产业及其竞争力

与传统产业相比,研发产业无论是发展内涵、发展脉络还是产出的社会效应,都有其特殊的产业个性。高汝熹(2001)定义研发产业:“是指从事研发活动的企业和组织的集合”。黄鲁成(2007)认为研发产业是从事研发活动、提供研发产品或服务的企业和机构。当前,对研发产业的研究基本上都停留在定性研究上,主要是从现状水平、投入、产出等方面进行分析。也有学者尝试对研发产业发展进行评价研究,如罗亚非对国内5个地区的研发产业发展从投入、产出、技术转移3个方面进行评价和比较分析。覃成林(2002)对全国各地区研发产业从投入规模、投入系数、投入结构以及产出量、产出效率5 个方面进行了评价分析。总的来说,这些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

WEF和IMD(2005)创立的科技竞争力评价体系是较早评价科学技术竞争力的指标体系,也是当今最有影响的竞争力评价工具和研究成果。IMD的科技竞争力指标模型包含R&D人力、R&D经费、技术管理状况、技术环境状况和知识产权保护状况5个方面并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各国的科技竞争力得分并进行综合评价。国内的姜春林和江诗松(2011)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大陆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科技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分析。闫莹和李祖福采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山西省的科技发展能力进行分析,明确了R&D经费投入占GDP 的比例和科技人员数两个最重要的因素。黄鲁成和邱芳从内外因素对北京研发产业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得出北京研发产业的综合得分在全国排第一且分值明显高于其它省市。任伟宏和黄鲁成(2008)也对研发产业评价指标与方法进行过探讨。

(二)关于粤台产业发展比较与合作

改革开放以来,陆地面积仅为我国1.85%的广东,贡献了近12%的经济总量,广东在我国与东南亚的贸易中占有1/3左右的份额,这其中有粤台产业合作带来的成就。ECFA签署后,两岸交流合作推进到一个制度性合作的全新阶段。代明等(2009)通过对粤台两地创新资源投入能力、创新活动产出能力等的比较分析,指出“创新竞合”将成下一轮广东对台超越的焦点,同时也是粤台合作的机遇。邱丽云(2010)对粤台的新兴产业发展进行过比较研究。王磊(2011)在粤台新兴产业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两地新兴产业合作发展战略的意义。欧阳聪和伍晓军(2012)对后ECFA时代粤台新兴产业合作进行系统的分析,指出现在粤台都进入了加快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深化产业合作是粤台两地的共同需要。

综上,国内关于研发产业及其竞争力评价的研究尚粗浅,而关于粤台研发产业及其竞争力的评价研究更不足,致使深化和提升粤台产业合作议题迄今找不到更好的切入点和新突破口。为此,本文拟先从产业投入、产业结构、产业发展环境和产业产出能力四个方面对粤台研发产业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尝试建立研发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运用加权主成分分析法,重点对粤台研发产业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以明晰两地研发产业目前的竞争力水平及其在全国的位置,再就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广东“十二五”规划与台湾“黄金十年”蓝图的“交集效应”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图1 粤台研发经费投入与来源结构比较

图2 粤台科技论文和专利数量比较

表1 2012 年粤台三类研发主体数量比较

粤台研发产业的比较

(一)研发产业投入比较

研发产业投入包括各类研发主体及其支配和运用的人力、物力等资源。研发主体主要是指所谓的“产学研”或“研发业者”。而常用于计量的研发资源主要是研发人才与研发经费。如表1所示,粤台两地都属研发资源密集度比较高的区域,且广东在总体数量规模上已逐渐赶超台湾,但台湾在“均量”指标和“能量”指标上更占优势。可见,相比台湾,广东研发产业投入仍显不足。

(二)研发产业结构比较

如图1 所示,近年来,粤台都面临研发经费投入比重失衡,基础研究费用不足的问题,但广东情况更严重。粤台两地用于基础研究的经费远低于应用研究和实验发展的经费,这与粤台长期重视发展实用科技的政策是分不开的,表明粤台在重视研发、促进整体研发投入快速增长的同时,带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急功近利倾向。从功能视角看,这种失衡将导致两地重大基础创新的缺乏及创新源泉支持力的不足,严重制约整个创新链的产出效益。另外,粤台两地的经费来源都是以企业为主,显示了企业在粤台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由于企业侧重试验发展,进一步加剧基础研究投入不足及整个研发结构失衡的问题。

(三)研发产业发展环境比较

台湾当局通过财政补贴、金融协助等手段鼓励研发创新,其创投基金的热度仅次于美国。广东近年来也在逐步建立并完善科技投融资体系,通过建立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渠道,引导社会资金投向高科技产业。总体上,广东的研发产业发展环境不如台湾,主要是广东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尚不成熟发达,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度相对不足,且其他专门针对研发产业的扶持政策更是亟待研究和制定。

(四)研发产业产出能力比较

如图2 所示,广东在专利总体数量规模上超过台湾,但按均量计算则与台湾落差较大;而且广东发明专利占专利总量比重相对较低,显示出其创新潜力与台湾有一定的差距。

总之,两地研发产业发展的相同之处:一是都得到当局重视及其产业政策支持;二是研发资源都比较丰富,研发投入增长快;三是以企业为主导力量;四是偏重实验发展,相对忽略基础研究;五是在某些领域或行业具共同优势等。两地研发产业发展的不同之处:一是台湾在投入强度上超过广东,广东在投入增速和规模上已开始超过台湾,显示后者尚有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的空间;二是台湾的行业集中度较高,广东在行业结构上相对分散,表明后者有条件实行分区差异化布局和提高局域性集中度;三是台湾在发展质量和水平上超前,广东在发展规模和速度上占优,表明后者尚待进一步努力将数量优势转化为质量优势;四是台湾的相关产业政策日趋成熟并逐步由“投入激励”转向打造知识产权转化平台,广东尚处在政策酝酿和“投入导向”阶段、也需逐步向“产出导向”转变。

粤台研发产业竞争力评价

(一)模型构建

基于以上比较分析,本文从产业投入、产业结构、产业环境和产业产出四个方面拟建研发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见表2),并采用绝对值指标与相对值指标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分析。

主成分分析的相关理论基础。假定评价体系有P维样本,将n个样本点的变量记为X1,X2,…,Xp,主成分分析是在信息损失最小的情况下经过线性变换,以几个主成分因子来取代原来的多维原始变量。例如,设S=(Sij)p×p为样本方差矩阵,λ1、λ2、…λp为矩阵从小到大排列的特征值,e1、e2、…、ep为对应的正交单位向量,则第i个样本的主成分可表示为:

di(i=1,2,…)是通过一定渠道得到的评价指标的权重,一般分为主观赋权和客观赋权。主成分分析是用于多指标评价的传统方法,采用的一般是客观赋权,且都是在指标合成时使用,先以协方差阵的单位化正交特征向量作权,合成主成分,如式(1),再以方差贡献率为权,对各主成分加权合成最终评价指标y,即:

式(2)是累计方差贡献率,m的取值与主成分的特征值有关(取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个数),一般取的几个主成分可保留原始数据85%以上的信息。最后,将每个样本点的归一化数据分别代入各主成分的表达式中,以方差贡献率所占比重为权重求和得出综合得分。

加权的主成分分析模型。主成分分析是根据原始数据所包含的方差大小,来对主成分进行客观赋权,没考虑到原始评价指标对评价问题的重要性差异。而像本文的研发产业竞争力评价,就需要对评价指标主观赋权。综合衡量上述四种方法后,本文采用如下改进方法,建立系统评价的AHP变量加权主成分分析模型:对评价指标x1,x2,…,xp,根据它们对评价问题的重要性,通过层次分析法给它们依次赋予权数w1,w2,…,wp,且要求作归一化处理:

假设对原始数据归一化处理后的数据阵是:X*=(xij)nxp=(x*1,x*2,…,x*p),由它来构造一个新的矩阵:

加权主成分分析法使得在评价系统中更重要的、被赋予更大权数的变量的数据方差相应地被拉长,从而在主成分分析评价中得到更多重视,将主客观赋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评价结果更加符合综合评价问题的目标和实际。

模型分析的具体步骤。利用MATLAB6.0 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求出各指标的权重;对归一化的数据进行加权处理,得到目标矩阵;利用主成分分析对目标矩阵进行综合分析。

表2 研发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表3 台湾与大陆部分省级行政区的研发产业竞争力因子得分排名表

(二)实证结果分析

根据检验结果,KMO和球形Bartlett检验的P 值几乎为零,说明应用主成分分析是合适的。取特征值大于1 的主成分为最后分析的公因子,6 个主成分因子的累计贡献率达到了91.034%,大于85%,因此,这6个主成分足以解释以上所有的指标所包含的信息,从而最终用这6 个主成分因子来分析研发产业竞争力是可行的。

根据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和原始变量的归一化值,计算各因子的得分数。旋转后因子的得分函数表达式如下,其中wi为主成分在每个指标上的载荷,Xi为评价体系中的指标,本文共设了25个指标,且根据SPSS软件分析得出主成分因子有6个。则研发产业竞争力总得分由等式(3)得出:

由于研发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的设定具有一定主观性,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争论,且本文的重点是粤台两地的比较,故最后只选取前6的省市,重点是了解粤台的研发产业竞争力在全国所处的位置,结果如表3 所示。

由表2 可知,台湾、广东的研发产业竞争力综合得分分值为正且高于大陆大多数省市,说明两地的研发产业发展水平高于全国水平;但广东研发产业竞争力暂时逊于台湾,而两地的结构差异、类别差异等显示两地在研发产业的优劣势或长短板上存在很大互补性,合作空间广阔。鉴于海峡两岸关系难得的历史性机遇,粤台需基于双赢理念,进一步推动粤台科技合作,联袂打造粤台双向创新链,共同做强做大两岸研发产业。

结论与启示

(一)资源合作

研发资源涉及人才、资本、机构、信息、科技成果等。主旨是推动实现这些资源在两地间的自由流动和共享。

(二)知识产权合作

两地在加强知识产权制度建设与自主知识产权开发生产的同时,也需深化在这一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打造这一研发产业主要产出形式的“市场交易”和“价值实现”平台。

(三)园区合作

园区是研发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深化两地的园区合作大有可为,包括继续学习借鉴台湾园区尤其是新竹科学园的做法和经验、探索建立两地科技园区的对口合作与互动关系、允许台湾园区开发商在粤承办或托管科技园区、吸纳台湾研发业者到广东入园“群聚”发展等。

(四)类别合作

两地在基础研究、实验发展等研发活动类别结构上既有共性,也各有长短。需要两地一方面携手共克短板,另一方面深化研发领域的动态分工协作,通过“错位发展”和全面协作来减少重复研发,节省研发资源,提高研发绩效,共拓海内外市场。

(五)界别合作

同行之间的交流合作更易取得实效。两地可在不同层级上展开以研发为内容的交流与合作,包括同类企业、上下游企业、高校、学科、创投业者之间乃至城市、县乡镇之间等的交流与合作,从而强化两地研发产业合作的民间性和根植性。

1.高汝熹等.上海R&D 产业发展前景.上海经济研究,2001(9)

2.黄鲁成,李晓英.研发产业的产业关联与波及特点分析—以上海为例.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1)

3.罗亚非主编.R&D 产业发展的评价指标初探·研发产业初探.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4.覃成林.区域R&D 产业发展差异分析.中国软科学,2002(7)

5.姜春林,江诗松.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省区科技竞争力评价.科技管理研究,2005(3)

6.闫莹,李祖福.山西省科技发展能力分析.技术经济,2011(10)

7.黄鲁成,邱芳.北京研发产业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4)

8.任伟宏,黄鲁成.研发产业评价指标与方法的探讨.经济论坛,2008(6)

9.张明亮.广东“东盟战略”及其与新马的经贸合作.东南亚研究,2009(2)

10.代明,梁意敏,黄莎莎.粤台创新能力比较.科技管理研究,2009(5)

11.邱丽云.粤台新兴产业发展比较研究.2010 年涉台研究论文集,2010

12.王磊.粤台新兴产业合作的发展战略.经济导刊,2011(3)

13.欧阳聪,伍晓峰.后ECFA 时代粤台新兴产业合作分析.广东经济,2012(5)

猜你喜欢

两地竞争力广东
脚下较量
川渝杂技同献艺 两地联袂创品牌
《富春山居图》为什么会分隔两地?等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融岚两地的红色记忆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日本竞争力
广东舆情
在联合中提高竞争力
我们都是卑微者(组诗)